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換俘
- 三國:創業艱難,從官渡之戰開始
- 狂楚生
- 2406字
- 2024-05-08 00:13:00
很好,這才是大將該有的樣子。
田鈞不再理會,徑直來到甕墻邊。城下,是陣列十分嚴整的曹軍部曲。哪怕已駐守多日,這營兵馬的行伍之間,依舊看不出一絲懈怠。
他贊許點頭,徐晃治軍之才,的確當得起歷史上魏武的夸贊。
于是令左右傳喚,約徐晃相見。
不多時,便有一員大將策馬而來。田鈞視之,心中贊美,分外喜愛。
來人就是徐晃,他雖端坐馬上,卻仍舊可以看出身長高大,且體魄極為壯實。
他面容峻峭,雙目有神。眉濃眼闊,神態堅毅。留絡腮虎須,做猛將裝扮。兩臂壯碩,似有千鈞之力。瘦腰寬背,渾如彪虎之身。形貌偉岸,端的是一條好漢子。
只手中一把劈山斧,看得田鈞一驚一乍,沒想到這徐晃當真出戲,果然像演義里說的那樣,是個狠人。
徐晃來到城下一箭之地,抬頭望去,見城上早就布滿弓弩手。
但他絲毫不懼,只將目光鎖住田鈞,嘲諷道:“小兒,你使奸計殺得魏續,可敢殺我嗎?”
田鈞眉毛一跳,這貨是不是有病,竟有這種特殊要求。登時就想拉出趙云,去挫一挫徐晃的威風。
不過這個危險的想法,還未成形就被田鈞掐滅。趙云雖是武勇,徐晃卻也不俗,想斗將殺他,只怕除了關公,其他人都沒有把握。
便向城下笑道:“不敢,不敢。徐將軍之雄壯,豈是魏續之流可比。”
“哼!既知我名,如何還不獻城?”
徐晃將大斧凌空揮起,狠狠劈下,做出一副狠辣模樣,仿佛已將田鈞裁成兩段。
“我若是你,早已緊閉三門,只從北門亡命而走,至少還能留一個全尸。”
田鈞無奈,心嘆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武將的嘴皮子怎么都這般綁臭。
你道是徐晃是在嘴仗,實則他不光噴人,還在用計。無非是他以為侯成一直埋伏北門外,想唬田鈞自退,好中埋伏。
不過這如意算盤,田鈞當即就將珠子都給捏爆了。他招了招手,就有十數個錦盒被抬到城上。
“鈞來此處,非為求戰,乃是求和。竊為徐將軍考慮,還是退兵為好。”
說罷,田鈞一聲令下,錦盒被一一打開。十多個斗大頭顱被士卒提在手上,展示給城下觀看。
“將軍且看,我不僅斬了魏續,連同在北門外埋伏的侯成,也一并斬了。竊以為曹營拙劣的計策已經識破,因此勸將軍離去。”
徐晃定睛細看,不是魏續、侯成等人的頭顱,又是什么?他震驚連連,心頭狂跳,在馬背上坐立不住,惴惴不安起來。
魏續、侯成這等小人,徐晃向來瞧不起。哪怕是曹公,也十分不恥他們的為人。因此不曾重用,只讓徐晃都督。但是他們人品雖劣,可身為將領,卻是不凡。
然而,田鈞就這樣將他們都斬了。
徐晃不僅憂懼,更多是不解。
黎陽的兵馬,他做過細致盤算,絕不會超過三千。就算是三千人馬,如何能在半日之內,連破魏續、侯成兩營兵馬?
