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太極覺迷錄
- 明末:饅頭榨菜,我竟被黃袍加身
- 成都第一深情
- 2110字
- 2024-04-18 18:00:00
太極教貢獻值體系的建立,讓李軒可以悠閑地收取每天的保底聲望值。
這比以前好多了。
以前他要不展示一下仙術,大多數教徒都不會產生聲望值。
但有了這套體系后,大伙兒一看,要想繼續獲得免費的食物,那就必須要虔誠地向教主禱告??!
關于這招嘛,教徒們都不反對,只要不出銀子,忠誠這種純心意的玩意兒,要多少有多少,教主大人覺得不夠的話,他們甚至可以跪下來禱告!
對于有好處就信,沒好處就閃的國人來說,不收銀子、只收心意的宗教,都是好宗教!
因此教徒們也就非常自覺地進行早、中、晚三次禱告。
在宋康年等人的有意引導下,還建立了禱告儀式,那就是面對教主所在的李府方向,誠心誠意地三跪九叩。
然后嘴里高念道:
“仙福永享、壽與天齊的李軒李教主??!”
“你的威名,盛傳在三秦大地!”
“大家都在傳誦你的破家為國、仁義無雙!”
“你賜給我們饅頭和榨菜,讓我們脫離饑餓,讓我們有力氣保家衛國,讓我們不至于流離失所!”
“我們真誠的感激你、崇拜你、敬佩你!”
形成一個標準的儀式流程。
這種儀式,加深了教徒們的宗教認同感,大家都覺得,自從拜了李教主之后,做事有力氣了、頭腦也靈活了、連夫妻之事都雄風再起了!
宋康年把這些事跡,都編撰成了一本小冊子。
名字叫《太極覺迷錄》。
里面記載了李軒的日常言論,當然,其中大多數,都是宋矮子自己編的,最后讓李軒過目審核敲定罷了。
畢竟誰會說出一些“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之類的日常語呢,通常都會說“阿斗啊,干爹跟人干架去了,你在家里,要好好聽話!”
但大明朝的輿論宣傳,就講究這個調調,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寫給普通百姓看的,而是寫給讀書人看的!
百姓們才沒興趣看這種小冊子呢,有這閑功夫,不如多跪下來,給教主禱告一次,比什么都強!
只有讀書人,尤其是各村、各鎮、各縣城,掌握輿論高地的秀才、舉人、退休養老的進士們,才會頗有興趣地翻讀小冊子。
他們是當地的輿論領袖,就跟四百年后的大V一樣,要獲得他們的認可,就要用他們的書面語言(古文)來撰寫。
宋康年的編撰,頗具野心。
他知道,太極教剛剛興起,除了用饅頭走下層百姓路線外,還要用理論來走上層儒家讀書人路線!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更好地推廣太極教。
他可不想把教主的影響力,只限定在白水縣這個小地方。
要走出去!
擴散到蒲城、富平、三原、西安,然后再走出陜西,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
因此在冊子的后面,他會不定期更新一些太極教的教徒們,在接受了教主的感召后,出現的諸多“神奇事跡”。
依然是宋康年自己瞎編的。
不過太極教的高層們都覺得,宋矮子只是使用了春秋筆法而已,這些絕對都是事實,倘若有人當面懷疑,那不妨直接“送回老家”!
總之,整個白水城的百姓,絕大多數,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成了李軒系統面板上的一個個自帶聲望值的名字!
那些堅決不肯貢獻1點聲望值的極少數人,李軒也會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告訴劉芳亮。
他的本意,是讓劉芳亮趕走這些人,但自從有了送縣教諭老夫子“回老家”的案例后,劉芳亮就自動腦補,認為自己領悟了教主的深意。
教主不想臟手,但他劉芳亮不怕??!
因此果斷贈送這些人一套“快速無痛回老家旅程”!
從物理層面上,快速統一了整個白水縣城的思想。
田見秀從劉芳亮那兒得知,教主居然能找出隱藏在人群中的反太極教惡徒,不由得臉色一變。
心想,教主天威,果然深不可測!
幸好自己最近已經改邪歸正,別人早中晚禱告三次,他連睡覺前都要補充禱告一次,整整四次,虔誠得很,想來不會被教主的仙術察覺到自己過去的心懷叵測!
謝天謝地,太極仙術,天下無敵!
為了在教主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無盡的忠誠,秀一波政績,田見秀思來想去,把目標定在了大塬下面的白水河中。
整個白水縣,分為五塊大塬地,縣城這塊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優越。
自從大旱災來臨后,整整四個月都沒降雨,北邊山里的溪流,都差不多消失了,而塬上的水源,也在逐漸枯竭。
根據他的經驗,最多明年三月份,這塬壩之上啊,可能就沒有井水了!
教主能夠每天提供食物,但沒有水的話,百姓也會渴死的?。?
因此尋找新的飲用水源,就成了當前教務的重中之重!
他和宋康年、郝永忠都是法王,但宋康年忙著編撰《太極覺迷錄》,跟縣里的讀書人打成一片,郝永忠這個憨貨,殺人打仗是把好手,處理教務卻不是強項,因此教中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落到了田見秀的肩膀上。
他找到李軒,先是說了自己對于水源危機的見解,然后提議道:“教主,趁白水河水位下降,咱們可以先筑道堤壩,然后用水車,引水上塬!”
引水水車,東漢時就有了,引水上塬的水車,是多級引水,通過一條條水渠,把溝壑底部的河水,引到塬上來。
可以初步解決飲用水源的問題。
但縣城的塬壩很高,要想完成多級引水的話,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自古以來,白水縣只搞過一次這種工程,那年也是大旱之年,但正值唐高宗時期,國力強盛,當時被并入奉先縣,隸屬同州的白水城,在千年之后的白水河大橋附近,動用了上萬民夫,筑壩攔河,引水上塬,解救了城中百姓。
如果太極教沒有成為全縣城的唯一信仰,田見秀也不敢這么干。
但眼下大伙兒不愁吃穿,有教主源源不斷的饅頭、榨菜支持,正好可以全部參加引水上塬的工程!
這也是為百姓們自身著想,沒水喝的話,大家都得抓瞎!
既可以解決水源問題,又能撈教內的貢獻值,雙贏,田見秀認為,百姓們必定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