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攻下武功直接威脅長安,都城岌岌可危整個大唐都仿佛是蒙上了一道陰霾。
顯德殿內,眾臣整齊矗立在兩邊低著頭表情壓抑,李世民則是坐在龍椅上十分的憤怒。
“這個頡利,當年我們之間定下的誓言是怎么樣的?他居然敢擅自背盟!”
之前大唐曾經和突厥簽訂盟約,期間不擅自入侵對方,永為兄弟之邦。
可現在頡利卻背棄盟約,大唐剛剛經歷皇位更迭朝政不穩,便立刻派兵南下趁火打劫,這如何不讓李世民生氣呢。
現在長安城內可戰之兵不過三萬,而且因為突厥人近逼長安士氣低迷,和對方十余萬鐵騎硬碰硬無異于以卵擊石。
如果長安丟失那么關中就保不住了,沒有了這道屏障突厥人的騎兵踏入中原就是一馬平川,到時候將無人能阻擋異族的鐵蹄,北方很可能會落入敵手。
到那時便會成為下一個五胡亂華,大唐也就亡在他李世民手上了。
之前弒兄囚父,后面丟長安、失關中,北方之地徹底淪入敵手,這已經是會被釘在恥辱柱上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了。
想到這李世民后怕不已,隨即看向下方的眾臣說道:“諸位愛卿拿個主意吧。”
被明升暗降為司空的裴寂急于表現自己,隨即出列:“陛下,如今突厥騎兵勢大我們可以先遷…”
“夠了!”
李世民擺手,眼中充滿了怒意。
“都給朕聽好了,凡有再擅議遷都者,立斬不赦!”
“……臣等遵旨。”
見李世民發怒,眾人連忙跪倒在了地上,他們知道當今陛下不是李建成不會搞什么憋屈的暫避鋒芒,這位曾經的天策上將都不知道退字怎么寫。
裴寂也一時語塞,只得是悻悻的退了回去。
李世民又瞪了一眼裴寂,隨后壓下怒意說道:“除了遷都和退縮之外,諸位還有什么其他辦法嗎?”
“朕才剛剛登基如果就這么丟了長安,恐怕將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他通過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上位后,就要趕緊做出番事業向天下人證明自己不比前太子差,所以這種仗絕對不能輸!
“陛下,依照臣之愚見,我等當派一猛將前往涇陽迎戰,此戰不需要攔住突厥人的步伐,只要打一勝仗便可。”
“現在突厥人兵臨長安將士們士氣低迷,我們急需一場勝利來重振軍心。”
兵部尚書杜如晦出列斬釘截鐵道。
自從李世民登基后,他們這種太子宮親信都被放在了要職上面。
尚書左仆射也被換成了更加聽話的蕭瑀,雖然說過不動這幫老臣,但也只是說了不在品級上動,這么多虛職足夠安置他們了。
“嗯…如晦言之有理,不知何人可以出戰?”
房玄齡說道:“啟稟陛下,臣舉薦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恭為行軍總管。”
李世民思索一番,點點頭:“好,擬旨,加封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恭為涇州道行軍總管,率領一萬精兵前往涇陽迎戰。”
“末將遵令。”
尉遲恭出列單膝下跪。
接著,他起身接過護符就打算立刻啟程。
“慢著…”
李世民叫住了尉遲恭,臉上有些糾結。
最終他下定決心道:“帶上漢中王恪一起去,這孩子雖然只有八歲但也應該見見血了。”
“這…陛下,戰場上刀劍無眼,末將恐出現什么變故啊。”
尉遲恭有些猶豫,雖然李恪很有天賦又很優秀,可說破天也就八歲而已。
要知道甘羅都還是十二歲拜的相呢。
“這有什么的?朕像他這么大年紀的時候什么沒見過?況且朕只是讓他觀戰有這么多衛兵保護不會有事的。”
“而且他身為我大唐未來的棟梁也該吃點苦了。”
李世民心意已決,他之前或許還會心疼,但既然已經想好令其鎮守邊疆就一定要鍛煉他。
“末將遵旨。”
見陛下已經定好了主意,尉遲恭索性也就不再勸了。
………
一萬大唐精銳浩浩蕩蕩的開赴了涇陽,其中有三千披甲的精銳騎兵,甚至還有人馬具甲的重騎兵五百。
雖然是倉促應戰,可大唐的底蘊畢竟擺在這,拼出一支精銳軍隊還是很簡單的。
尉遲恭披上了甲胄騎著馬走隊伍中央,李恪則是坐在了他的身前。
他現在的手都在顫抖,這是他第一次上戰場啊!如何能不激動?
也不知道打仗刺不刺激,李恪現在還沒辦法親自上手。
“恪,等到了涇陽你就在城里觀戰就行了,千萬不能亂跑。”
“你記住了,現在不是你上陣殺敵的時候,你還是太小了點。”
“而且你也記好,這打仗最重要的是團結協作,排兵布陣,等你看到大股騎兵的沖鋒后就會知道個人的勇武有多么不值一提了。”
尉遲恭小聲叮囑著,雖然說李世民的意思是“放開了”但他卻不敢當真。
這李恪真要是出了什么問題李世民不可能不予追究,這小子可還是陛下最寵愛的兒子之一呢。
“知道了尉遲叔叔,你就放心吧。”
李恪滿口答應,他又不是傻子就這細胳膊細腿的,怎么可能沖鋒陷陣去啊。
涇陽離長安很近,騎兵之用了三個時辰就達到了目的地,后續的步兵應該會在傍晚陸續達到。
正因為如此李世民才會那么激動,一但涇陽失守突厥的騎兵不出半日就能兵臨長安城下。
雖然騎兵攻城能力不足只要據守長安就奈何不得,可是其他州縣同樣空虛,突厥可以大肆劫掠關中和河南。
到時候剛剛才開始恢復的大唐又會被再次打成殘疾。
“這次我們的首要目的不是守,而是攻!最重要的是打一場勝仗!”
尉遲恭十分嚴肅的對著將領說道。
現在突厥人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這些人經過頡利精挑細選都是精銳,以這一萬人死守涇陽的話非但守不住反而還會損失慘重。
敵人有十幾萬軍隊完全耗得起,可大唐卻耗不起,城內的守軍再加上關中各州縣的府兵只有五萬余人,而有一戰之力的精銳僅僅只有這三萬禁軍罷了。
尉遲恭手上這些就是長安三分之一的精兵,可以說這些老卒每死一個李世民都要哭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