若說魏續大意死于斗將,是自取其辱,勉強還能接受。那侯成麾下可是有騎卒千余人,徐晃想不出田鈞能拿什么擊敗他。更別提這千余騎卒,乃是呂布的舊從。
徐晃啞然失聲,不知所言。
他設身處地,哪怕將自己與田鈞角色互換,也沒有任何能瞬破這兩人的辦法,于是心神震怖,任由馬兒在原地兜轉起來。
“徐將軍,還有一個消息,請一并帶回南岸。”
田鈞得寸進尺,欺徐晃有退兵之意,直接將嘲諷拉滿。
“數日前我擊破蕩陰,史渙好勇斗狠,不甘心棄城而走,我只好斬下他的頭顱,送到鄴城請功。”
城上部曲聞言,都放肆大笑起來。
徐晃面皮抖動,沒想到史渙也被殺了。他看向田鈞的眼色,有些復雜起來。
“哦,對了,還有之前的朱靈首級,也被送往了鄴城。”
徐晃狠狠咽下一口氣,恨不得將大斧往上拋去,將田鈞劈死當場。
“還有——”
還有?為這黎陽到底要死多少人?
徐晃心神大駭,斧子有些拽不緊,險些掉在地面上。他生怕從田鈞口中,蹦出宋憲,亦或是呂常的噩耗來。
“之前用了小小一計,擒得大將于禁。我看將軍營中,有趙睿等河北人。某私做主張,想與將軍換俘,不知可乎?”
于禁,是曹公甚為深愛的大將。他丟失蹤影多日,沒想到竟被生擒。換俘之言,讓徐晃很是認可。他以為用十個趙睿換一個于禁,都是值得。
于是當場就想答應,但轉念一想,又怕田鈞耍詐,便喊道:“非是我不信你,只是于將軍乃國家大將,名震河北。你空口無憑——”
話音未落,士卒已經推著于禁來到女墻邊。徐晃見狀,斧子拿個不穩,當一聲掉在石板上,再也蹦不出一個字來。
于是雙方約定不許耍詐,不許放冷箭,君子互誠守約,遂用于禁換下來趙睿等十余人。
徐晃自知久圍無益,拔下黎陽已無可能。于是點起兵馬,陸續退離。自尋白馬古道,過河而去。
不多時,在西門外駐扎的宋憲部曲突然搖旗鼓噪,響起大罵之聲。
李廟搖頭苦笑,斷定這是宋憲疑兵:宋憲收到敗報之后,見徐晃退走,必然不敢久留。他擔心退兵被劫,于是自作聰明,留下一部人馬。名為鼓噪攻城,實為斷后。其大部人馬,必然退離。
田鈞恍然大悟,趕緊讓田奇派人出城佯裝進攻,這些人果然丟盔棄甲,當場投降。平白無故賺了一曲兵士,讓田鈞樂壞了,對宋憲更是鄙夷連連。
遂讓耿并安撫降卒,派田奇清點戰果。而陳團則十分榮幸,被單獨給與選兵之權,在降卒中挑選合適之人,將八百先登營編制擴滿。
他單獨與李廟來到偏廳之中,二人就鄴城的內斗做詳細打算。
“算成,前些日子讓趙倫將朱靈、史渙等人頭顱帶去鄴城,我想憑那些功勞,討一個校尉之職來,想必是易事。”
“我有意將眼下這些曹軍將領的首級送到鄴城,就怕弄巧成拙,非但不能博取功名,反而會引起文臣猜忌,武官妒恨。為之奈何?”
的確,袁紹的封官速度,已經趕不上田鈞的立功速度。
這些頭顱要是送到鄴城,極大可能引起反噬。不僅逢紀這些謀士受不了,便是一群戰將,難免也要眼紅,進而心思活絡。
“公子言之有物,曹軍上趕著送戰功,我等倒也無奈,這取也不行,不取也不行。”
李廟取笑一句,見田鈞無奈搖頭,這才嚴肅起來。
“以廟之言,只怕這頭顱,公子不得不送。”
“一來將士們出身入死,搏下大功卻無封賞,勢必不能服眾。那么下次曹軍來犯時,人人都有不滿之心,試問公子如何還能如指臂使,再建奇功?”
有理!李廟之言,正是田鈞所想。
他凝視起李廟,十分期待他的高見。
“這二來,以公子之前的功績,何止校尉,便是中郎將一職也是綽綽有余。怕只怕在一眾謀士誘導之下,袁紹會更進一步,將公子封為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