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意外之喜
- 大隋皇長孫
- 酸辣粉不粉
- 2567字
- 2024-05-22 17:52:17
在之前的商討中,楊倓與蕭瑀都認為,若楊廣回帝京,鎮住關隴門閥,那便能穩住關中,關中穩住之后,再施行一系列政策,以楊廣還是天下之主的共識,東出便能在一兩年內穩定天下。
但現在,楊倓忽然意識到,他和蕭瑀都疏忽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那便是
從東征高句麗開始,到如今的雁門之圍結束,楊廣僅余的一些余威,還能鎮住關隴門閥嗎?
若楊廣已經鎮不住關隴門閥了,這般回帝京,不僅穩不住關中,帝京將會變成楊廣的牢籠。
關中雖是根基,但那是文帝的根基,不是楊廣的根基,楊廣如今與關隴門閥已經離心離德。
若楊廣被困在帝京這座牢籠中,真就可能會被架空了,最后便是演變到文帝奪帝位的一幕。
“陛下,首選當回東都。”楊倓改變了主意,不再提議回到帝京。
蕭瑀聽到楊倓也提議回東都,有些詫異。
之前他們商討的是回帝京,為何改變了?
不過他也看出楊廣心中已經選擇回東都,楊倓也不得不順從回答。
一眾提議回帝京的大臣,頗為的失望了。
他們本還希冀楊倓能改變楊廣,選擇回帝京,沒想到,楊倓居然也是只得順從楊廣回東都。
“說說你的分析,為何回東都?”楊廣對于楊倓的答案頗為高興。
受制于關隴門閥,楊廣鎮不住關隴門閥這件事,自然不能說出來。
只能從其他方面說。
楊倓現在也更能感覺到,楊廣讓自己回答這件事,是在考較自己。
那他便要給出個滿意答案才行。
楊倓沉思了一下,道:“陛下,關中雖是大隋的帝京,兵馬也雄壯,目前相較于其他地方也相對安穩,但也正是如此,不該回帝京。”
“為何?”楊廣好奇的詢問道。
“關中相對安穩,若回帝京,將有偏安之嫌。”
楊倓分析道:“到那時,天下的反賊更會因為陛下選擇偏安的關中,變得更是猖獗。”
“但若陛下選擇東都,在東都坐鎮,天下反賊便會立刻意識到陛下平定天下的決心。”
“這不僅能很好的穩住東都的子民,更能讓天下反賊有所畏懼。”
說到這里,楊倓看了一眼宇文述的方向。
他雖然與宇文述彼此為敵,但也是承認宇文述剛才說的話很正確。
楊倓續道:“許國公剛才說的沒錯。”
“東都西連關中,東通山東,北可進冀幽,南可取江南,和帝京大興相比起來,東都乃更是大隋中心,不容有失。”
“陛下坐鎮東都,便代表大隋東西南北皆統一,皆由陛下掌控。”
“說得好……”
楊倓的最后一句話,真真的說到了楊廣的興奮點,楊廣非常的高興與滿意,他向眾臣道:“諸位愛卿,明白了嗎?”
一眾大臣中,有些人已經被楊倓的分析說服了。
但也有一些人還是覺得,回帝京大興乃是首選。
而這些人,多多少少都與關隴門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楊倓的話還沒有說完。
他想到了一策,“陛下,臣有一策獻上。”
“你說。”楊廣很高興,他現在很喜歡聽到楊倓的獻策。
楊倓道:“潼關是關中東出的門戶,也是關東西進的咽喉,只要牢牢掌控在手中,便可西扼關中。”
“而東都有虎牢雄關,以雄兵駐守,再由陛下坐鎮東都,便可西扼關中,東定山東,遙控南北,天下必然能安穩。”
東都雖然是四戰之地。
但那是在天下徹底分裂的情況下。
而如今,楊廣的余威還在,天下還是屬于大隋,還有很多地方還是會聽楊廣的號令。
直到大業十三年,楊廣才徹底失去對天下的掌控。
而現在,天下還沒有徹底分裂,楊廣還能夠掌控很多地方,坐鎮東都是最好的選擇。
“此策極好。”
楊廣非常贊同楊倓的策略。
“還有何人認為朕該回大興?”
