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廣傳(桐鄉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
- 張天杰 郁震宏
- 646字
- 2024-04-19 18:31:23
序
天下之書,有容易寫的,也有極難寫的,人能于此中磨礪一回,也算是一種修為,總是好的。《輔廣傳》的寫作,斷斷續續,前后數月,雖然我寫的字數不多,卻是平生寫得最艱苦的一本書。最大的原因,倒不在我,而是有關輔廣生平的記載極其匱乏,與其聲名殊不相稱,甚至連他大概的生卒年代,從師朱子的時間,也都難以考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在苦不堪言,每每寫到一無可寫時,想起孔夫子說的“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深有同感。但總而言之,擠總算是擠出來了,自知好不到哪里去,知我罪我,任之而已。
當然,寫輔廣,生平之難倒在其次,于我而言,最難的還是他的思想。我對宋代理學性不相近,接觸很少,只知道幾個書名,從來不曾完整讀過一本,哪怕是鄉賢輔廣的書,因為要寫傳記,也是臨時才看,一知半解都談不上。幸虧此書有張天杰兄挑重擔,我只是扯扯尾巴而已,輔廣思想的部分,天杰兄全承包了,使我輕松不少。天杰兄命我寫個小序,我不會泛應客套,別的話不多說,借此感謝這位老兄十多年來的照顧。說到照顧,一說便俗,心照不宣。
多年以前,我與天杰兄合作寫過《張履祥傳》,張履祥與輔廣一樣,都是理學史上的重要人物,當時的分工,與這次一樣,天杰兄為其難,我為其易,合作愉快。逝者如斯,此番合作又近尾聲,天杰兄一早發我短信,說:下次合作不知什么時候呢?
我讀了,大有“悵英雄白發”之感,不知說什么好,那就不說了。江南此刻深夜,講課回來,再打開電腦,看一遍自己所寫的部分,實在不堪入目,羞愧難當,只希望天杰兄不要怪罪。
是為序。
郁震宏
2021年12月2日
于麻溪懶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