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喬家的兒女(買房 中)
- 影視都市從喬家的兒女開始
- 江六丑
- 2253字
- 2024-05-23 00:01:00
在學校待了兩天,跟幾個舍友一起到處逛了逛,工字廳、學堂大樓、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和氣象臺等地方逛了一遍。關系倒是熟了一些,就是語言有些不通,交流的時候麻煩一點。
楊不虧還好,后世電視上啥方言都聽過,就算不懂,連蒙帶猜也能聽懂個大概意思。
東北、河南、還有云貴川那邊的方言跟普通話也差不了多少,陜西話也能聽個差不離,就是廣東、福建的學生跟人交流起來有些困難,畢竟這時候的粵、閩語種還不流行,不像以后,誰都會來幾句‘愛拼才會贏’,粵語流行歌就更不用說了。
這時候來一句我母雞啊,那就真是母雞啊!
哦…其實最特別應該是江西的同學了。
因為方言不同,同鄉(xiāng)的觀念容易加強,老鄉(xiāng)跟老鄉(xiāng)自然走得近一點,比方說會組織同鄉(xiāng)會什么的,別的省份至少老鄉(xiāng)跟老鄉(xiāng)之間用家鄉(xiāng)話交流,感覺很親切,有種他鄉(xiāng)遇故知的親切感。
但江西的…楊不虧宿舍里就有兩個江西人,他們交流的時候都是用的帶著腔調的普通話,問就是兩人說的家鄉(xiāng)話,對方都聽不懂。問題這兩人還是同一個市的。
據(jù)說在江西沒有江西話,每個人說的都是各類各縣各鎮(zhèn)各鄉(xiāng)各村的方言,而且是隔一座山頭就雞同鴨講聽不懂的那種。
不過也因為楊不虧能將宿舍語言聽得懂大概,導致楊不虧現(xiàn)在成了宿舍的‘官方翻譯’,只是面對兩個江西舍友,楊不虧就無能為力了,他是真聽不懂啊。
不過年輕人學習能力強,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
倒是楊不虧跟符敏濤的關系讓舍友們羨慕得很。
一進來就按年齡排了長幼,舍友們自然知道‘牛野’現(xiàn)在的具體年齡,雖然開始的時候吃了一驚,但也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
所以,一開始符敏濤來找楊不虧吃飯時,幾個舍友還想讓楊不虧給自己介紹一下這個“同鄉(xiāng)大姐姐”,然后…就受到打擊了。
說起吃,清大食堂由于學校重視一直辦得比較好,師生共有15個食堂,其中還有回民、留學生食堂、女生食堂。雖然有些簡陋,但主、副食花樣不少。學生按系分別就餐,計算機系跟機械系等在七飯廳,飯廳是清大建筑系設計的薄殼屋頂結構,是學校較大的飯廳。
吃飯用學校印制的飯票,是用彩色紙按月份分為主食票和菜票,主食票又分為米、面和粗糧票一兩、二兩,菜票則按每日分早、中、晚餐票。
飯票多也麻煩,每吃一次飯要撕好幾張票。飯菜票是由班伙食委員每月收齊同學們的錢和糧票后,到膳食科領取分發(fā),每月吃不完的飯票可以退錢和糧票。
不過,學費、住宿費不花錢,每個月學校還給34斤糧票,24塊錢生活補助,夠吃了。當然,其他方面的生活費得自己根據(jù)情況來消費,比如生活用品,又比如衣物等等。
“牛野是住這里吧?外面有人找!”
大清早,天還是蒙蒙亮,楊不虧正躺床上看書,門口進來一個同學,沖屋里喊了一句。
正躺在楊不虧對面床上著看報紙的雷昀接茬道:
“小牛野,你家大娘子來了!”
話語里藏不住的笑意讓宿舍的空氣都變得輕松愉快起來。
劉星河抬起頭,推了推厚重的黑框眼鏡一本正經(jīng)道:“女大三,抱金磚,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jù)的……,”
“是這里!謝謝啊!我謝謝你們啊!”
楊不虧翻身下床,應了一聲,在幾個舍友的調侃下穿好鞋子走了出去。
下了宿舍,一眼便看見了俏生生地站在門口的符麗青。
上身穿著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衫,這種面料在那時極為流行,既舒適又實惠。右上方扣了個清大校徽,下擺束進黑色松緊褲里,顯得既端莊又時尚。這樣知性的打扮,在那個時代無疑是最時髦的,配合明媚大氣的臉龐,長發(fā)飄飄,更增添了幾分女性的柔美。
符敏濤的出現(xiàn),讓周圍的空氣都仿佛變得生動起來。身姿高挑,氣質出眾,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成為焦點。在這個時代,這樣的打扮和氣質,無疑是眾多人心目中的女神。尤其是清大這種男女比例為7:3的理工學校。
“干嘛去啊?”
楊不虧朝符敏濤點了點頭:“昨兒個不是買好了零碎東西嗎?”
“你這兒化音Xiao得還挺快,”
符敏濤笑呵呵道:“叔叔阿姨來了,在門口等我們呢,說要給咱們一個驚喜。”
“咋啦?”
楊不虧好奇道:“他們要給咱們生個弟弟妹妹?”
“去!別耍貧。”
符敏濤剜了他一眼:“一會我給阿姨轉述一下你原話。”
“我也說不能啊,我爸可是老黨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楊不虧笑了笑:“不可能犯這錯誤。”
“呵呵~,”
符敏濤翻了翻眼皮:“你跟你舍友學點好的。”
“還好吧…,你圖書館證辦好沒有?”
楊不虧笑道:“跟你幾個舍友相處得怎么樣了?你們平時在宿舍聊什么?”
“辦好了…,還好吧,”
符敏濤輕輕點了點頭:
“除了學習,就是生活上的事了,還沒開學呢,沒事都抱著書在啃。”
楊不虧點點頭,理科女應該沒有文科女那么事多,雖然現(xiàn)在孩子早熟,但也不會跟舍友那么多心眼,絕大部分還是挺實誠的。
兩人說說笑笑間,來到了車站門口。
“來,上車!”
老遠就看見牛衛(wèi)國站藍色出租車旁邊跟兩人招手,引得進出的師生一陣側目。
畢竟這個時候,出租車在還是鮮見的交通工具,它代表著一種時尚、快捷,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怎么樣?在學校還適應吧?學校的伙食還吃的慣嗎?跟同學們相處得怎么樣?”
上車后,張淑芬便拉著符敏濤在噓寒問暖。
“挺好的,這里的老師同學都很熱情,”
符敏濤矜持地笑著陪張淑芬說起了話。
“爸,你們這兩天去哪里玩了?這是去哪里啊?”
楊不虧看向牛衛(wèi)國。
“哈哈,一會就知道了,謝師傅咱們走吧。”牛衛(wèi)國表情振奮得很:“這兩天到處逛了逛,看了看長城,去了趟頤和園,TAM廣場,參觀了故宮,瞻仰了紀念堂……,”
“得嘞!”
謝師傅應了一聲,出租車緩緩啟動,揚起一片塵土。窗外,道路兩旁的樹木飛速后退。
從清華車站到西直門,路況并不算復雜。出租車沿著北四環(huán)路向西直門的方向駛去。這個時候的四環(huán)路還沒有后世的繁華,道路寬闊,車流量少,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穿過一片老胡同,不時能看見正在建設中的高樓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