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養奶水牛
- 重生1980:發家致富
- 其路悠然
- 2882字
- 2024-05-19 20:00:00
整個四月里,陸村如往常平靜,所有的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磚瓦廠一直在忙碌著完成水泥廠的訂單,在對爐窯進行一番改造后,燒制出來了一批磚塊,然后在四月底運往了水泥廠。
陸村運輸的交通工具只有牛車,為了運送這一批磚瓦,磚瓦廠向縣農機站租了手扶拖拉機。
而養殖場這邊也發展的很好,廖志祥把長白豬飼養得很好,沒有一只豬崽夭折。
同時也因為磚瓦廠那邊能有了收入,養殖場的員工們也不怕年底收不到工錢了。
林正陽通過擺攤,在四月底時攢下了1000塊錢,他一直心心念念的計劃終于提上日程。
……
勞動節的前一天,家人們剛吃完晚飯,阿媽和素華在收拾碗筷,阿爸點了另一盞煤油燈到一旁陸續工作。
林正陽這時搬了張凳子坐到阿爸邊上。
林國進看了一眼坐過來的兒子后陸續手頭上的工作。
“怎么?又是有什么事情想要和我商量嗎?”林國進連頭都沒有抬一下,便如此說道。
果真是知子莫若父啊,林正陽這點小心思一下子就被他給猜透了。
既然父親已經看穿了自己的想法,那林正陽也就不再拐彎抹角,而是直截了當地開口說道:“阿爸,我確實是有事想跟你商量,其實我一直對咱們公社里那個廢棄的養牛場挺感興趣的,所以我想把它給承包下來!”
所謂承包,簡單來說就是農民們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從集體經濟組織那里(通常是村子或小組)承攬下土地以及其他各類生產資料還有相應生產任務的一種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
事實上,早在此前,林正陽就已經盯上了公社里的那個早已荒廢多時的養牛場。
“你想養牛啊?”林國進聽到這句話之后,緩緩地抬起了頭,眼神里充滿了好奇和疑惑,他看著兒子問道。
“對,不過我想養的牛可不是那種普通的耕牛!”林正陽說道。
林國進聽得越發糊涂了,心里暗自琢磨:難道還有什么特別的牛種不成?
緊接著,林正陽又補充說道道:“我要養奶水牛!”
“奶水牛?”林國進瞪大眼睛,臉上寫滿了問號,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詞,心里想著,水牛就水牛,怎么還有奶水牛,難道跟長白豬一樣是外國品種?
林正陽知道阿爸肯定會疑惑,就開始解釋道:“奶水牛其實就是我們本地的水牛和印度摩拉水牛,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雜交的后代,但它并不作為耕牛使用,而是以產奶為主要的。”
林國進雖然聽得一頭霧水,什么摩拉,什么拉菲,然后又是雜交什么的,但后面一句他理解了。
“你要養奶水牛就是為了產奶?”
“是啊,阿爸,這水牛奶可是個好東西,可以用來賣錢。”林正陽說道。
林正陽想要做的,就是后世他們省在農村大力推廣的“養牛為產奶,育牛為賣肉”。
養牛不是為了來耕田,而是育胎產奶,賣育好的牛仔出產牛肉。
不過這個農業模式放在后世在推廣時都遇到了很多困難,農民很難接受這種觀念。
所以林正陽也不確定阿爸會不會支持,畢竟這個模式太過于超前,也是困難重重。
他們省的養牛的條件非常好,草多、水光熱條件好,甘蔗秸稈飼料多,品改早、品種多和技術尖。
后世就是利用這個模式,他們省的水牛產業在亞洲乃至世界都是說一數二的,總產值超過300億。
而在農村的普通農戶家里采用散養模式,都不用付什么飼料成本,效益就很可觀,平均每頭牛飼養一個月就可以通過出售牛奶收入1000元。
所以這么一條致富路徑,林正陽當然不能放過了。
聽完兒子的話后,林國進滿臉狐疑地看著林正陽,開口問道:“你會養牛嗎?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面對父親的疑問,林正陽表現得非常自信,點點頭說道:“阿爸,你就放心吧!雖然我自己沒有太多經驗,但我已經請周技術員幫忙咨詢了,自己也收集了很多資料,絕對沒問題!”
