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懂王和寡婦
- 重生1986:從收養小姑媽開始
- 毒舌隊員
- 2263字
- 2024-05-10 00:05:18
小蘿莉化身為懂王,“隆醫生是空間到咱們醫院,本來主任的位置應該是咱們院里其他的外科醫生。
俗話說,猛龍難過江。
你想她突然空降來,得罪了外科的醫生,明面上不會說什么,背地里聯合針對,故意刁難她。
隆醫生不僅漂亮,學歷又高,還留過學的,工作認真負責。
是個嚴肅且嚴謹的女人,工作從來沒有出現錯誤。
隆醫生拒人千里以外的氣場,導致我們誤以為她非常不好接近,這只是她的保護色。
許多人盯著她的位置,希望她犯錯,我想隆醫生是事業型的女人,不會因為孩子而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
明明和她男朋友吵架了,第二天還堅持來上班,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男朋友不理解她,醫生針對她。
又沒有知心的閨蜜可以分享她的痛苦,只能裝做什么都沒有發生。”
“聽你這么一說,她的處境還挺難的,我都有一些同情她了。”
小蘿莉哼了一聲,“她們欺負隆醫生年紀輕,那些醫生水平不咋地,還喜歡擺譜。”
“行了,這話這不許再說了。
隆醫生這樣的人材肯定不會一直留在咱們青陽市,以她的天分,遲早會去往大省城發展。
我們胳膊擰不住大腿。
他們外科部門的爭斗,不要引火燒身到我們身上。
咱們做好護士的本職工作就行。”
“你們不做事嗎?一天天的閑逛,當醫院是你們家后花園?”
護士長人未到,聲先來,剛才八卦的護士頓時四處逃竄。
不遠處。
呂梁弄清楚一件事,樂樂的主治醫生隆妮和給他們樂樂交手術費的人是男女朋友。
他走到繳費窗口,禮貌問道:
“你好,我是呂樂樂的父親,今天早上請問一下是誰替我們繳費的?”
小蘿莉抬頭:“隆醫生。”
“隆醫生說是陳硯知繳費的。”
小蘿莉怪異地盯著他。
“我是說錯了什么話嗎?”
小蘿莉嘆了一口氣,為自己女神的境遇默哀,回答道:
“陳硯知和隆醫生是男女朋友,他們兩誰繳費有區別嗎?
你們挺幸運的。
我想應該是她男朋友,不忍心隆醫生在醫院被排擠,想讓她做一場漂亮的手術堵住那些外科醫生的嘴。
像心臟的外科手術,只有隆醫生會做,我猜想基于這層關系,他才替你們繳費的吧。”
“謝謝。”呂梁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
堂屋中。
地上堆滿了菌子。
老媽李桂芬、程秀寡婦和陳陽三個人坐在小凳子上。
忙著清理著泥巴,分揀不同種類的菌子再進行規格尺寸的分級。
菌子作為菌類植物,雖然只有兩百來斤,已經鋪滿了地面,別看它的體積有拳頭這么大,可沒有多少重量。
“硯知,你弄這么多菌子干嘛?”
程秀寡婦低頭摘著菌子,手腳麻利。
“肯定是做生意唄!”
“假如是自己吃,去山上摘一籮筐,可以吃幾天。”
現在是有冰箱這種物件,價格不用多說,非常昂貴,如今的冰箱多為單門設計,功能也比較單一。
葫蘆村莊沒有通電,陳陽通過黑市渠道弄過來冰箱,只能當一個擺設。
再說,如此多的菌子,靠一個冰箱保鮮,不可能實現。
不要把80年代的科技產物想的匱乏,比如半自動洗衣機、黑白電視機、
電風扇,電爐,電腦……應有盡有。
當時的大環境這些東西屬于稀缺資源,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無法讓更多人擁有。
除了陳陽這種倒爺賺取差價,亦或者說傳統的低買高賣,南來北往跨地區空缺性。
電腦,電視機、國外的科技產物的維修,誰掌握了科技壁壘,誰就能科技上帶來的巨大利潤。
耳熟能詳的大工業摸底。
舉個例子:
航母阻攔索。
必須具有極強的耐磨損、耐高溫能力,截停高速降落的艦載機。
然而。
國內第一艘采用電磁彈射的航母,沒有生產艦載機降落時用于攔截它的阻攔索。
從物資匱乏的國家,手搓原子彈,從基建狂魔到世界GDP前三的繁榮大國,論基造中國沒怕過誰。
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實驗,然而進度較慢,要想實現航母阻攔索的正式生產,需要一段時間。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我國周邊面臨著巨大的海上壓力,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了,急需這艘航母武力震懾。
幾經波折,中方終于找到了外國生產廠家,那些生產廠家聽說是中方買家,死活不買。
其中但是愿意賣給中國航母阻攔索的美國經銷商,漫天要價,讓中國一時躊躇不決。
回到國內招標,這種為國家效力,愛國表現的機會可不能放過,許多鋼索生產的企業爭相投標。
最終一家企業一看招標文件中的參數,他奶奶的,這不就是老美從我這里拖走的鋼索,身下的二干條不要付了違約金。
還騙我說沒用途……這不純純欺負老實人。
我當時50萬給你,你200倍的價格漫天要價我祖國,士可忍孰不可忍。
這是想技術壁壘封鎖我們?
中國人傳承者愛國情懷幾千年,刻在骨子里,咱們或許會因為吃甜豆花還是咸豆花南北開戰,但遇到愛國的事,都會一致對外。
企業老板電話打過去,最終航母科研工作者與該企業工程師一起合作下攻克難關。
歷經4個月研制出與老美現役航母上的阻攔索技術參數幾乎一致的優質阻攔索。
所以,技術壁壘是科技強國的重要組成。
同樣,誰掌握科技壁壘,就掌握了巨大的利潤。
這次是成功的一次破壁。
回歸正題。
以宏觀調控來看,像電腦、冰箱這類同樣是另一個層次的科技壁壘。
改革開放后到90后年代,經濟已經徹底活躍起來。
國際的經濟發展慢慢開始從實業經濟,科技經濟、房地產經濟、互聯網經濟、金融經濟、企業經濟、數字化經濟一步步過度和百花齊放。
陳陽深知一個人的能力精力有限,不可能涉及到各行業,他所做的只能是找出一條合適自己的路。
陳陽規劃的藍圖需在技術、品牌、渠道等持續投資和積累,這是一大筆的投資。
他有時候遐想,把后世的科技產物帶到現在,完全是降維打擊。
不過,這當然是幻想,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不足以造出他所知道的產物,哪怕是現在沒美蘇爭霸的兩大巨頭,同樣不能。
如今,還是一步一個腳印。
“硯知,我要是撿菌子你收不收?”程秀寡婦覺得這能賣錢,她不會打獵,野豬不指望,但菌子彎腰就能撿的,她可以做到。
“你撿多少,我收多少,2毛一斤。”
“真的?”
“我陳硯知一口唾沫一口釘。”
“等這些弄完了,我去山上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