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化險為夷
- 大隋皇長孫
- 酸辣粉不粉
- 2737字
- 2024-05-12 12:00:00
“陛下,臣放走了契苾何力與執失思力,犯下了大罪,請陛下治罪。”楊倓的言辭朗朗,誠懇的請罪,如同甘愿受罰。
若是往常時候,楊廣必然大怒。
但今天他太高興了,故而,他也難得的頭腦清晰,促使他認真的判斷與分析。
他看了出來,楊倓雖然是在請罪,但楊倓的神態卻顯示著他這樣做,自認為并沒有錯。
楊倓剛才的種種表現,皆讓他驚喜與滿意至極。
這般私自放走這兩個突厥首領,恐怕也有深意。
“為何要放走他們?”
楊倓料到楊廣在這高興勁頭之上,即使聽到他說起這件事,也不會像往常般勃然大怒。
必會下意識思考他這么做的原因。
他的判斷正確了!
楊倓說道:“陛下,還曾記得臣之前提議右光祿大夫去見咄吉世的原因么?”
楊廣點了點頭。
楊倓道:“右光祿大夫以計殺咄吉世的寵臣史蜀胡悉,便是因東突厥日益壯大,威脅到了大隋北境,必須將之分化削弱。”
“這次咄吉世率兵南下,更是顯示,分化削弱東突厥刻不容緩。”
楊廣領會到了楊倓的用意,“你放走他們,是為了分化東突厥?”
“是的,陛下。”
楊倓道:“之前咄吉世在退兵時,臣觀察到,他為了避免退兵時生亂,刻意沒告知那些小部落,將之留在了雁門前攻城。”
“臣用計將咄吉世退兵的消息散播了出去,這促使了這些小部落對咄吉世的怨恨。”
“之后,臣率兵驅趕這些部落潰兵,沖向咄吉世的主力大軍之時,咄吉世更是舍棄了他們,這必會導致他們更離心離德。”
“而執失思力與契苾何力這般被臣俘虜,也是因咄吉世率領主力大軍潰逃時,又用疏于自己的大部落,來阻擋臣的沖殺。”
“整個過程中,咄吉世皆只在意自己的嫡系兵馬,與親于他的大部落。”
“其余疏于他的大部落與一眾小部落,他不僅不在意,還欲趁機削弱。”
“所以……”
楊倓的話語頓了一下,神情中滿是慎重之色,“臣將執失思力與契苾何力放了,甚至讓他們二人,將自己的部族也帶走。”
“如此一來,他們必會心懷大隋天恩,而咄吉世也必將會更猜忌他們。”
“這必然就會導致,本就離心離德的他們,更會離心離德,內部生亂。”
說完這些話,楊倓躬身請罪,“陛下,身為臣子,身為長孫,突厥奴這般冒犯陛下的天威,臣心中痛,心中恨,心中憤。”
“欲將咄吉世的腦袋砍下,獻給陛下。”
“奈何,臣年少,力有不及,只得眼睜睜的看著咄吉世,在眼前逃走。”
說到這里,楊倓的聲音已經變得哽咽,“陛下,臣無能,沒能砍下咄吉世的腦袋,為陛下解憂,臣有罪,請陛下治臣罪。”
“臣愿受任何責罰,激勵自己,假以時日,砍下咄吉世的腦袋,雪恥。”
“皇祖父,孫兒有罪,請治罪。”
說到最后,楊倓竟是聲淚俱下。
如同少年人立志想要為心中敬仰的長輩解憂,可最后卻沒能做到,那種委屈涌上了心頭。
大殿靜默,唯有楊倓聲淚俱下的聲音回蕩。
聞者無不為之觸動,被楊倓的忠孝所感動。
尤其是楊廣,心中的觸動最深。
他呆呆的看著楊倓,仿佛看到了自己那個已故十余年的孝順嫡長子,楊昭。
原來自己的這個長孫認為有罪,并非是因為私放了那兩個突厥首領,而是因,他認為沒能殺了始畢可汗為他這個皇祖父解憂而有罪。
這是一個多么忠心又孝順的孩子啊!
這何錯之有?
最后一聲聲淚俱下的皇祖父,楊廣聽之幾近雙眼泛紅。
上陣殺敵那般勇猛的孩子,此刻卻因沒能為他這個皇祖父解憂而認為有罪,自責的落淚,在一眾子孫中,何人的忠孝能比這個長孫?