其實,早在今年清明節過后不久,周書俊便給林正陽寄來了一封信以及一些資料。那些資料都是關于養牛方面的一些關鍵信息和技術要點。
而這些寶貴的資料,都是林正陽之前特意委托周書俊去打聽了解的。
同時周書俊在信里說,他有去了解到的省農科院關于奶水牛的研究項目。
關于國家對水牛品改的過程是個漫長的,從1957年國家引進印度摩拉水牛開始,華南地區開始了保種、繁育、品改的研究過程。
當年帶回來的摩拉水牛分到四個省區,但是只有他們省歷經磨難保存了良種,并進行較大規模的雜交改良。
1974年,又分別引進了巴基斯坦尼里拉菲水牛,然后用摩拉和尼里拉菲兩個水牛品種為父本,本地水牛為母本,進行二品種經濟雜交。
雜交后的水牛優勢極為顯著,后代體軀長,生長發育快,產乳性能高,役力強,耐熱耐粗食,抗病力強。
之后1977年,農業部還給省農科院下達水牛奶、肉兼用的研究課題,水牛雜交改良開始考慮產奶性能。
自古以來,農業生產都非常依賴耕牛,所以就會有牛只能被用于耕田犁地的觀念。
經過了數千年,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人們幾乎從未思考過一些個問題。
比如,牛與人類的經濟合作關系是否僅限于種植業領域呢?牛是否只能充當家畜角色呢?它能否跨越家庭經濟范疇,邁入產業經濟領域呢?
在應對和解答這些問題時,我國北方的速度相對較快,但要說到真正實現從役用到肉用、奶用的轉變,成功地將本土耕牛打造成肉牛和奶牛,并完成從本地沼澤型役用水牛到河流型水牛品種改良的艱巨任務,則非位于祖國南部邊陲的華南地區莫屬。
水牛科技工作者經過多年研究證明,水牛可從役用轉向乳肉兼用,而且雜交水牛泌乳量也能達到河流型乳用水牛的泌乳水平。
只不過,完成改良的這一壯舉可是歷經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
如今有了這些專業知識作為后盾,林正陽對于養好牛充滿了信心。
見林正陽態度堅決,林國進不好提反對,加上兒子提議的磚瓦廠發展得這么好,他就同意了養牛的事情。
……
夜幕降臨,家人們開始睡下,林正陽洗漱完畢回到房間,看到媳婦李素華剛準備躺下要睡,于是低聲說道:“素華,有件事我跟你商量一下。”
李素華坐起身來,看著林正陽好奇地問道:“什么事啊?還不睡覺。”
林正陽深吸一口氣,緩緩地說:“我要養牛。”
李素華瞪大了眼睛,疑惑地問:“養牛?為什么,好端端的養什么牛?”
林正陽笑了笑說:“我之前不是跟你說擺攤掙的錢要拿來做一件事嗎?”
李素華想了一下后,點點頭。
“養牛就是我說的這件事,我的計劃是承包公社的養牛場,然后養奶水牛,賣牛奶掙錢。”
然后林正陽跟媳婦講了關于奶水牛的情況,打消她的疑惑。
“我已經托周書俊問過了,農科院的成年奶水牛可以以每頭300塊的價格賣給我,小牛犢子每頭40塊,咱們的1000塊錢就先買2頭成年奶水牛,再買5頭小牛犢,暫時就放在家里的牲畜棚里飼養著,等以后規模擴大了,再搬到養牛場去。”
聽完丈夫的話,李素華還是有些不解,皺著眉頭說:“既然要養在家里,干嘛還要承包了養牛場?”
林正陽拍了拍媳婦的手,耐心地解釋道:“我現在承包養牛場,是為了那邊的三十畝草場,可以拿來種苜蓿,這苜蓿可是個好東西,養牛必不可少的。”
“可是咱們縣很少有人喝牛奶的吧?”李素華發現了關鍵點。
林正陽拍拍胸脯說道:“這一點我早就想好了,這不夏天了,我們可以把牛奶制成冰棍拿去賣,咱們縣可沒有冰棍廠,我們這冰棍生意應該會好賣。”
“這一頭奶水牛一年能產 3000斤左右的水牛奶呢!兩頭就是 6000斤,足夠咱們賣到夏天結束。”
雖然現在養牛有些超前,但只要林正陽發展得當,一步一步來,如果真朝這個方向前進,說不定能成為一代乳業大王!
聽完林正陽的計劃,李素華沒想到丈夫考慮得這么周全,覺得這個想法既可行又有前景。
于是李素華說道:“行吧,你要做什么我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