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7章

田家崮村西的尖子嶺面積約有三千畝,巖體為砂頁巖,巖性松軟,坡度減緩,從坡上到坡下,坡度從三十多度減小到八九度。坡面覆蓋有殘積、坡積和沖積物,不易水土保持,成土過程差,不宜開墾種糧,但在其上可以種草,也可以栽植果樹。

趁火打鐵的陳浩在尖子嶺建造圍欄,準備建設養殖場。

陳浩對田紅軍說:“尖子嶺面積夠大,又有塘壩,適合建造養殖場。”

“陳總,村西的尖子嶺是村里‘唯二’沒有人愿意承包的小嶺,建設養殖場有便利條件,怎么干我們全聽您的。”田紅軍說。

陳浩說:“用鉆孔機鉆孔,豎鋼螺旋樁當柱子,先建設圍欄,再建造棚圈與工房。”

“行。”田紅軍說。

村民們一面建設圍場,一面建筑生產路,生產路東通村西街,南通沿河路。

圍欄封閉后,陳浩調來沂蒙黑山羊試養殖。

沂蒙黑山羊是SD省地方優良品種,是在山區自然條件下形成的一個肉、絨、毛、皮多用型品種,屬絨、毛、肉兼用型羊。其主要性能優于國內其他山羊,適宜山區放牧飼養。

2009年,沂源縣獲得農業部沂蒙黑山羊地理標志認證。

2011年,沂源縣依托淄博市沂源黑/紅山羊工程技術中心,組建了沂蒙黑山羊原種場,并獲得了SD省畜牧獸醫局頒發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成為全省第一家沂蒙黑山羊原種場,確立了沂蒙黑山羊原種保護和品牌開發的話語權,原種場建設也列入了2012年農業部儲備項目。

黑山羊共有“花迷子”、“火眼子”、“二粉子”和“禿頭”四個品系。羊身軀高大,結構勻稱,頭短額寬,眼大有神,頜下有髯,多數有角;頸肩結合良好,背腰平直,胸深,肋較圓,四肢端正有力,尾短上翹;被毛有黑色、青灰色、棕紅色,全身黑色的占70%左右,紅色的占15%左右,其他顏色的占15%左右。

沂蒙黑山羊的肉營養豐富,羊肉細嫩,色紅均勻,膻味小,食用時味香而不膩口。含脂肪比牛肉多2倍,熱量超過牛肉1倍多,含鈣量比牛肉多50%,和豬肉差不多,含鐵質比牛肉多1倍多,比豬肉多4倍,膽固醇含量低。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肉食中的佳品,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聲譽。

屠宰率為44%。好的山羯羊屠宰率達57.7%。一般每年在谷雨節前后抓絨、剪毛一次。沂蒙黑山羊的羔羊皮可制做裘皮大衣;成年羊皮厚度均勻富有彈性,是制裘、制革的上好原料,尤以制裘皮為佳。

母羊一般4~5月齡,公羊一般6~7月齡;初配年齡母羊一般在9月齡,公羊在1周歲。母羊發情周期為15~20天,四季均能發情。妊娠期150天左右,一般一年1~2胎或兩年3胎,多數為單羔,雙羔占7%~8%;繁殖率在140%以上,成活率90%以上。羔羊性別比例公羔占56%,母羔占44%。

現存黑山羊數量不多,因為其生長速度緩慢,產羔率低,一年一胎,最多兩胎,每胎基本只有一只,這是沂蒙山黑山羊最顯著的缺點。

黑山羊的優點是體格大、耐粗飼、適應性強,被毛大多為黑色,也有白色、青色和棕色,其體形大而呈長方形,四肢健壯結實,結構勻稱,頭小而清秀,上寬下窄呈三角形。

其中公羊角粗大,向上、向內伸旋,頸部粗短,前軀發達,雄性特征明顯;母羊頸細長,前軀較窄,后軀發育良好,多數個體有角,角向后上方呈捻曲狀伸出,尾短瘦,尖而上翹。

黑山羊力氣大,耐力好,擅長登山,也能爬枝椏較低且多的樹,常年放牧,故素有“山羊猴子”之稱。它善于爬山,能在高山懸崖陡壁上放牧采食;喜高燥,愛干凈,不吃污染飼草。

沂蒙黑山羊全身是寶。除肉供食用外,山羊絨又是一種高檔紡織原料。山區養殖多在春季一次抓絨,公羊產絨六兩左右,成年母羊年產絨四兩左右。羯羊可產絨八兩至一斤。其絨質量高、光澤好、強度大、手感柔軟。唯一例外的是棕色被毛的山羊,特性相似,生長較快,羊絨較少。收購的羊絨多為一等絨。

黑山羊可以肉食,沂蒙山全羊湯為當地名吃,肉質色澤鮮紅、細嫩、味道鮮美、膻味小,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氨基酸的營養保健食品。一般放養的沂蒙黑山羊需要七年,九年的時候做成全羊湯的口味最佳,也是最佳的綠色食品。

黑山羊板皮面積大,成年公羊一般四平方米,厚薄均勻,有彈性。秋皮毛絨豐富,板質良好,是制裘的好原料,又是制作女鞋、手套、皮衣、提包的上等原料。山羊皮衣、板皮均可出口換匯。另外山羊的角、蹄、腸、油脂等,則是醫藥、輕工、食品工業的原料。山羊的皮、角、鮮腸衣,又是樂器中琴、弦、鼓皮和裝飾的上等材料。

