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糧價狙擊戰前夕
- 人在大宋當樞密使
- 當年大表哥
- 2081字
- 2024-03-29 11:57:50
“小子認為把常平倉的存糧往外發賣一部分,并且糧價不能過低。
即使比糧商的還高,也無妨。”
營中的三人面面相覷,還以為會有奇思妙計,沒想到卻是跟著奸商們一起漲價。
“兄弟,災前每石稻米才7百文。
如今漲到一貫多,青州百姓早已苦不堪言了。
官府的糧價比糧商的還要高,不但百姓有怨氣,就連朝中也會有非議。”
狄詠率先出聲提醒道。
“無妨,現在還有錢買米的必是大戶人家,貧苦的早已領救濟粥了。
高糧價既是為了收割京東東路的富戶,也是為了吸引外地糧商往青州運糧。
諸位設想一下,如果糧價一直過低,中間的利潤不高,外地糧商還愿意往青州運糧嗎?
只有高糧價,才能吸引外地的商人積極運糧過來,也可以讓本地糧商陷入瘋狂。”
不理會低頭沉思的三人,林舟繼續道。
“除了第一日低價賣糧。
往后幾日,糧價快速攀升,盡快把糧價推高。
糧價推到越高,我們就越能洗劫糧商的口袋。
此外,還需派人到附近路、州買糧。
偷偷地運回青州城,讓糧商摸不清我們到底有多少存糧。
敵明我暗,我們手中掌握的糧食越多,就越能控制糧價......”
林舟越說越興奮,干脆拿起茶杯、碗筷做示意圖,啪啪地演示著。
“至于災民,每日需提供兩餐。
就算是稀粥,也不至于讓他們對日子失去了盼望。
還需發動他們做工,免得聚眾鬧事。
可讓其平整周圍地面,搭建統一的棚屋、統一的病房、統一的茅房。
每個人必須講究個人衛生,隔三差五洗澡。
還要教育災民,不能喝生水。
遇到死老鼠和死蟑螂,要把它們收集起來。
放到指定的地方,統一焚燒。
此外,還可以鼓勵寺廟招募流民做工,大興土木。
大災大難之際,正是佛家普渡眾生的好時機。
家師曾經說過,看待萬物要用辯證的眼光。
既要看到事物差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正所謂,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小子認為,蝗蟲過境既是災難,也是機會。
此時正是官府重塑公信力,收攏民心的好時機.......”
營帳中三人默默地看著,思考著,遇到不懂的才會出聲問兩句。
尹洙嘆了一口氣,靠在椅背上。
“令師真有福氣啊,有如此出色的徒兒。
小友的法子,包含打壓糧價、災民管理。
一章一法、環環相扣。
有了此法子,青州的蝗災可定矣,老夫照做即可。”
林舟口干得猛喝了幾杯茶,笑了笑。
“家師曾說小子朽木不可雕,日后要是惹出禍來,不把他的名頭說出來就是報恩了。”
狄青“噗”地一聲,把嘴里的茶全噴了出來,還猛咳了幾聲。
“老神仙的要求真高啊。
我兒要是有此番本事,老夫就算戰死沙場也不惜了。”
說完,還用鼻子重重地“哼”了一聲。
狄詠嚇得手一哆嗦,杯中的茶差點灑了出來。
不過,茶杯后面亮晶晶的眼睛,卻出賣了主人的內心。
就算老頭子恨鐵不成鋼,我就是不改。
狄青從懷里掏出一枚玉佩,拋給林舟。
“自你治好老夫的背疽后,我就決定把這玉佩,留作你定親的聘禮。
沒想到你小子驚才絕艷,早早就贏得了它。
也罷,待你定親,老夫再另尋一份重禮。
您與詠兒年紀相仿,年輕人多多相處。
老夫最喜后輩小子建功立業,你們兄弟二人應相互砥礪、共同進步。”
玉佩入手細膩、溫潤如玉。
光是從手感就知其價值不菲,林舟趕緊收好。
此番贈禮,表明狄青真正地將自己當作后輩子侄來看待。
能當北宋頂級武將的賢侄,是旁人求也求不來的福氣。
“尹師,當年你把我引薦給范公。
范公當場贈漢臣《左氏春秋》,并勉勵我要多讀書。
如今,我把賢侄正式引薦給尹師,不知尹師可勉勵幾句?”
狄青向林舟眨了眨眼,一臉促狹。
尹洙聽后,放聲大笑。
“好你個狄漢臣,還將老夫的軍。
也罷,青州危局能解,林小友當居首功。”
尹洙解下腰間的佩玉,撫摸著玉佩感慨道。
“此玉為天圣二年,老夫考中進士時所置,跟隨老夫幾十載了。
遙想當年,老夫才二十三歲。
少年高中,意氣風發。
踏入官場,老夫就立下造福蒼生的宏愿。
只可惜官場打滾一生,到最后,百姓仍是多災多難,但老夫矢志不渝。
今有林小友出手解救青州之危,挽百姓于水火之中,此玉當配英雄少年。
惟愿我大宋人才輩出,長江后浪推前浪,多為大宋百姓謀福祉。”
老爺子的一番話,令帳中的三人肅然起立。
狄青嘴里一邊念著,“尹師,禮重了。
能得到尹師的看重,是這傻小子的福氣。”
林舟雙手接過佩玉,肅容道。
“長者賜,不敢辭。
尹公的厚愛,小子銘記于心。
小子為漢家子女,如有為族群謀取福祉的機會,定會珍惜。”
“好好,有你此句,老夫放心多。
明日,你和詠小子隨我入城,最后勸一次糧商們。
如果還是堅決不降糧價,日后的后果也是他們咎由自取。”
第二日,青州城的富商大賈齊聚和樂樓,個個如熱鍋螞蟻般坐立不安。
“陳公,您人脈多廣,消息靈通。
可知官府讓我等齊聚和興樓,是為了何事?”
前排的一個胖糧商,低聲地向一旁的老人問道。
老家伙睜開眼睛,呷了一口水。
“如今青州流民遍地,官府為了安定人心,無非就是想讓我等把糧價降低。”
此番話一出,眾人紛紛討論起來。
“陳公所言極是,據咱衙門的熟人透露,青州的官老爺對高糧價早已不滿。
今日看來,怕是要逼迫我等壓低糧價了。”
“官府的面子還是要給的,降十幾二十文倒也能接受。”
“糊涂,降十幾文,打發乞丐呢。
依我看,官府除了讓我等降糧價外,還要我等捐資捐物。
天殺的,一家幾十口人。
要是把吃的都捐了,讓我等咋活啊!”
“這可咋辦啊,破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
要不我們還是別跟官府斗了,少賺這次,日子也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