第191章 比安卡的坦克指標
- 捷克崛起,從造槍到軍工巨頭
- 今天也要不做人
- 5192字
- 2025-02-25 23:58:38
在進入武器測試車間前,布爾施泰因對一切都十分滿意。
沃爾夫岡的老廠房紅磚墻上,透過殘缺的白漆,隱隱約約能看到殘留的奧匈帝國雙頭鷹圖案,嶄新的“?koda-Wolfgang“銅牌在一月寒風中泛著冷光。
熱處理車間蒸汽管道在鋼梁間蛇行纏繞,機加工車間內捷克制式機床的轟鳴聲被北風裹挾著送往遠方。
穿戴整齊劃一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推著裝滿半成品零件的料車匆匆而過,塔式起重機正將印著捷克語“軍事機密“的木箱吊裝進貨運卡車車廂。
“比安卡,你也不早說,原來你們和斯柯達公司還有這層關系!”
布爾施泰因指著墻上斑駁的雙頭鷹標志,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沒想到帝國解體后,我還有機會見到斯柯達的產品,甚至成為斯柯達的一員。”
比安卡輕咳一聲,糾正道:
“布爾施泰因先生,準確地說,我們是斯柯達的控股子公司,不是分公司。
我們和斯柯達的關系,更像是合作伙伴,而不是上下級。”
“哦?這有什么區別嗎?”布爾施泰因好奇地問道。
“當然有區別,”比安卡解釋道,
“沃爾夫岡除了年底分紅上繳和武器設計專利與母公司共享外,在行政、人事等方面都保持著基本獨立。
簡單來說,我們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
“原來如此,”布爾施泰因點點頭,表示理解,“這么說,沃爾夫岡的運作模式更像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比安卡笑了笑,說道:
“您可以這么理解。我們擁有自己的管理團隊、研發團隊和生產線,可以獨立進行武器研發和生產。”
“這真是太棒了!”布爾施泰因興奮地說道,“比安卡,你還真是給了我一個巨大的驚喜!”
布爾施泰因臉上的笑容消失在進入武器測試場后,迎接他的不是西裝革履的白人工程師團隊,而是一群穿著藍色工裝,說著他聽不懂語言的黃種人工人。
他頓時愣在原地,仿佛被人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原本對新工作的熱情瞬間熄滅了一大半。
“比安卡同志,您可算回來了!”
正在播弄CV33炮管的趙成煥急忙用袖口擦掉手上機油,他身后皮膚黝黑的王大栓正用工具將各種零件裝回CV33的引擎。
角落里其余工人們正圍著一塊小黑板,將上面的德語單詞抄寫到筆記本上。
所有人都穿著統一發放但明顯改短了的工裝制服,露出沾著黑色油漬的帆布綁腿。
“我們兩天時間連學習測繪并拆解完了機槍和大炮,之后又花了三天拆解那個鐵盒子。
之后我們還想接著拆,但是孫同志讓我們先學習德語……”
“沃爾夫岡小姐,這就是你說的‘專業團隊’?”
布爾施泰因打斷趙成煥,他指著那些華國工人,語氣中帶著明顯的失望和質疑,
“工廠里明明不缺捷克工人,為什么還要拿一群東亞人消遣我?
我原以為能與經驗豐富的歐洲工程師合作,而不是…這些……”
比安卡早料到他會是這種反應,耐心地解釋道:
“布爾施泰因先生,請別急著下定論。
這些華國工人雖然暫時不會德語,但他們每個都有著多年工作經驗,對機械結構有著天生的理解力。
而且他們和本地勢力沒有任何牽扯,難以被收買,平常也不會外出游玩,絕對是保密意識最好的工人。”
“那他們也得懂德語,不然我怎么和他們交流?”
