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
- 張祥龍
- 1075字
- 2024-04-08 18:55:31
第2章 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起點
要了解海德格爾的思想方式,一個很自然的起點就是去理清他與胡塞爾的關系。海德格爾曾在出版物中數次指出胡塞爾的現象學對于他思想形成所起的關鍵作用1。還在更多的地方指出他所理解的現象學從一開始就與胡塞爾的不同。理解這兩點——海德格爾為什么能從胡塞爾那里得到解決“存在”問題的重要啟發,以及他的學說在什么意義上與胡塞爾的不同——是理解海德格爾的思想,尤其是它的“嚴格性”的絕對必要的步驟。然而,在目前這個階段,理解第一點似乎是更重要的。
胡塞爾創立的現象學是當代西方歐陸哲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它最重要的貢獻是揭示出了一種新的哲學思考方法的可能,或一個看待哲學問題的更原初的視野。胡塞爾二十三歲時在維也納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并從事過短期的數學方面的工作。1884年至1886年,他在維也納聽到了布倫塔諾的課,后者關于“意向性”的講述使得他的思路大開,從此決定獻身于哲學事業。1891年他發表了《算術哲學》一書,對數學和邏輯的基礎從意識心理的角度進行分析。他的“心理主義”傾向受到了現代數理邏輯的創始人弗雷格的批評。1900年至1901年,胡塞爾發表了兩卷本的《邏輯研究》,對邏輯研究中的心理主義包括他自己過去的一些思想進行了多方面的批判;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用“意向性”這個居于主體和(感覺經驗)對象之間的更本源的思路來理解“意義”的純構成,并以此為基點,論述了現象學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此書標志著20世紀現象學運動的開始。這之后,他經歷了某種思想危機,最后以1913年發表的《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卷(《純粹現象學通論》)一書作結,完成了從“描述現象學”到“先驗現象學”的過渡。其后,他對于意向性構成的思想又有更豐富的論述,闡發了建立在時間意識的“被動綜合”基礎上的發生現象學。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胡塞爾更多地關注“主體間性”問題,提出了“生活世界”的學說。
以上這個簡介中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作為現象學創始人的胡塞爾與現代分析哲學之父弗雷格之間發生過嚴肅的和有積極后果的思想交流。這兩大潮流雖然在后來的幾十年間完全“斷交”,但卻都是以對邏輯和數學基礎的研究為肇端,并因而都極為關注意義問題。第二,胡塞爾與海德格爾從同一位思想家(布倫塔諾)那里獲得了某種重要的啟發,但兩者受到激發的路徑是不同的。第三,海德格爾受惠于胡塞爾的思想,而胡塞爾后期關于生活世界的討論有可能受到過海德格爾思想的反饋影響,盡管他自己的意向邊緣域學說已經包含了這種理論可能。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胡塞爾現象學的基本思路,它如何影響到海德格爾存在思想的形成,以及海德格爾不同于胡塞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