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文奶奶(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薦票)
- 重生1986:從收養小姑媽開始
- 毒舌隊員
- 3685字
- 2024-05-28 00:05:57
“不想擺攤,我可是一個有志向的流氓,我最近在學電路維修的書,大哥你看,我們縣里周邊還沒通電,以后要是通電,肯定要栽電線桿子,給每戶通電,到時候我就去電管局考編,成為一名電工師傅,吃技術飯,我才不想天天打架。”熊出默喋喋不休的說著。
“我看好你,能上岸不要和我們呆在一起。”陳陽衷心祝愿。
熊出默年紀不大,才十六歲,下學沒事做,到處鬧事,前不久被胡同小院收編,“大哥,我過幾天要去電管局考試。”
電管局考試分三個部分,兩次理論考試,一次實踐考試。
“給帶你的地虎打一聲照顧,說我經過我同意。”
“謝謝陳哥。”
陳陽教導道:“以后正式上班,肯定有老師傅帶你,有什么不懂的事找老師傅問,他的實戰經驗強,該孝敬的煙酒不要不舍得,學到手里才是自己的。記住千萬不要越級上報,會給帶你的隊長和師傅臉上難堪,容易被穿小鞋。如果帶你的師傅人品不咋地,該反抗反抗。”
陳陽像一個老婆子,實際年齡非常大,有一些教育后輩的意味,熊出默嘿嘿一笑:“我知道,我能當票保,腦袋瓜子靈的很。”
其他三人見鬼一樣看著他們倆,不是…你們是不是忘記自己的身份?
“文奶奶,在不在家啊?”熊出默禮貌的敲咯敲門,和平時對待混子時的惡劣態度截然相反。
“噢~來了來了。”一位老人赫然在目,“原來是小熊啊,是有什么事嗎?”
“這位是陳陽,找你有點事,想買嘉禾街你那棟三層房子。”
老太太心中了然對方的來意,處于禮貌請他們進門,熊出默找了個借口離開,安慰老太太讓她別擔心。
“你想買我那棟樓?”老人家給陳陽等人倒了杯水。
“是的,文奶奶。”
“這棟樓還是我先生留給我的,我記是我生日的時候我先生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內心其實并不想買。”
女人的神經敏感而感性,隆妮心里充滿了感動和羨慕。
陳建國思考,以后結婚了,要不要在爸媽旁邊再起一間房,和弟弟擠一起不方便。
陳陽心說“老太太不會是想提價吧?搞文玩那套,故事構思提升文玩價值。”
陳天雄再想,老太太的先生做什么的?紅袖章時代這棟樓沒收走?
幾人心思各異。
“文奶奶,你有什么想法咱們可以溝通。”文奶奶用的“其實”二字,說明她有出售的意向,陳陽問道。
“我的女婿被庸城縣的一家黑心的磚廠給騙了,說好一天兩塊錢的工資,那黑心老板不給我女婿結工資,做了一年工,只發了一個月的工資,我女婿去討要工資,還被打進了醫院,我只想討厭一個說法。如果你能辦成,我就把這棟樓買給你。”老太太不服氣。
庸城縣,不是我管轄的范圍,而且磚廠一般不是國營的嘛,難道磚廠也和罐頭廠一樣?
