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劉備親征
- 三國:大都督
- 落西峰
- 3371字
- 2024-06-22 13:07:29
“哈哈!孔明!快來,快來!大喜,大喜!”
劉備喜上眉梢,來回在殿內走動,時不時摸摸銅壺、時不時摸摸雕柱,雖然滿頭銀發,臉色卻顯得有些紅潤。
“攸之!丞相來了否?”劉備眼神急切。
“陛下,丞相正來的路上!”郭攸之躬身道。
因為夷陵之敗,劉備深刻吸取教訓,凡事還是問過諸葛的好。
等了稍許,劉備再次問道:“丞相來了否?”
“陛下!您才一炷香功夫便問了五次……”郭攸之無奈道,“丞相今日好似去軍營慰軍,臣已經派人前往請丞相前來!”
“好!那便再等等!朕實在太激動了!”劉備左手擊右手,神情激動,“不愧是朕之去疾!哈哈!去疾此舉,消我心頭之恨也!”
“陛下,霍毅此舉大快人心!您這個中軍掌軍郎將可為我大漢揚威!”郭攸之一臉嘆服,“想當初那個只有臣腰高的孩童,竟然成長如斯!”
“然也!”劉備撫須,再問:“丞相來了否?
“應當快了!”郭攸之說道,“臣去宮門迎之!”
“嗯,快去,快去!”劉備揮揮手,又坐回龍椅,眼中充滿期待。
“諾!”郭攸之快步走出。
但走出不到半路,便見孔明正快步走來。
“郭侍郎,陛下如此急召,到底有何要事?”諸葛亮也是一臉急色,看到郭攸之便連忙問了起來,“可是陛下病情反復?唉,亮都勸陛下多加修養,唉……”
“額,見過丞相!”郭攸之一愣,解釋道:“哈哈,非也!陛下精神不錯!此次急召丞相,是因為荊州大捷!”
“大捷?捷從何來?”諸葛亮一愣。
“丞相,請!陛下已經等候多時!”郭攸之道:“椒房殿內,您與陛下細說便是!”
“好!走!”諸葛亮一沉吟。
隨即,二人快步疾走,很快抵達劉備處所。
“臣,拜見陛下!”諸葛亮一進殿內便看到劉備喜形于色,行禮拜見。
“哈哈!孔明,不必多禮!”劉備連忙起身,“來人啊,賜座!”
隨即二人相對坐下。
“陛下,此番所謂何事?”諸葛亮疑惑道,“臣適才在永安大營巡視兵馬,郭侍郎道荊州大捷,真有此事?是哪一路大軍?”
“哈哈!孔明!”劉備撫須而笑,“是北路軍霍毅!”
“去疾?”諸葛亮一愣,“他不是跟在季常從北而攻西陵,為大軍左翼嗎?”
馬良乃諸葛亮好友,在霍毅的輔助下奪回上雍三郡后,事無巨細皆書信高知,再加上霍毅本就是荊州子弟,諸葛亮已經將其放在自己心中比較重要的位置,也正因如此,諸葛亮才同意掌軍中郎將的軍職。
“孔明,你且細看!”劉備將一文書遞給諸葛亮,痛快說道:“馬良以霍毅和馬岱為前鋒,率八千兵馬南下臨沮,而后馬良親率一萬大軍南下西陵,但在西陵北五十里南津小崖口被丁奉五千大軍拼死阻攔!于是,馬良便在此虛張聲勢,做出三萬兵馬樣子,吸引陸遜來援!而后,霍毅率三千營星夜東出,提前數日在西林小城埋下油料!果不其然,陸遜派孫桓駐守西林防止馬良分兵南下!正好撞在去疾的火油陣中!”
“妙啊!”諸葛亮看著手中捷報,聽著劉備述說,不斷贊嘆道:“聲東擊西,以逸待勞,霍毅此子用兵頗有章法啊!還生擒了孫桓三兄弟?哈哈!好!如此,我們與孫權談判又增大一分勝算!”
“不止如此!孔明繼續看!”劉備眼睛露出笑意,催促道。
“哦,還有?”孔明將第一頁書信方向,拿起第二面,稍微看了一言,便吃驚地站了起來,口中驚顫,指著書信道:“陛下……這,不,不太可能吧……枝江可是夷陵防線之后的大城……說燒了枝江二十萬石糧草?這,太過……”
“孔明,不管信不信,霍毅火燒枝江是真!只是不知到底燒毀多少糧草!但有一點可以證實,吳軍定然缺糧!我欲再次出征!孔明之意如何?”經歷大敗,劉備也謹慎許多,也變得老實起來,宛如當年在新野一般,真心求教。
“陛下……”諸葛亮一愣,但見到劉備眼中決絕,心中不由一軟,出聲試探道:“敢問陛下,假若孫權求和,陛下如何?莫非真要盡起大軍與孫權廝殺到底?最后鷸蚌相爭,曹丕得利?陛下應當知道,去歲曹丕可是三路十幾萬大軍伐吳……曹魏占據天下九州,勢力本就在我等之上。假若孫權或者我軍損失慘重,曹丕揮師南下,我大漢國祚豈不是傾覆?”
“這!”諸葛亮一席話可謂是說道了劉備的心坎里,劉備思慮一番,沉聲道:“孔明,莫非你亦以為我出兵伐吳是為云長復仇?莫非孔明忘了昔日南陽隆中對?”
