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辮子公交
- 諸天影視:從汪小姐愛徒開始
- 三歲老兒
- 2350字
- 2024-04-01 23:52:35
“小梅啊,是我,范新華,我已經到杭州了,打電話來怕到時候忙,提前跟你說一聲新年快樂。”
梅萍拿著電話手柄,笑了一聲說:“新年快樂范總,之前都沒來得及跟你再見一面,你怎么這么早就回去了?”
范總苦笑著說:“我們家老婆子催我,廠里的主任也不停地給我打電話叫我回去,太忙了。”
“蠻好的。”梅萍說完,對方沉默了一會兒。
“年后我會再來上海,到時候見。”
梅萍咬著嘴唇,說道:“好,到時候提前跟我說一聲,我去接你。”
“不用了,我在上海呆了這么久,不用再麻煩你了。”
梅萍掛掉電話,坐到桌前看看埋頭寫報告的林淵和汪明珠,有些迷茫自己應該干什么呢?
寫報告?
她今年只做成三筆四十萬的單子,作為進入二十七號五年的老員工,這樣的成績稱得上不錯了,只是她怎么也開心不起來。
林淵閉著眼睛想了一會兒汪明珠的話,目光透過窗戶看向走廊里,椅子上坐著風塵仆仆的老板們,他們此時也在向辦公室里打量,有抱著文件路過的二十七號的員工穿過走廊,他們便起身問候,而對方卻目不斜視,徑直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有的老板們被無視了也不氣餒,等下一個職員路過時,再次滿臉堆笑向對方介紹自己的產品。
也有些吃了癟,便氣呼呼的坐在椅子上,過一會兒便提著鼓鼓囊囊的背包走下樓。
快過年了還在這里等候的老板基本上都是手里有積壓的產品或者廠子活不下去的,希望能打通出口的路子,盤活自己的生意。
然而這個時候二十七號的工作安排已經接近尾聲,也不會再有外商不顧中國的傳統新年著急來下單,他們的等待注定是徒勞的。
林淵突然想到自己該寫什么了,或許這是個不錯的突破口。
“外貿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企業定位”。
林淵提筆寫下這行字作為標題,寫完之后抿著嘴,覺得這個題目有些托大,不過自己只相當于一個剛過實習期的新手,就算有些狂妄之語,金花也只會一笑置之。
既然這樣,那就寫這個吧。
“在改革過程中,中國的企業發展因為前三十年的對市場的壓制,使得企業家們做小販生意時尚能把控好發展方向,一旦有了起色便陷入了迷茫,只能人云亦云的按照過往經驗走出口的道路,卻忘記了中國擁有著世界上最為龐大的人口數量……”
林淵越寫越順,他并不是外貿專業的人,只是這個世界的記憶加上對后來的情況的了解,發揮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把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日后的情況簡單的對比,便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差別。
在文章中,林淵不知不覺的寫下了不少如同預言般的句子,比如關貿總協定談判的失敗,以關貿總協定為骨架改組重建的世貿組織對中國的態度。
夕陽西下,隨著一陣刺耳的鈴聲響起,下班時間到了。
林淵伸了伸懶腰,看著信紙上洋洋灑灑七八頁的文字,林淵頗有成就感。
自從生病臥床之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寫過字了。
一個個歪歪扭扭的字體在紙上搖曳,林淵吹了吹尚未干涸的墨水。
“小林,寫完了吧?下班跟我走。”汪明珠的聲音在林淵伸懶腰時響起。
林淵起身活動著手腕,對汪明珠點點頭道:“剛寫了個大概,晚上回去再謄寫一遍。”
“蠻快的嘛。”汪明珠對林淵的進度非常意外,她的報告是從早上就開始寫的,這會兒才堪堪完成,林淵上午的時候還在脫郵票或者幫同事跑腿,一個下午的時間就能寫個七七八八,著實不慢。
汪明珠走到林淵身邊,拿起他的信紙本想要看看林淵是不是糊弄事,隨便應付差事,結果拿起本子之后首先就被那頂頭的標題嚇到了。
“‘外貿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企業定位’?儂口氣不小呀,這也敢寫?”汪明珠看了開頭的幾行,感覺有點意思,不過她并沒深入的去看,放下本子道:“儂寫這個可是容易挨罵的,晚上改一改吧,實在不行就寫點我們接過的單子就好了。”
林淵正在活動疲憊的手腕,聞言也不反駁,笑著說:“師父讓我改我就改吧。”
汪明珠思索片刻,唰啦啦翻了幾頁,說道:“算了,儂已經寫好了,再改的話儂晚上還睡不睡覺了,就這樣吧,走,跟師父去黃河路。”
林淵疑惑道:“去黃河路?師父還有公務要忙嗎?”
“走就是了。”汪明珠留給他一個背影,走出辦公室的時候跟同事們笑著挨個打招呼,包括梅萍在內。
林淵找到自己的挎包,把信紙本裝進去,跟上汪明珠的步伐。
下樓的時候,汪明珠說道:“小林啊,儂的字寫的有點不好看,要多練練。”
林淵知道汪明珠說的已經很委婉了,確切的說不是不好看,而是丑。
不過他多少年沒有提過筆了,寫成這樣已經很滿意了。
林淵打算今天回家后就開始練字,以前是以前,現在能動了,必須得珍惜能提得動筆的時候。
按照壹的解釋,在這個世界的劇情線結束之后他需要回到現實世界呆一段時間,才能再次進入其他世界,這個時間取決于下一個世界的準備情況。
走到樓下,馬路上不斷有夏利或者桑塔納出租車駛過,而汪明珠帶著林淵徑直來到不遠處的公交站等車。
“看什么?想坐差頭(出租)啊?十塊八的起步價,我的工資可坐不起。”汪明珠發覺林淵盯著出租車看,以為他想坐出租,出言自嘲道。
林淵知道這個時候的出租車價格很貴,只是這價格比后世也不遑多讓,確實有些太離譜了。
其實八十年代以前是沒有私家車這一說的,所有汽車都是作為公家車使用的。
八十年代后私家車的需求開始變大,受限于國內的技術,用車需求始終得不到滿足。
直到八二年,汽車領域的合資得到了許可,各種便宜好用的合資車才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
就像眼前飛馳而過的這臺桑塔納,正是大眾和上汽合作的產物。
“鐺鐺鐺。”
幾分鐘后,二十路公交車拖著長長的辮子伴隨著鈴鐺聲出現在林淵的眼中。
“上車,今天師父帶你去黃河路見見世面。”汪明珠揮揮手,林淵緊跟在她身后。
車上的人很多,上下班的職工和前來上海探親辦事的人擠在一起,各種氣味兒充斥在車內。
汪明珠上車時搶到了最后的一個座位,林淵站在她身側,抵擋著四面八方擠過來的乘客。
好在二十七號距離黃河路不遠,十來分鐘后,兩人在黃河路下車。
從黃河路街口看去,這條七百余米的街道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熱鬧,各家飯店的霓虹燈招牌鱗次櫛比,街上行人汽車絡繹不絕,不斷地有人從各家飯店中走進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