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雄起吧
- 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 滿城金甲
- 2158字
- 2024-04-26 12:00:00
在楊憲剛一離開,老朱便迫不及待地開口,道:“你小子這么快來與咱解釋這些事情,只是因為你對咱的忠心,還是從你的那些夢境中看到了什么?”
這么問可就沒意思了?
到底是什么老朱心里知道就行了,干嘛要問出來自欺欺人呢。
“當然是忠心啊。”
“侄兒對伯父可一向忠心耿耿。”
老朱瞅了眼常茂,放下茶杯道:“就你小子那心思,咱還能看不出來。”
“楊憲這左丞干不久吧?”
說著,冷哼一聲道:“咱讓他去制衡李善長,期望他有一天能取代李善長。”
“他倒好,直接和李善長明爭暗斗了。”
“就他那點城府,斗得過李善長嗎?”
“現在更好了,為了增加自己的籌碼都學會找外援了。”
“他也不想想,有人既然挑起了這事兒會只往中書省送一份密奏吧?”
“奏事不得越中書,真以為咱離開中書省就成聾子瞎子了。”
“你小子倒是聰明,會這么快把這事兒報給咱。”
“你要敢拖到明天,你常家老老少少就去大牢過年去吧。”
“咱能有幾天固然是有那些文臣武將的輔佐,但不是離開你們某一人這朝堂就轉不了了。”
“想在咱眼里皮子底下玩這些花活等下輩子吧。”
老朱抱怨了一頓,常茂也沒說話。
說到底,他還是氣別人耍著玩。
過了良久,老朱這才道:“你不是知道后六百年的事情吧,你給咱說說有人挑這個時候爆出這些事情是為了什么?”
這件事情本來就已經脫離歷史軌道了。
“此事臣的夢境中并沒有。”
“沒有,你就自己想。”
老朱不忿,道:“沒有,你就自己想。”
“你每天的吃喝拉撒睡都要靠你那什么夢境嗎?”
“沒有那些東西,你難道就不活了。”
既然不是依靠夢境去解決,那他干嘛還要他去想呢。
常茂笑了笑,道:“伯父是否有讓太子娶我姐的意思?”
這本就是老朱故意向世人顯露的信號,要不是這個信號還不會出了這事兒呢。
“繼續說。”
常茂頓了一下,道:“顯然有人要么是不愿讓我姐做這太子妃,要么是有人想讓別人和我姐平分秋色。”
他每天往大本堂跑,還能不知呂氏也進了宮。
“你說那人是誰?”
“呂本之女?”
聽到這,朱元璋立馬重視了起來。
“應該是吧?”
“歷史上在我姐生三皇孫朱允熥難產死了之后,呂本之女便被立為了側妃,也給他所生之子賦予了皇位繼承權。”
“在太子殿下駕崩之后,呂氏之子朱允炆被立成了皇太孫,并為了太孫即位清掃障礙發動了藍玉案,所有功臣宿將幾乎被屠殺殆盡。”
“之后靖難之役與太孫指揮不當有大關系,也與京中再無武將可派同樣脫不了關系。”
“當然,燕王是個合格的武將,他手下培養了一批精銳。”
“若非這批人,大明的結果或許更差。”
常茂說這么多也是為了讓老朱明白,哪怕將來即便朱標還是駕崩了,他也該考慮別再立朱允炆了。
這步棋估計是老朱走的最差的一步。
聽了這些,老朱緩緩道:“你說咱發動了藍玉案,你常家也在其中吧。”
他們家和藍玉的關系早就割舍不斷了,這也沒什么好否認的。
“在。”
“那個時候能打仗的也只有徐允恭了,可惜因徐允恭和燕王的姻親關系,太孫又不信任徐允恭。”
“先派了耿炳文,又派了李景隆,也就是李帥的兒子,近八十萬大軍全都損失殆盡。”
“在太孫削藩之初,周王代王等被羈押進京,貶為庶人像狗一樣關押著,后來又逼得湘王舉家自焚兒子,在最后靖難之時又專門下令不準傷燕王。”
“這樣前后反差之舉不是一個侄子該做的,更不是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
“這也就是燕王雄才大略,才使大明國祚長達二百七十六年,但凡發展成晉時的八國之亂,五胡亂華之事再次上演。”
“前已有北元近一百年的統治了,而且在海外諸國已經迅速崛起,但凡我們內部再一次混亂,我華*夏恐真就得亡國滅種了。”
說著,常茂拜倒在地,道:“無論將來怎么發展,還請伯父能為民*族大義所慮。”
“我常家哪怕是大明都可亡,唯有我中*華民*族永遠不可亡啊。”
這是他發自肺腑的,也是這么多話中唯一一句真的。
老朱瞅了常茂一眼,道:“你小子難得有這份心了。”
說著,常茂站起身。
“伯父是不知道,若干年之后外族堅船利炮打開國門,我泱泱五千年的奇珍異寶都被劫掠一空,甚至地下煤炭等不可勝資源都被一船船偷盜出去。”
“就是伯父所在的應天,我三十萬百姓被集體虐殺,全城三分之一的鋪子被搶劫一空。”
“娘送兒郎上戰場,很多地方男丁打光了婦人頂上,有不少不滿十歲的娃娃兵都上了戰場。”
“十幾年的保家衛國中,差不多有四千五百人因戰而死。”
“四千五百萬啊,伯父!”
“那樣的場面伯父沒有親眼所見,倘若是親眼看見過必然也會有與侄兒一樣的選擇的。”
“在那種情況下,個人榮辱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國家大義民*族仇恨才是至關重要的。”
“盡管這些距今還有五百年,但伯父的每一個決定都牽一發而動身。”
“侄兒實話實說,自從唐宋之后我們已經不那么領先于海外了,現在的大明不過是勉強比別人強一些。”
“等到后來威力較大的佛朗機炮都是從海外引進過來的,人超越別人不容易,落后于人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僅是今天這么一個微小的差距,后世子孫或許得用幾百年的時間去趕超。”
“侄兒現在也想明白了,侄兒的那個機遇是為了避免民*族苦難的,而不是讓侄兒在那個機遇上混吃等死的。”
既然有這個機會,除了讓自己逆天改命外,還應該給這個國*家給這個民*族做些什么。
老朱又不知道后面發生了什么,要是再發展成之前那樣可就不好了。
對這些事情,老朱久久都沒說話。
老朱小農思*想是很重,盼望老婆孩子熱炕頭,只要朱家子孫好那才是真的好。
但民*族大義是刻在每個人心中的烙印,在聽到常茂說的這些,老朱多少還是會深思熟慮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