“陛下,燕王此舉,乃是一個絕妙之計。”
蕭瑀此刻知機的起身進言,“若是殺了那兩個突厥首領,反而讓始畢可汗達到了削弱異己的目的,更促使了他以后有力掌控突厥。”
“而這般放了他們,便能激化突厥的嫌隙矛盾,內部生亂,不斷的分化。”
他的話語落下,裴世矩也隨之起身進言,“陛下,燕王此計,比臣之前施行的分化之計更妙。”
“始畢可汗與各大部落,已經生出嫌隙了,這般放他們回去,與始畢可汗的矛盾會愈演愈烈。”
“更有一個好處,燕王不殺他們,還容許他們帶走部族,他們必會心懷大隋天恩,在東突厥傳播開后,必會有更多部落心向大隋。”
楊義臣與張須陀本來也想進言的。
但見蕭瑀與裴世矩已經進言了,他們也就打消了進言的念頭。
蕭瑀與裴世矩是常年在楊廣身邊的近臣,比他們進言更合適。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薛世雄也起身進言了,“陛下,燕王此計絕妙,如此分化東突厥,大隋即使不用出兵,將來也將促使東突厥分化。”
“更有甚者,東突厥一些部落知道大隋天恩后,會主動前來降隋。”
宇文述父子三人,現在就更難受了。
宇文述是何許人也,他自然能看出,楊倓放走那兩個突厥重要的首領,是隱藏有私心。
但現在這個局面,一場大罪被楊倓硬生生扭轉成了大功,那等聲淚俱下的忠孝更是讓楊廣雙眼泛紅,他要是現在再進言反駁楊倓,那真就是自找苦吃。
“仁安,你不僅沒有罪,還有大功。”
楊廣的情緒有些激動,“你做的很好,有勇有謀,不負朕對你的期望。”
“你對朕的孝順,朕甚感欣慰。”
“朕要重重的賞你。”
楊倓見著楊廣被自己感動,自然不能過猶不及的再演下去,伸手拭掉硬生生逼出來的眼淚,當即道:“陛下,臣有一物要獻上。”
“何物?”楊廣愣了一下,而后充滿了好奇。
“此物由秦叔寶與羅士信保管著,請陛下恩準二人前來覲見。”
“朕準了。”
一位內侍隨即離開了大殿,快速去傳召秦叔寶與羅士信二人。
大殿中的眾人,紛紛被楊倓勾起了好奇心,連宇文述父子三人都好奇了起來。
楊倓在這種時候說出獻出一物,應該不會只是普通的寶物,必然會價值很高,至于是什么,他們也是猜測不出來。
很快
秦叔寶與羅士信聽召來到了大殿中。
“參見陛下皇后!”
秦叔寶老成持重,面對這種場合時,他還能鎮定,但羅士信年少,又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場合,整個人都處于激動的狀態。
不過,也沒人在意羅士信的出丑,皆是想要看看楊倓是要獻出何物。
“聽燕王說,有一物由你們保管著,要獻給朕,是何物?”楊廣道。
羅士信還處于激動狀態,一時沒明白意思,但秦叔寶立時反應了過來,慌忙將一物拿了出來,正不知如何做時,楊倓在這時道:“叔寶,士信,將它展開。”
羅士信這才反應了過來,隨即與秦叔寶一起,將此物展開。
一面旗?
眾人有些錯愕。
隨著秦叔寶與羅士信將這面旗展開,一面大旗清晰的呈現在了所有人的視線中,旗面上繪制的那顆巨大的金色狼頭,格外矚目。
“突厥狼旗……”
見到這面旗的剎那,宇文智及瞬間失聲叫了出來。
宇文述與宇文化及,更是在這一刻,驚駭的陡然從坐席上站了起來。
楊義臣、蕭瑀、張須陀、薛世雄、裴世矩、獨孤開遠、虞世基、裴仁基、裴行儼等人,亦是在看到突厥狼旗的剎那間,猛然一震,難以抑制內心的情緒,陡然站起。
李世民更是“騰”地一聲從坐席上站了起來。
他的雙眼,死死的盯著那面巨大的狼旗,眼中,滿是驚駭。
“這位少年燕王,將突厥狼旗奪回來了。”李世民倏然看向了楊倓,驚駭之余,便是難以置信,最后,他的心底升起了越來越可怕感。
突厥的狼旗,乃是東突厥的象征與精神支柱,要將之奪走,那是何其之難。
他不敢想象,這位少年燕王勇猛到了何種程度,才能將突厥狼旗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