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名聲顯揚
- 人在大宋當樞密使
- 當年大表哥
- 2108字
- 2024-04-07 23:22:35
曹皇后掩嘴輕笑,“官家,還在為青州的蝗災擔心?
妾身已精簡內府用度,想必也能有三千貫結余。
再加上妾身自己省下的胭脂水粉錢一千貫,共有四千貫。
雖杯水車薪,也算盡一份心力。”
趙禎抓過曹皇后的手,輕拍幾下。
“你很好,不愧為朕的賢內助。
不過,大宋江山還沒淪落到,要皇后節衣縮食來賑災的地步。
胭脂水粉錢,皇后且留著。
青州百姓的窘境,已讓一個年輕人解決了。”
說完把手中的奏遞給曹皇后。
迷茫的皇后接過奏折粗略掃讀,片刻就已看完。
將奏折放在案幾上,歡喜地道。
“官家,那年輕人做得不錯啊。
妾身年幼之時,曾見過府中的老兵用瓦片烤蝗蟲來吃。
那老兵活到古稀之年才追隨祖父而去,想來吃蝗蟲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貞觀二年,唐太宗生吞蝗蟲。
過后,起居注中沒曾有唐太宗因此發病的記錄,吃蝗蟲不算大事。
朕感興趣的是,那少年說的關于禁青鹽一事。
青鹽之禁,本朝歷來有之,不過效果甚微。
甚至適得其反,滿朝相公對此忌諱莫深。
此少年所言,倒令朕動了念頭。”
趙禎端起案上的茶杯,用杯蓋在杯沿上磨了幾下。
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的戰敗消息傳來時,他跌足大喊,繞殿急走,唯恐祖宗傳下的基業毀于一旦。
在無數個夜晚,他怵然驚醒,疑是刀槍聲就在宮外。
尹洙奏折中的提議,令他的內心躁動起來。
曹皇后又低頭仔細讀了起來,隨后,將奏折折好,放到趙禎的手中。
“此乃國事,妾身不宜過問。
國朝敏學之輩如過江之鯽,官家可與朝中相公商議決斷。”
趙禎聞言一笑,“也好,到底要商量個結果出來。
曹佾他們如今到哪里?估摸也應到京東東路境內了。”
“昨日收到消息,曹佾他們已到齊州,再過兩日就到青州了。
他們在大名府時,突遇大雨,驛道泥濘,耽擱了幾日。”
“也不知這幫少年聚到一起,會搞出什么大動作來。
朕這就手書一封,命狄青對其嚴加管教,免得在青州無法無天。”
第二日,垂拱殿。
君臣落座后,趙禎斟酌了一下,最終開了口。
“近日,有人上奏折,提議重新禁止西夏青鹽入境。
意圖困絕西夏,不知諸位相公如何看待?”
此言一出,猶如驚雷入平湖。
大臣們都吃了一驚,身子一哆嗦,杯中的茶晃了出來都不覺。
“官家,不可!”
右諫議大夫宋庠,趕緊起身。
“官家,太宗朝曾多次禁絕青鹽,奈何不得其效。
即便頒布“敢私市戎人青白鹽者,皆坐死!”的律令,依然無用。
如若再重禁青鹽,只會苦了西北的百姓啊。”
“官家,禁青鹽既使西北百姓不得不吃高價鹽,也易使販賣青鹽的羌人起兵叛亂。
此舉實屬無益,臣請嚴懲誤國鹽之徒。”
老態龍鐘的呂夷簡也出聲道,“官家,西夏已兵強馬壯。
再行禁青鹽之事,必將又起戰事。
京東東路有大蝗災,荊湖南路有大水災,廣南西路外的廣源州蠻人也蠢蠢欲動。
如果西夏再犯邊境,朝廷實在難以應對啊!”
呂夷簡作為兩朝元老,趙禎不得不重視他的話。
其他人的意見也與呂夷簡的一致,他們都認為現在是風雨之秋,一動不如一靜。
人群中,唯有開封府知府——包拯坐立不安,幾次欲言又止。
趙禎見到眾臣一致反對,猶如迎面被潑了一盆冷水。
拿起桌上的奏折說:“昨日,京東東路安撫尹相公快馬送奏折入京。
禁青鹽一事,正是由其提起。
朕得之,猶如久旱逢甘霖。
昨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直至天亮。
諸位都細看一下吧。”
鄒同上前接過奏折,交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夷簡的手里。
呂夷簡看后眉頭緊皺,嘴里呢喃著。
奏折傳到宋庠的手里,他迫不及待地展開。
才沒看多久,便聽見其驚奇地“咦”了一聲,緊接著又是抽冷氣的聲音。
將奏折傳給下一個人時,宋庠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震撼。
尹洙的提議,可謂面面俱到。
既不用西北百姓吃高價鹽,又可安撫羌人和吐蕃人,壽光漁民曬出的鹽也有銷路。
此舉可謂一魚幾吃,簡直就是妙啊。
包拯最后一個拿到奏折,匆匆掃描一眼,拍手大笑。
“陛下,臣與尹公之見一致。
元昊數州之地,財用所出并仰給于青鹽。
若絕其青鹽不入漢界,禁糧食、布料、茶葉等日用不及西夏,西夏國內民生凋敝。
至于西北邊境,則可放開鹽禁。
鼓勵各地商人們來到邊境售賣食鹽,保證西北百姓們有鹽可吃。”
趙禎聽到終于有人贊同,龍顏大悅。
“愛卿所言甚是,大宋物華天寶,應有盡有。
即使關閉榷場,對我朝影響微乎其微。
若西夏沒有我朝的糧食、布匹、茶葉,則難以過日。
禁青鹽一事,還須眾臣工細細斟酌。
待有決斷后,即刻實施。”
趙禎一錘定音,眾臣只得起身稱是。
作出決斷后,殿內的氣氛輕快許多,皇帝與眾臣閑聊起來。
“陛下,臣聽聞京東東路蝗災已得控制,百姓大都返回住所,準備夏耕。
不知可為實情?”
趙禎滿臉笑容,又從桌上抽出兩張紙,晃了晃。
“尹相公除了上奏禁青鹽后,亦將京東東路蝗災一一匯報。
個中詳情,諸卿可閱之。”
一盞茶的功夫,兩張宣紙又在殿中各人手中流轉了一遍。
呂夷簡放下紙張,撫著長須呵呵笑道。
“尹相公辦事越發老練啊。
一個蝗蟲美食節,既緩解當地無糧之困,又可以撲殺蝗蟲。
不過,這叫林舟的少年是何人?
大戰青州糧商,舉辦蝗蟲美食節,海菜產業,每件大事都有其身影。
連尹相公對其可謂贊不絕口,言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趙禎端起茶杯,哧溜了一口。
“據其所言,其為東京人士,自幼隨道士師傅云游四海。
道士仙逝后,才下山尋親。
尹相公此次亦將其隨身玉佩拓印下來,求朕幫其尋回親人。
朕已命皇城司打探,不日將會有結果。”
眾臣對那個叫林舟的少年充滿了興趣,甚至希望可早日見識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