布爾施泰因雖然對華國工人充滿了懷疑,但比安卡提到優點的確讓他心動。
他決定暫時壓下心中的不滿,先聊其它事情再說。
“來吧,布爾施泰因先生,看看這個。”比安卡帶著一絲神秘的微笑,一把掀開厚重的帆布,兩輛戰爭機器赫然出現在布爾施泰因眼前,在昏暗的庫房中反射著金屬的光澤。
“德國佬的Pz.I ausf.B,還有……英國佬的維克斯MK.E,不對,這是俄國人的涂裝——這是T-26?”
布爾施泰因繞著兩輛坦克來回踱步,時不時地用手敲打坦克厚實的裝甲,嘴里發出“嘖嘖”的驚嘆,
“上帝啊!比安卡,這兩輛家伙,你都是從哪兒弄來的?”
“您就別管從哪來的了,”比安卡自信地笑了笑,
“這些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作為沃爾夫岡的總設計師,您只需要把它們當作參考案例即可。
拖拉機工廠正在搬遷,再過不久,拖拉機廠和兵工廠的技術人員也會加入進來。
到時候,您就有了完整的團隊,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了!”
布爾施泰因雖然對比安卡的大餅并不感興趣,但想到自己年輕時的設計,到現在看也不過一個不成熟的拖拉機。看
在比安卡的誠意和兩輛坦克的誘惑上,他點了點頭,算是勉強接受了比安卡的安排。
為了進一步證明華國工人的實力,比安卡將一沓圖紙遞到了布爾施泰因面前。
“這是?”布爾施泰因疑惑地翻看著圖紙。
“這是意大利CV-33輕型坦克和德國Pak35 37毫米反坦克炮的圖紙。”比安卡解釋道,
“都是這群華國工人根據拆解的零件逆向測繪出來的,他們只用了兩天。
我想說,華國工人絕對不比歐洲工人差。”
布爾施泰因仔細地檢查著圖紙上的每一個細節,臉上逐漸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這些圖紙雖然略顯粗糙,但關鍵尺寸標注完整,結構清晰,甚至連一些細微的加工痕跡都描繪了出來。
“這……這真是他們畫的?為什么上門有德語標識?”布爾施泰因難以置信地問道。
“他們一邊拆解坦克,一邊自學德語。”比安卡笑著說,“怎么樣,現在您相信他們的實力了吧?”
“來,給我們的總設計師展現一下你們學的德語。”比安卡換成中文,向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華國工人們說道。
“同志們,和洋鬼子展示一下我們的學習成果。”
華國工人們都不是初出茅廬的二愣子,基本的眼力還是有的。
他們看出比安卡請來的“總設計師”對他們的嫌棄和不滿,以及比安卡語氣中對對方的勸解,心中都憋著一口氣。
眾人七嘴八舌的拿自己學習到的德語單詞和布爾施泰因對話,布爾施泰因聽了一會兒,這些華國工人掌握了十以內的數字,上下左右等方位詞,以及最簡單的問候語和簡單短句。
“比安卡,這些家伙的德語水平和剛會講話的嬰兒差不多。”
布爾施泰因聳聳肩,“但是至少,比完全不會要強。”
“布爾施泰因先生,他們才學習了不到三天德語,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會做的更好。”
布爾施泰因沉默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這些華國工人的能力,
“也好,舟車勞頓的,我也休息一天,再花兩天時間整理一下帶來的筆記和資料。”
“不急不急,等下我讓人開車帶你去布拉格市區里,采買一下生活用品。
等生活用品準備齊全了,您再開始工作。
在這之前,你可以先住在沃爾夫岡的府邸中稍息,也可以住酒店。”
“那么,比安卡小姐,關于您說的新式坦克……”
布爾施泰因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鏡片反射著兩輛坦克的倒影,
“您打算怎么個造法?總得讓我心里有個數吧?”
