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5章 東都洛陽

大業十一年,十二月,大隋天子御駕,浩浩蕩蕩的南下回到了東都洛陽,這座因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的古地,雖逢亂世,卻依舊昌盛。

洛陽身為歷朝都城,經歷了數次更名。

夏朝時為斟鄩、洛邑!

商朝時為西亳!

周朝時為郟鄏、王城、天室、成周、中或(國)!(中、國二字最早的記載)

秦朝時為洛陽!

直至隋朝,洛陽歷經變化,這座見證了歷史演變的古地,在大業元年的時候,楊廣下令重新營造。

如今這片飽經滄桑的古地,再次成為了天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已是重新煥發出了它的新生。

隨著浩浩蕩蕩的隊伍走在輝煌壯觀的洛陽城中,楊倓的心中說不出的感概,“楊廣雖是好大喜功,但雄心與眼界,真配得上是雄主。”

楊廣決定遷都洛陽東都,除了分割削弱關隴門閥的權力外,還有重要的原因。

關中的土地雖然肥沃,但已經在漸漸開始退化了,尤其是連年發生水旱災害。

而且,生活在帝京大興的人口,越來越多。

關中已經供養不了那么多人。

開皇年間,關中就鬧過饑荒。

連文帝想盡了辦法,都無法解解關中人口的口糧問題,不得不率領著饑民,到洛陽就食,而且,在開皇年間還不止一次。

而當時,不僅洛陽有豐富的糧食。

江南地區,也是已經經歷了六朝時期數百年的開發與發展,又不像中原地區時不時經歷各種大戰,生產幾乎超過了黃河流域。

因此,江南地區的糧食成為主源。

可是,將糧食運到關中,太難了。

故而打造東都便是成了勢在必行。

而當時,大隋也才統一天下二十余年。

除了大隋的基本盤關中外,東、北、南三面,表面上看起來穩定,其實內里卻是暗流涌動。

在文帝時期,雖然文帝已經引進這三面的勢力進入朝廷了,但關隴門閥卻依舊是一家獨大。

這般被受到排擠,這三面的勢力必然會人心思變。

而關中距離這三面又太遠,在沒能讓這些勢力達到平衡之前,對于掌控整個天下極為不利。

這般持續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又會成分裂局勢。

為了維護大隋的穩定,楊廣也不得不遷都到洛陽。

洛陽在周朝時就有“宅茲中或(國)”,大意就是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區。

也的確如此,洛陽的水路,乃是連通了東西南北,有利于掌控整個天下。

只不過后來楊廣玩的太狠,玩脫了。

“建造這樣一座輝煌壯觀的都城,耗盡民力財力,在當世人眼中,那完全是殘暴無道。”

“但對于后世,卻有著莫大的功績。”

“首先得利的便是李唐王朝。”

楊倓看著充滿繁榮景象,生活著近百萬人口的這座壯觀都城,心中不甚感嘆,“楊廣也不會知道,在歷史上他建造的這座都城,會讓他表兄家的李唐得利吧。”

楊廣用一年不到時間修建的這座東都,每月用工的人數達到了兩百萬,更耗費大量錢財。

這樣背負了無盡的惡名,卻讓李唐摘取了這顆豐碩的果實。

李唐初期時,迫于形勢,只能定都長安,但洛陽依舊是李唐重點經營的陪都,成為長安的大血包。

在李唐高宗時期,實行兩京制,再次將楊廣建的洛陽定為東都,政治、經濟、文化開始移到洛陽。

在武周時期,洛陽更名為神都,成為帝都,晚唐更是都城。

這皆是在楊廣打造的東都基礎之上,發展繁衍出來的繁榮。

而這一切都表明,楊廣的選擇是正確的,關中成為帝都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要遷都,哪怕是強盛的李唐,也不得不漸漸遷都到東都。

若由李唐來打造東都,也必然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比楊廣也是好不到哪里去!

可惜,楊廣已經提前做了。

果實卻是成了李唐的嫁衣!

