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環(huán)嘿嘿一笑,對著賈政說道:“父親不是愁著那些流民沒地取暖嗎?”
“你又有什么法子了?”
賈政一愣,有些疑惑的問,又趕忙補充道:
“我可事先說好,那邊的木料可不夠用的。”
賈環(huán)挑挑眉頭,道:“父親放心就是,只需要些煤礦就是了。”
賈政聞言,臉色一黑,沒好氣道:“我當還以為有什么妙計,煤礦能用來取暖?那玩意可比木炭貴多了!”
賈環(huán)道:“父親放心就是!”
賈政帶著賈環(huán)來到了工匠聚集地,這里錘聲鏗鏘,火光閃爍,是所有技藝精湛匠人們的勞作之所。他示意一旁的小吏前去喚了一位匠人過來。
不多時,一個姓周的匠人被請了過來。賈政對賈環(huán)說:“在工部里,這位周匠人的技藝是最為出色的,有什么事你跟他商量。”
賈環(huán)點了點頭,隨即叫那位周匠人近前。看著對方因被臨時召見而顯得有些緊張不安的樣子,賈環(huán)不緊不慢地從懷中取出一張仔細折疊好的圖紙,展開圖紙,放在在周匠人面前,然后溫聲問道:“周匠人,您看看能否看懂這張圖紙上的內(nèi)容?”
周匠人原本忐忑的眼神在看到圖紙的那一刻變得專注起來,他的目光在紙張上游移,似乎在尋找和辨認著什么,賈環(huán)則是在一旁耐心等待。
經(jīng)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和沉思,周匠人終于抬起頭來,對賈環(huán)說道:“這位公子,根據(jù)這張圖紙的設計,這似乎是一個鐵爐的樣式?”
聽到周匠人的猜測,賈環(huán)輕輕點了點頭,表示肯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隨即追問道:“那么,您有把握能夠制作出這樣的鐵爐嗎?”
周匠人再次凝視著手中的圖紙,仿佛在心中已經(jīng)開始衡量起每一個細節(jié)與工藝要求。片刻后,他深吸了一口氣,自信地回應道:“這張圖紙上已經(jīng)標明尺寸規(guī)格,只要材料齊全,且按照這圖紙上的規(guī)格來,我有把握能夠打造出這樣一個鐵爐。”
聽到周匠人的答復,賈環(huán)滿意地點了點頭。沒有再多做停留,周匠人立刻轉(zhuǎn)身叫來了他的兩個徒弟,開始分配任務,準備動手制作鐵爐。
先是向兩位徒弟解釋圖紙,然后指派他們?nèi)蕚渌璧墓ぞ吆筒牧稀蓚€徒弟迅速行動起來,一個去搜集鐵料和必需的輔材,另一個則開始整理火爐和鍛造工具。
在這師徒三人的協(xié)作下,工作現(xiàn)場很快變得繁忙起來,一時之間,錘擊聲、金屬碰撞聲此起彼伏,回蕩在空氣中。
在幾位匠人忙碌地制作鐵爐的同時,賈環(huán)沒有閑著,又喊來一位泥瓦匠,從賈政那兒拿了批條,領了些煤炭末、木屑、石灰、黃泥等材料,開始忙活了起來。
不久之后,幾個外形呈圓柱體狀、通體漆黑、表面布滿均勻分布的通風孔的煤塊就做好了,正是后世的蜂窩煤。
當這些蜂窩煤塊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固化成型后,賈環(huán)便吩咐人小心翼翼地將它們運回到周匠人那兒,此時,周匠人已經(jīng)按照圖紙要求,將鐵爐子打好,正擺在一旁。
另一邊,賈政使人臨時搭建的簡易施粥棚子處,巨大的鐵鍋懸掛于高高的爐火之上,沸騰的稀粥冒著熱氣,米粒稀疏地漂浮在清湯之中。
那些流民們扶老攜幼,排成蜿蜒的長隊,等待著每日兩次的救濟,衙役們手持長柄木勺,一勺勺將稀薄的粥水舀進人們的碗中,盡管分量有限,但對于饑腸轆轆的流民們來說,這暖呼呼的粥水卻是續(xù)命的甘露。
突然,一位衣衫襤褸、面上卻無饑荒之色的中年男子猛地將口里的米粥噴出,搖了搖手里的碗,待看清碗底那層薄薄的細沙之后,頓時怒不可遏,將手里的碗摔在地上,對著正施粥的那幾個衙役怒喝道:“你們這些狗官!”
“竟在粥里放沙子!”
這位中年男子的舉動猶如火星落在枯草之中,瞬間點燃了流民們心中的怒火。他們本已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每日靠著這稀薄的粥水勉強維持生計,而如今,竟然在救濟的粥中發(fā)現(xiàn)了沙子,這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看看你們做的好事!”中年男子的聲音剛落,便有更多的人圍了上來,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不滿。一些流民開始檢查自己手中的碗,果然,不少人都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問題。一時間,怨聲載道,憤懣的氣氛迅速蔓延開來。
“安靜!”面對憤怒的人群,衙役們絲毫不感意外,仿佛早有準備應對這類情況。一個看似領頭的衙役將手中的長柄木勺往粥桶邊緣重重一敲,發(fā)出清脆的響聲,以示警告。
隨著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周圍的喧嘩聲漸漸平息下來。
衙役冷笑著繼續(xù)說道:“你們真的是流民嗎?我看不盡然吧!原本是大人慈悲,見不得你們這些流民忍饑挨餓,這才吩咐我們在這施粥救濟。”
他環(huán)視了一圈,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聲音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冷意道:“然而,有些人卻假扮流民,企圖騙取朝廷的賑濟,真是好大的膽子!”
這番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已經(jīng)群情激憤的流民中引起了更大的震動。一些真正的流民感到了深深的不忿與羞辱,他們本就是天災人禍下的受害者,如今卻被質(zhì)疑成騙吃騙喝,這對于他們來說是莫大的諷刺和侮辱。
“我們都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家里頭破瓦殘垣,還被雪給埋了,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誰愿意背井離鄉(xiāng)來這兒受你們的氣?”有人憤懣地反駁道。
“是啊,我們家都沒了,現(xiàn)在連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你們還有良心嗎?”又有人悲憤地加入了控訴。
那衙役聽到這些話,眉頭緊鎖,他知道這種情況下必須慎重處理,否則很容易引發(fā)更大的動蕩。
“安靜!”衙役再一次用力敲擊著手中的木勺,以引起眾人的注意。他抬高了聲音,說道:“我深知各位都是遭遇不幸,才會離鄉(xiāng)背井來到這里。”
他環(huán)視四周,目光在流民們的臉上逐一掃過,繼續(xù)說道:“雖然這次在粥中摻了沙子,但想想看,諸位饑腸轆轆,難道還會在乎碗里多些沙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