作為設計師,所有人都害怕不懂還亂指揮的外行領導。
好不容易設計一半,老板突然加入新需求,提出新想法,一切又得重頭開始。
最后設計師頭發禿了一半,好不容易滿足老板天馬行空的意見,又突然聽到一句“算了,還是按第一版來吧”。
布爾施泰因最害怕的,就是比安卡來一句“我沒意見,你隨意發揮”。
等自己真設計一半,對方又橫加干涉,到了最后設計出來的坦克缺乏市場,又把產品失敗的鍋完全推給自己。
“比安卡要是真這樣說,那我就拒絕入職,就當來布拉格旅游一趟。”布爾施泰因心里默默想著。
剛到公司就聊工作,多有覺悟的打工人。比安卡眼睛一亮,胸有成竹地從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遞給布爾施泰因。
“這是我初步擬定的技術指標,您先過目一下。”
不怕老板有要求,就怕老板自己都不清楚需要什么。
布爾施泰因松了一口氣,但很快又提起心來,生怕比安卡在指標上放衛星,脫離現實,開出一堆高的離譜的指標。
布爾施泰因接過文件,輕輕地放到眼前。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鏡片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這份計劃書,表現的是雇主比安卡的專業性,與他未來工作體驗直接掛鉤。
“正面RHA裝甲鋼,”布爾施泰因低聲念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等效厚度不低于30毫米?”他推了推眼鏡,眉頭微微皺起,“側后10毫米?采用鉚接?這裝甲防護,全部集中在了正面……”
“斯柯達A7 37mm/L40,備彈40發。”布爾施泰因翻到第二頁,語氣中驚訝更甚,
“這備彈量,會不會有些不足?原來如此,是依靠隨行步兵解決敵方反坦克武器嗎?”
“斯柯達D-5直列四缸柴油發動機?”布爾施泰因的語氣中充滿了疑惑,
“這發動機只有80馬力,動力夠嗎?變速箱4前進檔,1倒檔,嗯,很常見的設計。
行走機構采用板簧懸掛,要求履帶接地壓力小于0.6kg/cm2,避免陷入淤泥……這樣的配置,似乎不是為歐洲準備的。”
布爾施泰因的指尖在履帶板簧結構圖上停頓——這種懸掛改進自美國霍爾特拖拉機。
一戰戰場證明這種履帶并不適用于陣地戰,它會卷入碎骨與鐵絲網卡死,導致坦克無法行動。
“長寬高不超過4米、2.5米、3米?”布爾施泰因的語氣變得不可思議,“這么小的尺寸,配備配備三名乘員,未免也太擠了吧?”
“無炮塔?”布爾施泰因恍然大悟,
“戰斗室和駕駛艙連在一起,車長用腳踢示意駕駛員左右轉彎。
這樣一來沒了炮塔,車體重量下降。車輛功重比也得以上升。
比安卡小姐這些指標,正是環環相扣,嚴絲合縫。
我不禁好奇,這輛坦克誕生后,究竟會是什么樣子?”
布爾施泰因放下文件,摘下眼鏡,輕輕地揉了揉眼睛。
他抬起頭,看向比安卡,語氣中帶著一絲試探,
“比安卡小姐,恕我直言,你腦子里是不是已經有了坦克的雛形?
我覺得自己像被你借回家的母雞,目的是下出你想要的蛋?”
比安卡聳聳肩,有些不確定地問道:
“怎么,布爾施泰因先生,沃爾夫岡想和你簽訂的是長期雇傭合同,而不是一次性的合作。
如果你不放心,我們現在就去辦公室簽約。
如果這些技術指標有困難,我們可以再商量。”
布爾施泰因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著內心的震驚。
這份技術指標,在他看來四平八穩,非常適合技術薄弱的沃爾夫岡,不像外行隨手寫出來的指標。
尤其是附帶的D-5發動機圖紙和履帶圖紙,都是成熟的設計,拿來就能用。
如此一來,這次的坦克設計任務難度便大大降低,他只要在懸掛和動力系統的基礎上,完成車體形狀和內構的設計就完成了任務。
“不,不,沒有問題,這些要求都很合理。”布爾施泰因有些好奇,
“我想知道,在我入職前,沃爾夫岡是不是找斯柯達的工程師列成了這份指標?在我看來,這輛坦克的設計以及是半成品。”
“哪有請斯柯達的設計師啊,我可沒那么大面子。”比安卡搖搖頭,
“這些數據都是我寫的,履帶和發動機都是拖拉機廠的成熟技術。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初步想法,具體的設計細節,還需要您這樣的專家來把控。”
看著比安卡,布爾施泰因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對方,他有些不死心地問道:
“這輛坦克指標如此明確,是已經有了目標客戶嗎?還有,坦克的尺寸要求,是依據什么來的?”
