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伊籍求玉米
- 三國:徐州佃戶,喂養天下
- 清風見云舒
- 2237字
- 2024-12-08 00:10:00
宛城李易還沒來的及種番茄也就隨便摘了些青菜,下鍋翻炒。
“嘖嘖,這便是炒菜嗎?倒是形象。”伊籍第一次見炒菜,饒有興致的圍在灶臺前,看著李易手持鐵鏟上下翻炒。
劉備也目不轉睛的瞧著,思量著回去也找工匠打造鐵鍋,安放在家中試試炒菜。
李易動作麻利,炒好幾個青菜,配上之前釀的玉米酒。
三人圍坐在桌前,一邊品嘗炒青菜,一邊品著玉米酒,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子禾,真是好手藝,這炒菜果然滋味不同凡響。”
伊籍笑呵呵夾起一塊炒好的青菜,滿意咽下。
李易品嘗一番,略顯不滿意道:“還是差點味道,若是有菜油,炒出來會更加好吃。”
“呵呵,子禾不僅深知農事,還是一位手藝上佳的庖廚呢。”
伊籍打趣一句,隨后步入正題道:“子禾,今日我來,是有一事相求啊。”
“機伯先生但說無妨。”
“是這樣,我家主公,上次品嘗過我帶回去的玉米后,心中十分喜歡欲讓我帶些種子回去,好在荊州也種下。”
“不過,使君有言,是子禾你的種子非比尋常,所以~”
“是此事啊。”李易有些遺憾的搖頭:“機伯先生,這些玉米種子確實不一般。”
“這玉米其實并不高產,而今高產的原因乃是因為其種子經過特殊的辦法培育。”
“這些培育的種子,只能生長一次,若是再次栽種,效果就會大大降低。”
“而這培育的種子,十分耗費精力和時間,想要廣為種植,實在有心無力啊。”
“竟然還有這等事?”伊籍面露狐疑之色,顯然有些不太相信李易的說辭。
“在下豈會欺騙先生。”李易一臉真誠:“先生若是不信,不妨這樣,我送先生一些培育的種子,然后再給先生一些栽種過一次的普通種子,先生一種便知。”
“好,多謝子禾。”
伊籍狐疑應下,而后拿著李易送給他的種子離去。
送別伊籍,劉備拉過李易,小聲詢問道:“子禾,你剛剛和機伯所言可是真的?”
“這玉米,當真二次栽種后,產量會大減?”
李易正色點頭:“嗯~在下所言絕非欺騙機伯先生。”
“嘶~這~”劉備臉色微微有些惋惜:“可惜,這玉米如此高產,卻不能多次栽種。”
“要是能多次栽種的話,我定要將這玉米種滿南陽,如此百姓們也不至于餓死街頭。”
李易原本以為,劉備是在惋惜玉米不能二次栽種,而導致自己收入的玉米減少。
沒想到對方心懷的南陽百姓。
想讓每個南陽百姓都種上玉米以免餓肚子。
“主公勿憂。”李易寬慰道:“盡管這玉米二次栽種會減產不少,但是對于百姓而言,還是有得期待的。”
眼下一畝玉米在五六百斤的收成之間,二次栽種效果會降低百分五十到六十,也就是二三百斤左右。
比之普通粟米,還是產量不錯的。
“另外,待到軍屯田地擴大之后,主公糧草會很快充盈,到時候便可對百姓少征賦稅,如此一來,也算變相讓百姓豐足了。”
“嗯~子禾所言有理。”
劉備點點頭,隨后道:“子禾,你剛剛說玉米種子栽培不易,不知一年你能栽培出多少?”
“萬畝左右。”
李易粗粗算了一下,即便他每天將店里的玉米種子全部清空囤積起來。
一年大概也就能獲得栽種萬畝田地的種子。
萬畝!
劉備暗自估量一番一畝能收五百余斤的玉米,萬畝的話,一年便是四萬余石。
這個數量已經很不錯了。
“夠了,夠了,一年能有四萬余石玉米,足矣了。”
四萬石玉米,正常狀態下,宛城麾下士卒吃一個季度沒問題。
而他麾下士卒也不是天天吃玉米還有粟米和其他雜糧,這樣算算一年食用量已經足夠了。
“主公且安心,待到春耕之后,將士們可食食糧只會越來越多。”
春耕之后,稻米就可以大量栽種了,而李易也會進一步指導百姓們種植,提高其他糧食產量。
劉備滿眼欣慰:“嗯~有子禾你在,可抵得十萬雄兵啊。”
“主公不可如此說,在下只是擅長農事罷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此等人物方能抵得十萬雄兵。”
“荊襄多俊才,主公既然心懷天下,當四下尋訪良才,所謂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主公坐擁南陽,正是求訪良才之際,可不能荒廢光陰啊。”
現在,劉備的發展已經超出歷史線了。
李易也不能從結果推過程了。
萬一遇到點啥事,他可能無法應付。
另外,便是他現在既然效力劉備了,那自然是希望劉備越強越好。
劉備當下急需的最強輔助就是諸葛亮。
本來,李易想自己去。
但是轉而想之,若是諸葛亮由他引出來,那么到了劉備麾下,就讓劉備少了重視。
畢竟,只有自己辛苦得來的東西,才會格外珍惜。
劉備認可的點頭:“子禾,所言有理,不過我初來荊襄該去何處尋訪賢才呢?”
劉表坐鎮荊州多年,荊襄士卒大多都心向劉表,族中人才也都在劉表麾下效力。
劉備想要招募人才,只能尋找那些隱士亦或者還沒來得及被劉表招攬的人。
但些類人,前者不好找,都居住在些小地方,后者心氣太高,劉表都瞧不上,他劉備又算什么。
李易見劉備有些無從下手,只好提點道:“主公,潁川大賢司馬德操,受劉景升之邀現客居襄陽。”
“司馬先生學識博學,有知人論世鑒別人才之能,主公不妨親自前往求之?”
“司馬先生正在襄陽?”
司馬徽名聲不小,劉備也是知道的,而今聽聞對方在襄陽,更是欣喜不已。
“正是。”
“太好了,我這便親往求之。”
“對了,那張繡麾下賈詡,有過人之才,主公也可親近之。”
“你是說賈文和?”
提及賈詡,劉備有些不以為然。
張繡投降時,他就見過賈詡,但是后者表現的平平常常,沒有展示出什么過人之處。
“此人似乎并無過人之處啊?”
“此人深藏不露,絕非一般人物,主公可用,但不可輕慢。”
李易對賈詡很了解,論才能對方絕對是有的,就是一般這家伙比較茍,就是你不問,他不說。
賈詡一生都在謀求自保,不事到臨頭,他是不會出手引入注意的。
“我記下了,我會多留心此人。”
劉備認真點頭。
雖然他感覺賈詡沒什么才能,不過李易都開口了,多留心一下,也無妨。
反正南陽新定,他麾下正是需要用人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