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小豬崽到來
- 重生1980:發家致富
- 其路悠然
- 2588字
- 2024-05-07 12:00:00
之后的三天時間,林正陽都一直是往返于家,縣城和自家農田,這三個地方。
從縣城擺攤回來后,他會下到農田,和大哥他們一起插秧。
雖然他擺攤時能掙得些錢,但是他作為林家的一份子,這段農忙時期,還是要幫著分攤一些活兒的,不能光靠大哥他們一家來做。
像阿爸會忙大隊的事情,不一定有時間照顧家里的農活,而阿媽要看小孩,還要給家里做飯,忙都忙不過來,素華的腿傷還沒徹底好全,不能下地干農活。
如果林正陽再不幫忙,這家里的田和地就靠大哥和大嫂兩個人種,那是根本做不完。
好在素華的腿傷好得差不多了,可以幫著帶孩子,這樣阿媽就能空出半天時間幫著干點農活。
而林正陽擺攤回來也能干半天農活,加在一起,可以是三個成年勞動力了。
畢竟陸村田地少,三天時間已經把家里的田都種下水稻,而旱地也分別種上了玉米,花生和木薯。
于是他們終于可以有了短暫的空閑。
等村子的村民們逐漸忙完農活,有了空閑時間后,也讓養殖場和磚瓦廠的建設進度加快了。
林正陽這些天都是忙到天黑才回家,沒有時間去看養殖場和磚瓦廠,都是聽阿爸講的。
養殖場一直在修豬舍,修建的材料都是村里有的,無非是碎石和木頭。
這些簡單的材料搭出來的豬舍也就非常簡陋的,但也沒有辦法,村里沒有錢買好的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了。
而磚瓦廠就進展順利很多,以兩天建一個窯的速度進發中,是要建夠能每天開一個窯的程度。
計劃是建10個瓦窯,每個窯能燒至少5000片瓦片,一個窯的使用周期是10天,一個月能有三次,這么一算10個瓦窯運行一個月,可以燒出15萬片瓦。
一片瓦價格按2分錢算,15萬片瓦都賣出去就是3000塊錢,一年3萬6。
一年最少3萬6千塊錢,聽著還行,但這是用人數人力推上去的,勉強還行。
好在磚瓦廠是會逐步建設,增加制磚,而爐窯也會朝先進的隧道窯進發。
隧道窯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磚廠爐窯類型,但是當前這個時代成本太高,算是渴望的長遠目標。
隧道窯,它由多個爐室組成,每個爐室內放置磚坯,通過爐室間的隧道來進行通風和燒制。它的特點是連續燒制、高效節能、自動控制,能夠確保磚坯的燒制質量。
不過“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想要磚瓦廠擁有隧道窯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有的。
但磚瓦廠也不能一直用馬蹄窯這種低效率的爐窯,所以在發展中期階段,會采用比馬蹄窯更有效率的環窯。
環窯比馬蹄窯這種傳統的爐窯產量更高,利用率也更好,優勢更大。
當然,如果未來陸陸村有更好的產業能發展,磚瓦廠這種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也是會被放棄掉的。
……
農科院的豬崽是在打電話的第四天送來的,剛好林正陽他們家的農活剛剛做完。
農科院已經提在前一天給公社打了電話,讓公社轉發豬崽運送到的時間。
就是在中午一兩點左右,請陸村做好接收準備。
公社當天就讓人給陸村生產大隊傳達了消息。
接收豬崽的這天,林正陽沒有去擺攤,作為這次與農科院合作的洽談者,他是必須到場的。
所以當天去縣城擺攤,林正陽又請大哥幫忙了。
林正民很愿意幫弟弟去出攤,一天能有10塊錢。
加上家里的農活已經干完了,何樂而不為呢。
送豬崽的到的時間是中午一兩點左右,而林正陽既然不去擺攤了,上午他就空閑了下來。
在家里吃飯早飯后,林正陽直接去了養殖場,幫忙干點活兒啥的。
對于林正陽的到來,廖志祥很高興,他正好有些問題要問林正陽。
因為是第一次養外國豬,廖志祥心里很忐忑,生怕因為自己沒有養好,把豬養死了,給村里造成損失。
所以他迫切的想知道關于長白豬的相關知識,了解長白豬的特性。
而林正陽是整個村最了解長白豬的人,也是他建議養長白豬的,不問他問誰啊!