“文奶奶,你給我一個價,在不在我的理想價位,我幫你出了氣,要了錢,你轉頭開高價不買我,我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文奶奶沒有猶豫:“七萬二,不講價。”
“七百二十坪,我的生日七月二十號,這么大的占地面積,你不虧吧!”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被價格所震驚,陳陽說道:“文奶奶,你是不是有點獅子大開口了。”
對于這個價格陳陽淺嘗輒止,在1987年全國商品房均價僅有408快每坪,這還是對標沿海城市,如今還是1986年七月份,沒有商品房的叫法習慣,買房子也不是按層買的。
如果沒有概念,下面舉個例子。
70年代:2萬塊1套房。城市更多是分配房,但買房大概1萬7到2萬不等,農村自建房如果算實打實成本需要300塊。不過農村的很是互相幫忙蓋房。
80年代:3萬塊1套房。蓋兩層的紅磚房,一整套下來花費2萬到2萬5的“精裝修”。
90年代:6萬塊1套房。因為全國經濟上調,物價飛升,房子的價值得到提升,后續會講。
房價的多少取決于當地的經濟消費水平和人均收入,西津省的房價不算特別高,兩層的紅磚小房要一萬七八。
“貴嗎?”文奶奶反問。
陳陽沒有立即回答,而是默默算賬。
三室一廳一衛一廚按照70至160坪,咱們選取中型戶型,面積在100至140坪,取中間值120坪一間房。
720坪差不多六套中型戶型的房。
按照西津省的房價一萬七八一套房來算,想要買這棟民國建筑真實價格在十萬七千塊。
這還是嚴謹來算,如果考慮到隆和縣的物價和人均水平,肯定不會低于九萬五。
怪不得這么多城市人等分配房,買不起啊。
陳陽半晌才開口:“文奶奶,你沒誆我?真的只要七萬二?”
“不信,咱們立個字據。”
“好。”陳陽點頭,文奶奶也不墨跡,直接簽了一份協議。
“你女婿叫什么名字?”
“吳遷。”
“現在是在住院還是在家里?”
“在庸城縣縣醫院里,我女兒在那邊照顧他,我外孫子在親家家里。”文奶奶給了陳陽一個醫院地址和那家磚廠的名字。
陳陽收拾裝在錢包里:“文奶奶,能問一下爺爺是干什么的?”
“以前是軍官,因為以前打仗傷了內傷,一直靠中藥調理,最后退休沒幾年走了。”
“不是…你是軍官家屬,這種事也輪不到我啊,直接找軍區去擺平。”陳陽問出了疑惑。
“我不想麻煩先生的老戰友。”
然而文奶奶的下一句話讓在場的人驚駭。
“我要你打斷磚廠負責人的腿。”
“我知道你。”
“他們打斷我女婿的一只手我要他還一只腿。”
文奶奶一改之前的慈祥,陳陽走的時候文奶奶緊跟著他的背影。
“準備好地契。”
陳陽去了一趟胡同小院,把紙條交給張淮波和孟寒松,叮囑幾句就離開。
————
“給。”李桂芬拿出戶口本交給陳陽,意思不言而喻。
“謝謝媽。”
“哎喲,終于從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難得。”李桂芬咋舌:“快滾吧,早去早回,還能趕得上飯點。”
“得令。”陳陽撒腿一溜煙消失不見。
李桂芬眼中含淚。
“媽,你怎么還哭上了?”陳建國懵逼。
“突然想到小時候陳硯知想出去玩,我有不許他出門玩兒,他每次軟磨硬泡放他出去玩兒,他就會立正嘴里喊著“得令”,噔噔噔的跑出去,轉眼都長大了。”
她收拾好情緒,拉著隆妮:“你今天干嘛去了?跟著小兔崽子玩兒什么?”
隆妮繪聲繪色簡述今天發生的事,去私家菜吃飯一筆帶過。
其他人則在院子中收拾中午送過來的著野山菌,倒是葫蘆村的也想采摘,不過被李桂芬一口回絕,不知道幺兒能不能賣完,說考慮考慮等陳陽回來商量。
陳陽來到村口的大樹,又不少的孩子圍著吉普車玩耍,看到陳陽來了,禮貌叫好。
“硯知鍋鍋好。”
“小陳叔叔好。”
陳陽從車后面拿出一些糖果發給孩子,“我家小姑媽在學校上學,你們替我照顧好,誰要欺負我小姑媽幫我揍他。”
一個三歲大的小姑娘,光著小腳丫費力的剝開糖衣,歪著腦袋:“誰是你小姑媽?”
