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海空天文明速覽

航海、航空、航天的使命是為人類拓展生存空間,是人類永恒的事業,將伴隨人類到永遠。地中海和大航海時代,每一型新式風帆艦船的出現,都對應了一個大國的崛起;20世紀,不斷更新換代的飛機和艦艇,記錄了大國博弈爭鋒的歲月;21世紀前20年,海空天一體化的軍民用裝備,正彰顯著大國的文明與力量。

中國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和古希臘的《荷馬史詩》里都有海神和天神的傳說,《圣經》中的諾亞方舟是人類最后的希望。公元前10世紀以前,在地中海、紅海、波斯灣、中國東海等海域就已出現了貨船和戰船。

莊子(約公元前369—前286)在《逍遙游》里寫“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暢想了人類飛天入海的畫面。古希臘的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前547)、亞里士多德(約公元前384—前322)等先哲開啟了“地理學”“天文學”研究。巧合的是,亞里士多德創立的學派Peripatetikoi,意譯即“逍遙學派”。

人類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走過不少彎路,有的在今天看來很幼稚。“地心說”曾主導人類思想1000多年,懷疑者甚至被燒死。15—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473—1543)在臨死前出版了“日心說”,動搖了“地心說”,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動逐漸靠譜起來。16世紀,丹麥天文學家第谷(1546—1601)在王室的支持下,用20多年時間精確觀測星體積累了大量數據。17世紀初,第谷的助手——德國的開普勒(1571—1630)用了四年時間整理第谷觀測數據,在1609年發現了天體運動三大定律。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1564—1642)通過自制的望遠鏡驗證了日心說的正確,隨后又發現了物體運動的一系列規律。1642年伽利略去世,第二年,英國的牛頓(1643—1727)出生。

17—18世紀,牛頓用數學和物理證明了開普勒和伽利略的一系列科學發現的正確性,奠定了力學基礎。1724年,俄羅斯彼得堡科學院成立;1725年,瑞士人丹尼爾·伯努利(1700—1782)來到科學院工作;1727年,牛頓去世的當年,他的接班人—20歲的歐拉(1707—1783)來到彼得堡科學院給伯努利當助手,“流速增加,壓強降低”的伯努利原理和方程也因此產生;1733年,伯努利離開俄羅斯后,26歲的歐拉擔任了彼得堡科學院的數學教授。經過歐拉、普朗特等眾多學者的努力,航海、航空、航天終于有了經典教材:《造船學》《航海學》《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等。之后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

1783年,法國人蒙特哥菲爾兄弟用熱氣球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空中飛行;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實現了有動力飛行。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奧海因、英國人惠特爾分別發明了噴氣式發動機。

在飛機不斷被改進的同時,航天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俄羅斯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火箭飛行理論,展望了航天的用途;德國的赫爾曼·奧伯特設計出火箭結構;美國的戈達德做出縮比火箭驗證模型。最終,1942年,德國的馮·布勞恩為納粹德國研制出了V-2火箭。

1950—1975年,在蘇聯科學家科羅廖夫的領導下,蘇聯率先于1957年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1969年,美國人在德國“俘虜”馮·布勞恩的幫助下成功登月。

蘇聯發行的慶祝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的郵票

1969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踩下人類的第一個足跡

進入21世紀,人造衛星已快占滿地球近地軌道;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結伴在太空高速航行;火星上,中美兩國的火星車,就像大航海時代漂浮在汪洋中的小帆船,渴望著驚人的發現。美國將新的登月工程以“阿爾忒彌斯”命名,中國將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都體現了人類對古老文明的敬重與傳承。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他們不斷地向外探索生存空間,起初他們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飛出地球,然后就是太陽系,之后便是整個宇宙。”今天重新品讀110年前齊奧爾科夫斯基這句話,不得不讓人敬佩科學家超前的預測。今天的我們,將給100年、1000年以后的世界貢獻些什么?留待后人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西林县| 富锦市| 吴忠市| 简阳市| 平度市| 小金县| 郧西县| 如皋市| 兴文县| 高平市| 盈江县| 池州市| 平原县| 南雄市| 馆陶县| 洞口县| 武宁县| 兴安县| 时尚| 根河市| 江川县| 芜湖县| 和林格尔县| 台山市| 永定县| 乃东县| 常山县| 观塘区| 松潘县| 盐山县| 望城县| 秦皇岛市| 扎囊县| 长白| 德惠市| 保靖县| 岑溪市| 翼城县| 临湘市|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