林正陽看著廖志祥那迫切的樣子,就一股腦的把自己知道的關于長白豬特性告訴了他。
不過他所知道的長白豬都是后世改良的品種,現在這個年代的品種會不會一樣,他不知道,也只是做的推測而已。
“廖叔,你真的不用太緊張,不是有技術員嗎,你可以問他,我了解的東西是從書上看到的,人技術員比我知道的太多了。”末了,林正陽正色的跟廖志祥說道。
廖志祥嘿嘿一笑,說道:“這不是怕人技術員不上心教嘛,你想想看他被派到這么落后的村子,心里頭肯定不愿意,就像當年知青下鄉一樣,來村里是時焉不拉幾的!”
林正陽無奈,看來廖志祥把技術員想成當年下鄉的知青了。
“人怎么樣等來了不就知道了嗎,廖叔,無端端的猜測真的是會自尋煩惱。”
“哈哈,正陽教訓得是,我會拋掉偏見的!”
“廖叔,我哪敢教訓你,就是看你太擔憂了,安慰安慰你。好了,我去跟他們干活了!”
說完林正陽干活去了。
上午干完活后,林正陽回到家吃午飯。
吃完午飯,時間也就才十二點半的樣子,林正陽想著先睡個午覺吧!
然后就看到宗勇叔家的十五歲的小兒子陸昭陽急匆匆的跑到家里來。
林正陽看他匆匆的模樣,還以為是村里出啥事兒了!
結果小崽子告訴他,村門口那邊來了三輛大汽車,汽車上全部都是的小豬崽子,然后他阿爸就讓他來叫林正陽去迎接農科院的客人。
意識到是農科院那邊的人提早到了,林正陽當即向村門口方向跑去。
當林正陽來到村門口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不少村民們圍著送豬崽來的解放牌大卡車,議論紛紛著:
“哎呀,這就是外國豬啊,長的真不一樣,是白色的毛咧!”
“你們看,這些小豬崽白白胖胖的,還怪好看呢!”
“豬能好看到哪里去,都丑,不過我看這些外國豬的骨架子倒是挺大的,確實像是能長得快…”
……
圍觀的人看到林正陽走了過來,很主動的讓出了一條道。
然后他看到了王志飛正在與他阿爸,陸豐田等干部們說話,看到林正陽過來后,當即朝他招了招手道:“正陽同志,我們來了!”
“王老師,你們來的速度可真快啊!”林正陽有些感慨地說道。
“當然,我們是很想把這些小豬崽送過來的,畢竟想你們能快出結果嘛!”
接著王志飛指了指自己右邊的一個樣子看起來三十好幾的男人說道:“我給介紹一下,這是我們農科院的周書俊,周老師,他會在你們村待兩個星期,會盡可能教授如何養殖長白豬!”
林正陽當即伸出手說道:“周老師好,我是林正陽,歡迎來到陸村!”
周書俊握住林正陽的手道:“周書俊,省農科院長白豬技術指導小組的技術員!”
林正陽一聽周書俊的口音,真有點像他們鳴山縣的口音,于是問道:“周老師是咱們鳴山縣人?”
周書俊露出驚訝的表情,連忙問道:“林正陽同志,你怎么知道我是鳴山縣人?”
“哈哈,我是聽出來的,就是感覺你的口音有點像紅星公社那邊的,就問了一句,沒想到還真是!”
“嗯,我是在紅星公社長大的,后來家人工作調動去了省城,我以為我的口音沒了呢,沒想到還能聽出來,厲害!”
“說了是猜的,哪里厲害了,周老師,歡迎回到鳴山!”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