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破甲彈(上)
- 捷克崛起,從造槍到軍工巨頭
- 今天也要不做人
- 2384字
- 2024-10-01 23:38:30
面對著一屋子陌生男性的注視,比安卡努力讓自己顯得鎮(zhèn)定,主動向會議室的人們打招呼。
環(huán)顧四周,比安卡看到這些男人們臉上無一例外都寫滿了驚訝和懷疑,甚至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視。他們的眼神仿佛在審視著一件稀奇的展品,而非一位前來洽談的合作者。
比安卡知道,人們很難把自己少女的外表和軍工專家聯(lián)想到一起,不管是自家工廠的工人、西班牙客戶,又或者是斯太爾公司的員工。但她有信心扭轉局面,聯(lián)想到電梯里的標語,她微微抬起右手,向眾人行了一個標準的**禮。
“嘿,希兒。”
比安卡清脆的聲音在寂靜的會議室里回蕩,短暫的沉默后,有人率先反應了過來,遲遲地回了一句“嘿,希兒”。
緊接著,其他人也像是突然被驚醒一般,紛紛回過神來,略顯慌亂地向比安卡回禮。
比安卡的舉動似乎提醒了他們,站在面前的這位年輕女性并非什么誤入會議室的無關人員,而是一位值得他們給予基本尊重的客人。
坐在會議桌首位的是一位身材矮胖的男人,他有著一頭稀疏的金色頭發(fā),正低頭看著手中的懷表。聽到比安卡的聲音,他抬起頭,將目光投向了這位不速之客。他扶了一下鼻梁上的金絲眼鏡,用疑惑的眼神打量著比安卡,緩緩開口問道:“這個時間不對吧,您似乎來早了一些。”
“不好意思,我剛從毛瑟駐柏林辦事處趕來。這不馬上奧運會了,考慮到街上各國游客和車輛的影響,就提前了一些以避開交通高峰期。”
比安卡禮貌地解釋道,同時不動聲色地觀察著這位金表男的反應。聽到比安卡提起毛瑟公司,金表男的眉頭稍稍舒展了一些,似乎對她的身份多了幾分確認。
他清了清嗓子,用略帶審視的語氣問道:“請問專家您貴姓,不知資料是否帶齊?”
“專家不敢當,我的名字是比安卡·馮·沃爾夫岡,你說的資料自然是帶齊的——麗塔,把資料給我。”
比安卡自信地回答道,同時示意身后的麗塔將文件袋遞給她。
接過文件袋,比安卡的心中不禁多了幾分振奮,看來阿爾特納公司對這次合作相當重視,否則也不會如此謹慎地核實她的身份。金表男接過比安卡遞來的文件,仔細地翻看了幾頁,眉頭卻越皺越緊,眼神中充滿了難以置信。
“不到200克的炮彈,能擊穿30毫米的裝甲鋼?這怎么可能?“
“這女孩看起來還沒我女兒大……”
“這就是好不容易請來的專家?感覺更像專家的學生。”
會議室里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質疑和嘲諷的聲音此起彼伏。
比安卡沒有理會這些聲音,她輕輕地敲了敲演講臺,等會議室再次安靜下來后,才緩緩開口說道:
“面對未知的新事物,警惕和懷疑心理是正常的,但若是為此拒絕了解、固步自封,則是大大的愚蠢。我來講解一下這種新技術,是否要聽是你們的事。傳統(tǒng)炮彈使用動能擊穿裝甲,而這種新炮彈使用的是化學能。”
環(huán)顧四周,比安卡看到眾人臉上迷茫的神情,知道自己需要用更直觀的方式來解釋這項技術。她拿起桌上的一支筆,走到會議室的白板前,開始為眾人講解起來。
“破甲彈是利用成型裝藥的聚能效應來完成作戰(zhàn)任務的彈藥,聚能效應——又稱為門羅效應,源于1888年美國人門羅(Charles E. Munroe)在炸藥試驗中發(fā)現(xiàn)的定律。
聚能效應是指在炸藥一端的凹槽產生的能量集中現(xiàn)象。炸藥爆炸時,爆轟產物會沿著炸藥外形的法線方向向外飛散,對目標進行做功……
……為了更直觀的理解,大家請看圖。
圖A,普通的高爆彈命中鋼板,炮彈爆炸會在鋼板表面產生一個很小的凹坑,這就是炸藥爆轟產物沿法線飛散的結果。
圖B,當我們在炸藥表面預留凹槽,炸藥的爆轟產物會沿凹槽飛散并在軸線匯聚,形成速度很高的匯聚氣流,對鋼板有十分顯著的沖擊、破壞作用。
圖C,當炸藥凹槽內布設一層金屬材料(藥型罩)后,炸藥爆轟驅動金屬擠壓變形并在軸線形成一股速度很高的射流,這股金屬射流對靶板的侵徹作用,比圖B中單純的氣流更強。”
“女士,那么圖D是什么情況。炸藥遠離靶板,為什么穿透力反而增加了?”
比安卡正講得盡性,卻被一個渾厚的男聲打斷,她抬起頭,提問者是中途加入會議室的一名中年男性,他身材高大,穿著剪裁合體的西裝,金絲眼鏡后,一雙深邃的藍眼睛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專注地盯著比安卡,仿佛在期待著她的解答。
與會議室里其他人迷茫、困惑甚至是不屑一顧的表情不同,這位男士自從進門后一直保持著認真聆聽的態(tài)度,這讓比安卡倍感欣慰,終于有人能聽懂了。
“是的,當炸藥遠離靶板一段距離,形成的金屬射流會進一步拉伸,對靶板的侵徹作用也隨之加強。”
比安卡振作精神,講解地更加認真,仿佛回到了前世實驗室和師兄學習的時光,原本科普向的簡單介紹變成了學術性的探討,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炸藥的爆炸視為一個整體。可實際上,炸藥的爆炸和木頭燃燒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從起爆點向四周擴散的過程。”
她拿起馬克筆,在圖D旁的空白處畫了起來,
“炸藥爆炸時,會產生高溫高壓的爆轟波和大量爆轟產物,它們會強烈壓縮藥型罩,使其高速向軸線匯聚。在這個過程中,藥型罩材料會在軸線與對稱軸的另一側發(fā)生碰撞。”
(上圖是未引爆時破甲彈的1/2切面圖,下圖是爆炸過程中,藥型罩被沖擊波壓垮向中軸匯聚,形成向前運動的高速金屬體)
“由于藥型罩材料的壓垮和碰撞與軸線并不是完全垂直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角度,所以在碰撞后,會產生速度更高的向前運動的金屬射流。”
比安卡頓了頓,繼續(xù)解釋道,
“藥型罩尖端的金屬含量少,炸藥含量多,所以金屬射流的速度更快;而尾部的金屬含量多,炸藥含量少,金屬射流的速度相對較慢。真正起到侵徹和殺傷作用的,主要是藥型罩的尖端部分。”
(原圖太長,只能截成四個)
(金屬射流不同部位的速度分布)
“正是由于金屬射流不同部位的速度差異,所以在向前運動的過程中,金屬射流會不斷拉長,最終斷裂成細小的顆粒而離散,而這種離散現(xiàn)象會影響到最終的穿孔深度。”
比安卡最后總結道,“所以,炸藥爆炸距離靶板特定距離爆炸時,產生的穿透力最強,我們將這個距離稱之為‘最佳炸高’。”
(射流侵徹深度——炸高曲線,6條最后變橫線的是理論值,沒考慮金屬射流斷裂對穿深的衰減。還有一條是實際曲線,侵徹曲線最高點對應的炸高就是最佳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