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歸家
- 開局審訊室,我真是間諜
- 小羊不愛吃肉
- 2697字
- 2024-04-24 17:17:36
“關注南京的情況?”顧子安將目光轉回到許康樂身上:“什么意思?”
“死在旗樂咖啡廳的石鴻飛是上海特高課課長中平崇最得意的弟子,他覺得一定是我們內部出現了變化,才導致了石鴻飛的落網身死。”
“據高山信子說,中平崇已經讓幾只日諜小組對我們最近的變化展開調查,企圖找到根源所在。”
“我們最近和日諜對上的機會多,你也要當心一點。”許康樂提醒道。
聽到這,顧子安的心底稍安,石鴻飛被擊斃的時候他還沒來南京呢,要是順著石鴻飛的線索查的話,應該查不到他身上來。
不過這也算是給他提了個醒,未來和日本人打擂臺的機會多的是,也要小心日本方面布置的針對性的暗殺活動。
“她一個電報員怎么知道這么多東西?”將心頭的憂慮先行放下,顧子安又問道。
許康樂朝著顧子安擠了擠眼睛:“她是石原健一的姘頭,是在兩個人那啥的時候聽石原說過的。”
看著突然變得沒正形的許康樂,顧子安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還有其他的嗎?”
“還有一個情況……據她交代,這部電臺的確是他們從上海帶來南京的,但在進入南京的時候有一個小插曲。”
“石原健一發現那天警察的搜查比以往嚴格了很多,他沒有信心安全地帶著電臺通關,所以就在南京城外向上海特高課發了一次電報。過了半天之后,就有人來和石原健一接頭,將電臺取走了。”
“現在電臺之所以在石原手里,是他在進入南京城之后外出一趟取回來的。”許康樂說道。
“日本人在南京有個運輸渠道。”顧子安很快做出了判斷。
“對,我也是這樣想的。”許康樂應道:“畢竟電臺這玩意不算小,要是真碰上個較真的警察,說不準就會被查到。但要是有個運輸公司之類的,在運送貨物的時候藏一部兩部電臺就不成問題了。”
“但是這個運輸通道怎么聯系應該也只有石原健一知道是吧?”顧子安無奈問道。
要是真從高山信子嘴里問出來了,恐怕許康樂早就召集著人行動了,哪還會站在這里給他一點一點耐心地介紹情況。
“確實。”
許康樂攤了攤手:“她還說,石原健一手上還有一份最新潛入南京的特工名單,上面的幾個人是中平崇調派給石原補充孤影小組的,石原是想等著把原先孤影小組的成員甄別之后才激活這幾個人,只是還沒等他完成甄別工作,就已經落在了咱們手里。”
“她不知道名單嗎?”顧子安急聲問道。
他真是有點急了,現在光知道石原健一嘴里的東西價值寶貴,卻根本撬不開他的嘴,這種感覺實在是讓人心癢難耐。
許康樂“該說不說的,石原這家伙倒算是個專業的特工,這份名單一直守口如瓶,想要知道的話恐怕只等曾興昌那里了,不過看現在的樣子……”
啪!
顧子安不由地拍了下冰冷的墻面,其實剛發現石原健一的時候他也想過要不要再放放線,可又考慮到時間的壓力和持續跟蹤一個經驗豐富間諜的難度,最后才做了匆匆收網的決定,現在看來還是有些心急了。
許康樂拍了拍顧子安,安慰道:“誰當時也想不到石原的嘴這么硬,現在到這個地步只能走著看了。”
是啊,只能寄希望于曾興昌了,可就看著幾條魚兒從面前游過的感覺屬實有些不爽啊!