蕭瑀最是動容。
現在他聽到楊倓說西扼關中才終于意識到,之前他和楊倓商議時,疏忽了楊廣是否真能鎮住關隴門閥,若鎮不住關隴門閥,帝京便將變成楊廣的牢籠。
所幸的是,楊倓即時意識到了這一點,回東都的確是最佳選擇。
其余大臣聽完楊倓的策略后,已經沒人再認為楊廣該回帝京了。
如今的天下叛軍此起彼伏,若楊廣坐鎮東都,再勵精圖治的話,四方皆有可能平定。
就怕楊廣只是一時興起,回到東都面對危局時,又想南下江都。
一旦南下江都,那真就要完了。
“此事便就此定下了。”
楊廣最后一錘定音,而后看向楊倓,“仁安,你擬的賑濟雁門之策,可擬定好了?”
賑濟雁門?
聽到這四個字,整個大殿中,除了楊倓、楊廣、蕭瑀之外,無一不是為之驚訝至極,尤其是宇文述與宇文化及父子二人。
二人皆是驚異的看向了楊倓。
他們一下子意識到,楊倓在書閣中幾日不出,恐怕就是為這事。
但讓他們驚異的是,楊倓竟然有能力說服楊廣高興的答應下來。
“臣已擬定好了。”眾目注視之中,楊倓將那份由他抄寫的賑濟雁門之策,拿了出來,長秋令陳儀隨即上前來取了過去。
“陳儀,你讀給諸位愛卿聽聽。”楊廣道。
“奴婢領旨。”
陳儀隨之將賑濟雁門之策展了開來,而后開始讀里面的賑濟內容。
隨著陳儀將賑濟雁門之策讀出,大殿中的每一個大臣,無不是為之震驚,并非是楊倓的賑濟之策有多好,而是已經多少年了,隋廷沒有出現過這等賑濟政策。
楊廣能這般讓陳儀當眾讀出賑濟雁門之策,也就表明將會施行。
可他們都知道,在楊廣的心目之中,天下民就不是民,若非如此的話,天下何至于叛軍四起。
而現在,楊廣竟是如突然間轉性子了一般,竟是要體恤民情了。
最后聽到陳儀讀出賑濟雁門之策中,免除雁門兩年的徭役與賦稅時,所有人都為之震動,神情中無不是流露出難以置信。
宇文述與宇文化及也毫不例外!
連他們都難以置信,楊廣居然能答應楊倓,免除雁門兩年的徭役與賦稅,這可是在以前楊廣還有雄心壯志時都沒發生過。
“仁安,你的賑濟之策還有不足之處啊。”聽著陳儀讀完了楊倓的賑濟雁門之策,楊廣滿意的同時,也不由笑說道。
“請陛下賜示。”
“此次突厥奴南下,雁門郡遭受了莫大損失,又護朕有功,當免除三年徭役與賦稅。”
“而馬邑郡與定襄郡,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當免除兩年的徭役與賦稅。”
聽完楊廣的這些話,楊倓為之驚喜的同時,大感意外。
他在重新寫賑濟雁門之策時,刻意少寫了一年免除徭役與賦稅,僅寫了兩年,這有以退為進之意,果然,楊廣自己多加了一年進去。
但讓楊倓大感意外的是,楊廣竟是也免除了馬邑與定襄二郡的徭役與賦稅。
這二郡皆是與雁門相連,屬于北境邊防郡。
這是楊廣下了決心,要為將來擊敗突厥,解決游牧民族之患做準備啊!
好,楊廣已是有了一點雄心了。
“陛下圣明!”楊倓道。
“陛下圣明!”群臣的心中,紛紛有些激動起來,如今楊廣前所未有的轉變,讓他們重新看到了楊廣燃起了雄心。
唯獨宇文述心中,感到了凝重。
他凝重的看向了楊倓,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太低估了楊倓。
能讓楊廣答應在以前根本不可能答應的賑濟之策,且讓楊廣又主動免除馬邑與定襄的徭役與賦稅,這等才能,若將來對付他們宇文家,他們宇文家還有活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