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進入太極殿也是有規矩的,文官由左門進入,武官由右門進入,不得行走踐踏正殿正門的中三道臺階。
在御道兩側相向站立等候,這被稱為“起居”。
殿上設黻、躡席、熏爐、香案。御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呼,促百官就位。
文武列于兩觀。監察御史二人立于東西朝堂以蒞之。
宰相、兩省官對班于香案前,百官班于殿庭左右。
先一品班,次二品班,次三品班,次四品班,次五品班。每班,尚書省官為首。東宮官居上臺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
這個過程中,官員們必須保持威儀整肅,不得私下與人客套寒暄或行禮,也不準喧嘩、吐痰以及一切不敬行為。
在此期間,有負責糾察的御史在一旁進行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者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候上報處理。
內侍們負責管理朝鐘朝鼓,到了上朝時分,便會敲響鐘鼓。
時間在靜默中流逝,忽然,一聲更響亮的鼓聲穿透了清晨的寧靜,所有官員的身軀都不由自主地一震。他們知道,這是皇帝即將駕臨的信號。
不多時,一隊內侍先行而出,他們手持羽扇、華蓋,分列兩排,緊接著,身著龍袍、頭戴帝冕的李淵,在眾侍衛的簇擁下,緩緩步出。他的步伐雖慢,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圣駕臨朝,百官恭迎!”一名內侍高聲唱喝,聲音在大殿內回蕩。
所有的官員,包括李麟戟在內,立即整理衣冠,面向皇帝,立即行禮。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敬意和虔誠。
李淵坐上御座,環視下方跪拜的群臣,緩緩抬手,示意眾人平身。官員們整齊劃一地站起,目光低垂,不敢直視龍顏。
“諸位愛卿,平身。”李淵的聲音平和而充滿力量,他的目光逐一掃過下方的官員。
諸位朝臣齊聲高喊一聲:“喏”。
跟現代的:“是”一樣道理。此喏非唯唯諾諾的諾音,正確念法是“惹”。
朝會正式開始,首先是幾位重臣上前,匯報各自分管的事務。他們的聲音洪亮,條理清晰,每一句話都關乎著大唐的國計民生。
李淵認真傾聽,不時提問,他的問題總是切中要害,顯示出一位帝王的睿智和深思熟慮。官員們的回答也都十分得體,朝會上的氣氛既嚴肅又和諧。
朝會繼續進行,隨著重臣匯報完畢,輪到中低階官員上前陳詞。原本以為接下來的議程將更加緊鑼密鼓地圍繞國家大事展開,卻不想,一名身著緋色官服的中年官員,面帶幾分尷尬與無奈,向前踏出一步,打破了剛才的嚴肅氣氛。
“啟稟陛下,臣有稟報。”官員的聲音略顯遲疑,但還是鼓起勇氣開口了。
李淵微皺眉頭,但仍然保持著帝王的威嚴與耐心,輕輕點頭,示意其繼續。
官員咽了咽口水,接著說道:“近日,京城內幾條主要街道的排水溝堵塞嚴重,導致雨后積水,影響出行,更有人因此損失慘重。臣認為,這雖是小事,卻關系到民間疾苦,望陛下恩準撥款修繕。”
話音剛落,殿內一陣輕微的騷動,不少第一次參加朝會的學子面露詫異,似乎沒想到朝會之上竟會提及如此“微不足道”的問題。
但李淵并未表現出不悅,反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目光轉向了工部尚書。
工部尚書連忙出列,躬身答道:“陛下,臣愿即刻組織人手,盡快解決排水問題,確保百姓生活不受影響。”
李淵滿意地點點頭,道:“此等關乎百姓日常之事,亦需用心辦理。工部速速行動,務必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修繕工作,不得有誤。”
“真是沒想到,朝會上還要討論怎么通下水道。”李麟戟在心里暗自嘀咕。
又是幾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討論過后,李淵眼神中閃過一絲深邃,隨即聲音提高了一些,帶著幾分威嚴與期待,緩緩問道:“今科甲榜前列的士子們何在?”
話語一出,原本因討論民生小事而稍顯輕松的朝堂氣氛頓時凝重起來,官員們紛紛側目,尋找著甲榜士子的身影,心中明白,真正的重頭戲即將上演。
士子們感受到眾人的注視,立刻挺直了腰板,神情變得更為專注與莊嚴。
孫伏伽、李麟戟等幾位士子緩緩上前,他們步伐穩健,每一步都顯得格外鄭重。李麟戟深吸一口氣,心中既是緊張又是激動,他知道,這一刻,他們將直接面對皇帝,展示自己的才學與抱負,為國效力的機會就在眼前。
“學生在。”孫伏伽作為甲榜第一,率先出列,聲音沉穩而有力,代表眾人答道,隨后微微俯身行禮,其他人也跟著行禮,表示在場。
李淵的目光逐一掃過他們,眼中閃過一絲贊許,緩緩開口:“諸位金科士子,爾等乃國之棟梁,此次朝會,朕特許爾等列席,旨在聽取青年才俊之聲,為國分憂。爾等有何良策,或對朝政有何見解,皆可暢所欲言,不必拘束。”
此言一出,朝堂上更是寂靜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些年輕士子身上,知道這是皇帝要親自考核了。
李麟戟暗暗給自己鼓勁,務必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學。
李淵環視著面前的青年才俊,目光深邃,仿佛在衡量著每一個人的分量。片刻之后,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近來,邊疆偶有外敵侵擾,而國內亦有民生之困,朕欲聞爾等對于外御強敵、內安民生的見解。孫伏伽,你先來談談對外敵的看法。”
孫伏伽挺胸而立,沉吟片刻,語氣堅定:“啟稟陛下,外敵侵擾,首在邊防。學生以為,應加強邊疆軍備,選拔勇猛善戰之將,固守邊關;同時,可考慮聯合周邊友好邦國,形成掎角之勢,孤立敵人,以防其結盟侵犯。此外,情報之重要性不容忽視,需加強斥候,及時掌握敵情動態。”
李淵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隨后將目光轉向李麟戟:“李麟戟,你有何見解?
李麟戟感受到李淵和眾武將的目光,心中雖有一絲緊張,但更多的是對即將展現自己見解的興奮。
李麟戟步出隊列,氣宇軒昂,眼神堅定,聲音洪亮而清晰,回蕩在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