旁邊上混合班的小男孩大大咧咧道:“上次帶你去小溪里抓螃蟹的那個姐姐。”
“噢~我知道了啊,螃蟹還夾我手手,可痛痛呢!還是姐姐把螃蟹大夾夾掰了我才得救。”
陳陽沒參與他們的話題,不知道把螃蟹放到水里,過一會兒螃蟹會自動送來鉗子嘛,開著吉普車離開只留下吃灰的小破孩。
趕到玉竹鎮鎮政府,以為周末不上班,沒想到有位領導中途有事回來,陳陽說著好話,耽誤了領導半個小時終于把戶口本上名字改成—陳陽。
有出門的時候,陳陽和領導一后一前,陳陽問道:“領導是回家?”
“嗯,本來丈母娘今天生日,臨時有點事,處理了才回來,現在要給丈母娘慶生。”
陳陽看著漸漸落日的余暉,問道:“領導,天快黑了,你丈母娘家哪里的?”
“丘覽村。”
玉竹鎮政府離丘覽村很遠,海拔高點,去要兩個小時,還是上坡,下來倒是快,速度七十邁,心情自由自在。
陳陽看了一眼手表:“現在六點多,等你到了估摸要八九點。”
他還要不停的蹬腿,去丘覽村的路大多是上坡,平路很少,騎自行車去腿給你蹬費。
“丈母娘生日不去不行啊,辦的酒席我一直沒去,晚上再不去,我女婿的生涯恐怕做到頭。”領導將自行車推出來。
“領導,干脆我送你吧。”陳陽當著領導的面把自行車騎到道路的盡頭。
“同志,你干嘛,還我自行車。”他在后面追趕者。
等到領導跑到近前,氣喘吁吁準備質問,發現拐角處藏著一輛吉普車,而眼前的年輕人正把自己的自行車捆在車頂。
“你干嘛追來?我等下過去接你啊!”陳陽用著最無辜的語氣說著最扎心的話。
領導想說“你把我車騎走了,我不追,我有病嗎?我后面喊你,你騎的飛快。”
陳陽拍了拍手,將繩子打了個結:“上車,我帶你去。”
領導遲疑,被陳陽拉進副駕駛,車子離開了縣政府大樓,說是大樓,就是兩間磚瓦平房。
“領導,從這里上去,還是下去?”還沒開多遠,遇到了分岔路口。
“你不知道路?”領導詫異。
“不知道,我很少在鎮上跑。”陳陽自然說的假話,不說假話,怎么延伸話題。
“從這里上去。”
“好嘞。”
“你和我不順路吧!”剛才辦改名字業務的時候,他特意看了一眼個人信息,是葫蘆村莊的,和丘覽村南轅北轍。
“不順路啊。”陳陽大方承認。
“那你還送我?”
“領導花費自己的休息時間幫我改名的事,我送領導去丈母娘家慶生,我爸媽教我做人要懂得感恩。”
“你別叫我領導了,我叫喬天德。”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喬鎮長,如雷貫耳,有幸拜讀過你的關于《玉竹鎮的未來方針計劃書草案》有幸拜讀過,寫的一針見血。”最基本摸清楚從市里到鎮上的履歷,可以不用,不能不了解。
“什么鎮長,我是副鎮長。寫的再好有什么用?還不是沒有被選上。”喬副鎮長有一些惋惜。
“以喬鎮長的才干,以后肯定是鎮長。”陳陽和喬副鎮長討論著落選草案,人精的陳陽更多是贊揚,對他的偉大報復的欽佩,當然也委婉的指出草案中不現實的因素,有一些劍走偏鋒,縣委大院沒有通過情有可原。
“溜須拍馬。”嘴上笑罵著,心口的郁結經過陳陽的開導終于放下,縣委大院沒有通過屬實正常,政治不是蠻干,上級領導統籌更多,思慮更多。
“喬鎮長,該你指路了。”陳陽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