“設計這輛坦克有兩個作用,其一是瞄準了東亞客戶:
東亞地區地形復雜,多山地叢林河網。同時基建落后,公路不發達,橋梁承載力有限。東亞地區高等教育水平尚未普及,缺乏專業的維修、保養技術工人,坦克設計的越簡單,對后勤的壓力就越低。
同樣,他們的鐵路系統尚未實現全國統一標準,貨運車廂尺寸受列強在華修建鐵路的技術標準影響,不同線路存在差異。
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標準,就是英國標準和法國標準。
法國標準的貨運平車比英國標準的小一圈,長9.8米寬2.6米,部分隧道限高3.2米,限重25噸。”
比安卡稍微停了一停,補充道,
“除了東亞,南美的叢林,波斯、土耳其、巴爾干的山區,都是我們的潛在用戶。
一輛后勤壓力低、地形適應力強的輕型無炮塔坦克,也符合他們的國防需求。
而且,只要這輛坦克造出原型車,沃爾夫岡就能向陸軍武器局申請,獲得參與未來陸軍坦克招標的資格。
這樣一來,只要參與招標,就能拿到一定的研發補貼。”
布爾施泰因聽完比安卡的解釋,愣了半晌,才緩緩吐出一口氣:
“沃爾夫岡小姐,我收回之前的話。您不是借雞下蛋,而是……您根本就是那只雞!”
他苦笑一聲,對眼前小姑娘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幾分。
比安卡不僅對技術指標了如指掌,還對市場需求和國際形勢有著深刻的理解。
有這份眼光和見識,也難怪沃爾夫岡能蒸蒸日上。
“布爾施泰因先生過獎了,”比安卡微微一笑,
“我只是比別人多了解一些信息而已。那么,您覺得這個設計方案可行嗎?”
布爾施泰因搓了搓手,興奮地說:
“當然可行!這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項目!
有了這些詳細的參數,我估計一個月就能拿出初步的設計圖紙,三個月就能造出原型車!”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在兩個月內造出原型車,從而在陸軍下一次坦克招標前露一個面。
同時改造拖拉機廠的設備,確保在五月份之前形成量產能力。”
“為什么要這么急呢?”布爾施泰因有些不明白,
“要知道,我和華國工人還有捷克技術人員只見缺乏配合,團隊磨合也需要時間。
我不確定能否在兩個月內完成坦克制造。
同樣,如果沒有確切訂單就改造生產線,萬一這款坦克賣不出去,之前的改造成本就打水漂了。”
比安卡的目光掠過倉庫,停在眼巴巴看著自己的華國工人上。他們有人來自華北,有人來自淞滬,透過他們年輕的臉龐,比安卡仿佛看見盧溝橋畔皎潔的月光,聽到黃浦江上繁忙的汽笛。
她知道,自己這樣做有些操之過急,但是如果按部就班的慢慢來,沃爾夫岡就吃不到那場戰爭的紅利。
二戰爆發前的局部戰爭就那么幾場,只有牢牢抓住每一次訂單擴充自己,沃爾夫岡才能在二戰浪潮中,從斯柯達克虜伯萊茵金屬等同行口中咬下一塊肉。
“嗨,行吧,我年輕的時候,也像你一樣,認定一件事就不回頭。”見比安卡不搭理自己,布爾施泰因笑了一笑,“你心里有自己的判斷,我也不說什么。如果坦克能成功,自然有我一份功勞,如果不成功,我大不了回維也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