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唐朝會
- 人在初唐,權傾朝野
- 瑾煖
- 2352字
- 2024-05-15 14:12:11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三日之期已至。
李麟戟在這寶貴的三日內,并未因即將參加朝會的榮耀而自滿,反而更加勤奮地投入到準備之中。
他深知,朝會上的每一次對答,都可能決定著自己的仕途起點,乃至影響到將來為國效力的機會。
在家中,李麟戟的小院顯得格外安靜。書房的燭火常常通宵達旦地燃燒,映照著他專注而堅定的面龐。
他不僅溫習了儒家經典、歷朝治國方略,還特意研究了近年來大唐的國內外政策,以及民生問題,力求做到胸有成竹。
不僅如此,李麟戟還請教自己的兄長,聽取他關于朝堂禮儀的教導,確保在朝會之上舉止得體,不失士子風范。他反復練習著各種可能的應對之辭,既要體現自己的見解,又需保持對朝會的尊重。
李雪雁也不時前來,為他研磨添香,偶爾提出一些刁鉆的問題,幫助他拓寬思路,鍛煉隨機應變的能力。她溫柔的目光中滿是鼓勵與信任,讓李麟戟的心中倍感溫暖,也更加堅定了必勝的決心。
程處默雖然不能在學業上提供太多幫助,但每日都會抽空來探望,用他的方式為李麟戟加油打氣,甚至不惜扮丑逗笑,緩解李麟戟的壓力。
到了第三日一早,李麟戟身著整潔的士子服,精神抖擻地站在庭院之中。程處默、李雪雁和孫良才等人都在旁送行,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祝福。
“麟戟,去吧”
李麟戟深深鞠躬,感激地望著每一位支持他的人,然后挺直腰桿,邁出了家門。
李麟戟邁著堅定的步伐,沿著青石鋪就的大道,向那座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大興宮走去。
秋風微涼,拂過他的衣襟,帶來一絲清醒與莊嚴。李麟戟心中充滿了敬畏,同時也有一絲自豪——今天,他將在這里,與眾多朝廷重臣一同參加朝會。
隨著他的腳步越來越近,大興宮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高聳的宮門,雕刻精細的石獅,以及那一隊隊身著鎧甲、手持兵器的守衛,無不彰顯著皇權的威嚴。
李麟戟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士子服,確保每一處細節都無可挑剔。
沿途,李麟戟遇見了許多同樣身著官服,行色匆匆的官員。他們或騎馬,或步行,臉上帶著嚴肅而莊重的神情,顯然是趕往朝會的大臣。
這些官員中不乏年歲較長、資歷深厚者,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朝會的重視與期待,也提醒著李麟戟,即將參與的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聚會,而是關乎國家大事的決策之地。
李麟戟抵達太極殿前,天邊已泛起魚肚白,晨光初照,給這座宏偉的建筑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
太極殿前廣場寬闊,石階層層遞進,直達殿門,兩旁排列著威武的金吾衛,更顯得莊嚴肅穆。
“麟戟,早啊!”正當李麟戟步入太極殿廣場,沉浸在四周莊重的氛圍中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一側傳來,打斷了他的思緒。
他轉頭望去,只見孫伏伽,面帶微笑,正穩步向他走來。
穩,是真穩,看到孫伏伽,李麟戟心中暗自思量,不愧是已經做過官的。
“伏伽兄,早!”李麟戟微笑著回應,加快腳步迎了上去,兩人相互行禮,態度中既有士子間的敬重,又不失朋友間的親切。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早晨,能有知己相伴,李麟戟心中多了一份安定與信心。
“看你這精神飽滿的樣子,想必準備得十分充分。”孫伏伽上下打量了李麟戟一番,贊許地點了點頭,語氣中滿是鼓勵。
李麟戟謙遜地笑了笑:“伏伽兄過譽了,我不過是盡力而為。倒是你,身為魁首,定是胸有成竹,我等還需向你多多學習。”
孫伏伽輕輕搖頭,眼神中流露出幾分誠懇:“麟戟,你我同列甲榜,各有千秋,今日朝會,咱們共同為國獻策,才是最重要的。不必過于謙遜,你的才學,我一向是看在眼里的。”
在孫伏伽與李麟戟交談之際,其他的甲榜學子也陸續抵達。
這些青年才俊在金吾衛的引領下,有序地在指定區域集合,彼此間或點頭致意,或低聲交談,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氛。
“張兄,聽說你對邊疆策略頗有研究,這次朝會可要大展身手了。”一名身著青衫的士子向身旁的同伴笑道,眼中滿是期待。
“李兄過獎了,我這點淺見,怎比得上你,這次定要聽聽你的高見。”被喚作張兄的士子謙遜回應,但言語間難掩對即將展開的朝會的期待。
不遠處,幾位朝中老臣也在低聲交談,他們的眼神不時掃過這些年輕的面孔,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
“這些年輕人,真是后生可畏啊。看他們的氣魄,大唐的未來,何愁不興?”一位須發斑白的老臣感慨道,眼中閃爍著欣慰之色。
“是啊,特別是那位李麟戟和孫伏伽。聽說這次秋闈他倆不分先后,最后是裴大人親定的孫伏伽為榜首。”另一位大臣接口道。
這些對話雖輕,卻在不經意間落入了幾位甲榜學子的耳中,讓他們心中更是激蕩起一股豪情壯志,每個人都暗暗下定決心,要在朝會上展現出最好的自己,
這時,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內侍緩步而來,面帶微笑,態度恭謹而不失親和力。
內侍的聲音清朗而有禮,他首先對眾人行了一禮,隨后開口道:“諸位甲榜英才,歡迎各位蒞臨朝會。在下是負責引導各位的內侍,現在將為各位講解朝會的規矩與禮儀,請諸位仔細聆聽。”
他頓了頓,確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后,繼續說道:“首先,進入大殿時,需按序排列,不得喧嘩。朝會開始時,圣上駕臨,所有人需立即行禮,待圣上恩準起身,方可抬頭。”
“發言時,須先稱頌圣德,而后言歸正傳,言辭懇切,不可輕率。圣上或重臣發問時,若被點名,應迅速而恭敬地回答,言辭需簡明扼要,不得拖沓冗長。若未被點名,則不可擅自發言,以免擾亂朝綱。此外,朝會中不可隨意走動,一切行動皆需按照規矩進行。”
內侍的講解的很細致,從如何行禮,到如何應對突發情況,甚至連朝會中的座位順序、與同僚間的交流禮節都一一說明。
一眾聽得認真,誰也不想到時自己出現差錯。不時點頭表示明白。心中對這即將到來的朝會有了更加具體而深刻的了解。
李麟戟聽著內侍的講解,心中暗自感嘆,這可比后世規矩要多的多了。
隨著金吾衛的一聲洪亮的號令,學子們整理衣冠,按照既定的順序,邁著穩健的步伐,依次步入太極殿內。
殿內寬敞明亮,中央是高高的御座,兩旁則是按照品級排列的官員席位。
李麟戟按照指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與其他官員一樣,靜候朝會的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