“陛下伐吳自然是為了奪取出川之路!”諸葛亮搖頭道,“陛下心思微臣知道,云長之仇只是陛下出兵緣由之一,最大的目的便是奪取江陵!只不過孫權亦看中江陵,除非死戰奪之,孫權定不會舍棄!故而,陛下若是再次出征,臣不反對,只是想知道陛下所想……”
“江陵不取,我益州難安啊……”劉備忽然起身,來到輿圖之前,“孫吳背信棄義,奪我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完全違背湘水之盟!其所謂朕借荊州有去無還,更是可笑!昔日赤壁之戰,我出陸軍,孫權出水軍!黃蓋詐降火燒曹操舟船,又能燒的了多少,還不是我軍自沖營,火燒營寨,這才取勝!正因此,我軍取荊南四郡,孫權取南郡和江夏二郡!后來,孫權趁我征戰漢中之際,又奪我長沙、桂陽二郡,為了大局,朕忍了!”
“可孫權得隴望蜀!又趁云長北攻襄樊之際,出兵攻占江陵、公安二城,還奪我武陵、零陵二郡!更是將云長殺害!如此,孔明,你能忍嗎?”劉備越說越憤怒,“我出兵東征,不過是震懾孫權,逼其返還我荊南四郡罷了!只可惜朕一時大意,中了陸遜之計……孔明之意,我亦知!曹魏始終乃我之終身大敵!可,如今形勢大好!馬良在北,黃權在南,只要我軍出秭歸,便可圍攻夷陵!趁著陸遜少糧之際,奪了西陵城!如此,我軍進可進、退可退!孫權縱然是傾國來攻,朕亦不怕!可別忘了,曹丕可是對江東虎視眈眈!”
“既如此!臣有一策,可試探孫權底線!只要確定陸遜缺糧,臣對陛下東征再無反對!若陸遜不缺糧,臣還請陛下坐鎮白帝亦或者擺駕秭歸,萬萬不可如之前那般出了秭歸!一方面鎮守益州,另一方面也好養病!陛下身體初愈,實在經不起來回奔波!”
“這……”劉備有些遲疑。
“陛下乃我大漢定海神針,陛下若有失,我大漢危矣!若是陛下不答應,臣也不答應!”諸葛亮跪拜道,“陛下在,益州安!陛下危,益州危!萬萬不可出秭歸!”
“好!朕絕不出秭歸!”劉備看見正值壯年的諸葛亮,再看看自己疾病纏身的模樣,心中一松,出聲道:“此番,孔明你隨行吧!不殺吳狗,朕心難安啊!不奪回益州東部門戶,難道讓禪兒永遠擔驚受怕嗎?此戰,朕不打,我兒定然要打!既然都要打,何不讓朕打完,然后將益州完完整整交給后輩,不好嗎?”
“臣愿肝腦涂地!”諸葛亮再次拜道,“成都如今有太子監國,有尚書令陳震主政,丞相府有蔣琬、張裔二人處理日常事務,應當無礙!但為穩妥起見,請陛下調李嚴回京,鎮守成都,以防宵小!”
“大善!”見諸葛亮同意出兵,劉備心中大喜,拉著諸葛亮雙手,喜色道:“有孔明在,朕無憂也!此次出征,按荊州故事,以孔明你為主!朕身體疲病,此去怕是難以處理太多事務!”
“陛下!”諸葛亮望著滿頭白發的劉備,兩眼泛紅,心中不由一慟。
曾經偉岸的英主也到了垂垂老矣之年,身體更是因為七日狂奔八百里而徹底掏空,人如火燭,其中存蠟已然燃燒殆盡,其亮雖光,但不持久。
劉備適才所言,不說是一帝王之命,反倒像是老友囑托幫自己完成遺愿那般誠懇而又無奈,試問如此情形,諸葛亮又如何能夠拒絕?
“孔明,萬事具備,明日出征!此次,朕要會獵于荊州!”劉備摸了摸兩鬢白發,心中主意已定。
“遵旨!”諸葛亮深深一拜,而后緩緩退去。
出了永安宮,諸葛亮并未立即召集眾將,而是帶著一人,來到永安城東驛,進入江東使者住所。
“哎呀!孔明,你可算見我了!”一到東驛,諸葛瑾眼睛一亮,連忙走出拉住諸葛亮雙手,“可讓為兄苦等十日啊!”
“見過兄長!”諸葛亮躬身行禮,“兄長身負吳王重托,我又肩負陛下信任,為免讓兄長為難,弟自然回避最好!”
二人又是一陣寒暄。
“二弟,此番何來,所謂何?”諸葛瑾還是忍不住問道,“陛下之意如何,同意吳王上表稱臣嗎?”
“唉!”諸葛亮放下羽扇,鄭重道:“兄長,實不相瞞,弟此番前來,是來告知兄長,陛下已經決定,天子親征!明日發兵,不取江陵誓不還!弟苦勸良久,實在無果!故特來相告,還請兄長早做準備!另外還帶一人前來,請兄長帶其返吳!”
“什么!這……這!”諸葛瑾大吃一驚,心中害怕,連忙問道:“陛下真的如此,曹魏可是虎視眈眈,陛下如此做豈不是讓親著恨仇者笑嗎?與我東吳死戰……唉!天塌了!”
見諸葛瑾陷入驚慌失措的狀態,諸葛亮拍拍手,門外便走進一人。
“你!是你!你怎么在這?”
諸葛瑾一見其人,心中更是惶恐不安。
來人苦笑道,“敗軍之將孫績,見過左將軍!
諸葛瑾一時目瞪口呆,若自己沒記錯的話,孫績此時應該在孫桓軍中才對,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