“走吧,回去看看審訊室里怎樣了。”
審訊室里的情況不用多說,曾興昌鏖戰了一夜也沒撬開石原健一的嘴,自然也不可能在這一會就有什么突破,但看著他血紅的眼睛,顧子安還是象征性地建議了這位“笑面佛”注意休息。
能熬到石原健一開口那當然是好的,顧子安他們就可以把中平崇剛派入南京城的間諜一舉抓獲,說不準顧子安就能乘這次機會把肩上的肩章再換一換。
可要是不僅沒撬開石原健一的嘴,還把一個刑訊科副科長給熬死了,那軍事情報處可就真成了同行口中的笑話了。
從審訊室離開后,顧子安沒有和許康樂一起回行動科辦公室,而是開著處里給他配的福特轎車朝著頤和路而去。
反正今天也沒有什么事情,也是經由高山信子交代的情況提醒,顧子安正好乘著這個機會回家去看看,順便看看顧景泰他們身邊的安全力量怎么樣。
同時也要讓家里面也小心一些,日本人從他身上找不到機會,難保不會對他的家里人動手,畢竟這些人可不是有著“禍不及家人”道義的江湖人。
至于新家的地址當然還是在之前的那處位于頤和路上的洋房。
幾年下來南京城建設得更加繁華了,頤和路上也多了許多岔路口,憑著依稀的記憶顧子安才找到了顧家原先在頤和路上的別墅。
電鈴響過,很快就聽到有人從洋房中來到門前,不過聲音卻有些冷淡。
“我家老爺子不見客,您請回吧。”
“華叔,是我啊。”顧子安隔著鐵門喊道。
鐵門后的人似乎愣了一會,旋即反應過來打開了門。
“子安少爺回來了!”
“華叔好久不見啊。”顧子安一邊和華叔寒暄著,一邊駕駛著轎車,將其開進院內。
華叔看到顧子安車上的軍牌眼神中稍略過些詫異,不過很快歸于平淡:“我聽老爺說你要過完年之后才能回來呢,還以為又是來拜訪老爺的。”
在杭州特訓班的時候,顧子安和大姐是有過幾次信件來往的。
他和大姐說的是特訓班的課程估計在年后結束,當時大姐還抱怨說好不容易回了國,卻連個年夜飯都不能回家吃。
后來大姐最后一封信也就是36年底的時候,說已經從上海搬回來南京。
剛接到那封信沒多久他就被緊急調來了南京,不過由于一直在忙旗樂咖啡廳的一系列事情,所以今天才有空閑時間回家來看看。
顧子安停穩車后從車上下來:“父親他都離開南京這么久了,現在連上層都發生了這么大變動,怎么還有人來找父親?”
雖然離家三年之久,但一直對國內的局勢有所關注的顧子安還是大概清楚現在國府的情況的。
現在的國府上層主要分兩派。
其一是常委員長領導的浙江派,其也是現在國府里最大的一股力量。
其二呢,就是廣東派,也有改組派一稱。
因為先總理多次于廣州領導革M運動,加之廣東瀕海,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遠超內陸。因此廣東此地受共和思想的影響頗深。
先總理去世后,源自廣東的這些國府中人就自然而然地擰在一起,成為了廣東派。
領導人自然是那位廣東出身,剛剛旅歐歸來出任國府政Z委員會主席的汪填海。
除開這兩個主要的派別倒還是有其他的派別。
例如以先總理兒子孫克為首的一派,還有以現今果黨林主席為首的西山會議派。
不過孫克志大才疏,即便有國母扶持也是難當重任;
林主席雖然名頭大,但年老體弱加之經歷過幾次政Z風波之后,他對國府內部的派系爭斗已無興趣,現在雖然頂著果黨主席的名頭,但日常只是做做接見外賓、慰問部屬、簽字畫押的一系列形式工作。
和以往封建王朝里那些被架空了的皇帝倒是沒什么兩樣。
地方上大的勢力有山西的閻老西,廣西的李德鄰,西北的馮煥章等等。
不過這幾家各有各的缺點。
閻老西無問鼎中原之心,還是抱著窩在自家地盤上默默發展的念頭。
李德鄰倒是野心勃勃,可奈何現在常委員長手中握著的兵力遠超他的廣西狼軍,所以不得不暫居人下。
至于馮煥章,則是因為地處西北,經濟受限,麾下軍隊不論是武器抑或是人員數量最多只能維持現狀,所以也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所以總得來說,國府現今最大的兩極,還是浙江派和廣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