心中嘆息間,楊倓已是隨著楊廣的御駕隊伍,進入了皇城。

東都洛陽城的皇宮,位于最高區域的西北邊,在這里可以一覽洛陽城的恢宏繁榮景象,皇宮分為兩部分,皇城、宮城,東都的宮城叫紫微城。

紫微城的正殿便是乾陽殿!

在大業二年的時候,楊廣便是在東都的乾陽殿開創了史上首次萬國來朝!

時至下午時分,楊廣下發詔令,召集各位大臣到乾陽殿議事。

楊倓依照著詔令時間,來到了位于紫微城內的乾陽殿前。

那等恢宏壯觀華美的景象,哪怕楊倓有前身楊倓的記憶,以及前世見識過各種壯觀景象,此刻見到乾陽殿時,也為之驚嘆與深深震撼。

整個乾陽殿是上下三重檐結構,從地基算起,總高近八十米。

東西面闊十三間,總長度近一百二十米。

南北進深達到近六十米!

大殿的每根支撐巨柱,更是達到了二十四圍(直徑約2.6米)。

這等宏偉龐大的規模,比后世的太和殿都還要大了幾乎兩倍。

那種巍峨、宏偉、壯觀、威嚴、霸氣景象,真的是震顫人心。

過了好一會兒,楊倓才緩過神來,心中道:“這等能在后世成為瑰寶的建筑,卻是被李世民攻下東都時,一把火給燒了。”

史上記載,李世民攻下洛陽城時,“命撤端門樓,焚乾陽殿,毀則天門及闕”。

雖然史上記載李世民是說“逞侈心,窮人欲,無亡得乎”,但這般攻下洛陽城就直接下令燒了,多半也是出于用了很長時間才攻下洛陽城,付出了大代價而憤怒至極,以此泄憤。

后來李世民也因此而后悔了,又打算勞命傷財重建洛陽城。

“燕王!”

正自楊倓出神時,蘇威與裴世矩走了過來。

二人聯袂來到楊倓身前,向著楊倓施禮。

“蘇納言,右光祿大夫。”楊倓收回了思緒,向二人還禮。

“燕王,可知陛下召集我等議何事?”蘇威向著楊倓問道。

“我也不知。”楊倓也不知道楊廣為何會剛回東都就召集群臣來議事。

“不如我們一起進殿,等候陛下的駕臨。”蘇威提議說道。

“正有此意。”

三人隨而拾階而上。

“燕王,這次北巡得幸于有你,否則突厥奴必然更加猖狂。”

行走間,蘇威感嘆道:“也是因為燕王,勸說陛下施行了圣明政策,挽救了邊防三郡,更是扶大隋于將傾之時。”

裴世矩也說道:“燕王之文韜武略與賢明,可追元德太子。”

“甚至更勝于元德太子,大隋有燕王在,必可安定與昌盛。”

楊倓謙虛道:“二位過譽了。”

“燕王不必自謙,我們說的乃是事實。”

蘇威說到這里時,話鋒一轉,“燕王,以后若需老臣相助,老臣必當鼎力支持。”

裴世矩也點頭說道:“如今僅有燕王能讓陛下施行圣明之策,若燕王有用得著老臣的地方,老臣必會義不容辭。”

“好,二位的話,我會記在心中。”楊倓施禮道。

能得到這兩位實權人物的支持,他在朝堂之上必然能夠更好行事了。

三人談話之間,已是進入了富麗堂皇又恢宏的乾陽殿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阳城县| 磴口县| 万载县| 崇礼县| 安宁市| 木兰县| 宁远县| 历史| 土默特右旗| 大埔县| 建水县| 泽州县| 海林市| 佳木斯市| 莎车县| 盘山县| 万荣县| 东城区| 基隆市| 白水县| 连州市| 厦门市| 侯马市| 平陆县| 神农架林区| 嘉鱼县| 德清县| 叶城县| 富源县| 汉沽区| 香河县| 筠连县| 延边| 巨野县| 北海市| 麻栗坡县| 德安县| 高台县| 康乐县|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