黑山羊糞尿是一種優質速效熱性有機肥料、氮、磷、鉀含量高,其肥份是各種家畜糞尿中含量最高的。一只羊年排糞尿750~900公斤,總含氮量8~9公斤,相當于硫酸銨35~40公斤,可施一畝多地。羊糞尿對于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防止板結,提高肥力,具有顯著效果。

第一批羊養殖不理想,隨后陳浩更換品種,改養殖杜泊羊與波爾山羊等,還養殖沂蒙黑豬。

沂蒙黑豬典型的體型外貌為:”金錢頂,罩耳朵,灰皮稀毛,雙脊背”。

被毛全身被毛黑色、稀少,背部有鬃毛,皮膚灰色。體型中等,體質健壯,結構勻稱緊湊,頭大小適中,額部有金錢形或菱形皺紋,嘴中等長短微撅。

田家崮村山區面積廣大,以中山和低山丘嶺為主體,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形成了天地和諧、生態良性循環的自然環境。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高。該地區植物達100余科千余種,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為主,為黑豬飼養提供了飼料資源。

山西氣候四季分明,山地丘陵地帶,涵養了水源,在兩山之間的平緩地帶形成了長年流水不斷的小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水源充足,水質清洌甘爽。由于該地山區為片麻巖形成的山體,山下地下水源也較為豐富,而且山區養殖區內沒有大、中、小型污染工廠,不含任何污染,使飼養黑豬的保障。

臨沂養豬歷史悠久,費縣孔家汪墓群、沂南北寨漢墓出土文物中的“陶豬”、“滑石豬”,都佐證了臨沂養豬的傳統。

民國時期,沂蒙黑豬就已遠銷濟南、青島等地,產區還形成了春買仔豬,夏、秋放牧,入冬催肥出售的養殖方式。尤其在秋季,地瓜、花生收獲后,隨處可見野外放牧的黑豬群,俗稱”放茬子”,還有著”趕不盡的蒙山豬”的美名。

經過數十年的自然與人工選育,臨沂沂蒙黑豬先后建立了三個品系,完成了品系繁育工作,沂蒙黑豬先后被列入《中國豬品種志》、《SD省畜禽品種志》、《中國家畜地方品種資源圖譜》。

豬羊自由的成長,村里的建設如火如荼,舊貌換新顏的田家崮村今非昔比。

坐擁青山綠水和紅色旅游資源的田家崮村,山區屬于暖溫帶闊葉林帶,雜生針葉林,原始森林已被破壞,為次生植被所取代。今年來由于大搞封山造林,綠化面積有所上升。由于地形復雜,雨量較充足,因此植物種類繁多,是罕見的帶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的天然雜木林匯集區。

用材樹有楊、柳、榆、槐、桐、楸、棟、桑、柏、松等。

果樹有桃、李、杏、柿、棗、梨、蘋果、山楂、核桃、板栗、櫻桃、葡萄、石榴、花椒等。

灌木有白臘、荊條、胡枝子、紫穗槐、玫瑰、酸棗、繡線菊等。

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地瓜、高粱、谷子、大豆、綠豆、蕎麥等。

經濟作物有花生、黃煙、棉花、麻類等。

蔬菜有大白菜、土豆、山藥、黃姜、蘿卜、芹菜、菠菜、豆角、云豆、韭菜、苔菜、蔥、蒜、辣椒、茄子、芫荽、西紅柿、甘蘭、菜花等。瓜類有:西瓜、甜瓜、菜瓜、黃瓜、南瓜、冬瓜、絲瓜、攪瓜等。

田家崮崮頂面積約兩公頃,土壤黑色,十分肥沃。植有松柏。長的十分茂盛,樹下雜草叢生,荊棘遍地,崮下山麓,上部為人工營造的大面積的松柏,把整個西南面山坡遮蔽的嚴嚴實實,麓下部各種喬灌木數百種,散生于山麓的峭壁上下,形成保存良好的森林植物群落。

主要有槲櫟、榛樹、香榧、鵝掌楸、留香久等珍稀樹種,還有橡、梓、楸、柘、康椴、黃櫨、刺楸、蔥木、黃蓮木、五角楓等。村中有一株千年銀杏,樹干粗雙人合抱,長的十分茂盛,樹干挺拔,虬枝旁逸,枝葉繁密,宛如擎天巨傘,蔭蔽道觀數畝。

藥用植物有:香附、益母草、野半夏、黃芪、茵陳、枸杞、石竹花、地黃、車前子、印山仁、薄荷、何首烏、小薊、兔絲子、馬齒莧等野生藥用植物。人工栽培藥用植物有牡丹、芍藥、銀花等。野生草本植物有:刺耳菜、茅草、狗尾草、灰灰菜、爬地秧、米蒿、貓耳眼、稗草、三棱草、黃白草、白菜草、羊胡子草、翻白草、野苜蓿、苦苦菜、薺菜、燈籠棵等。

田家崮主要以自然山體景觀、森林景觀為最,山勢突兀,巍峨壯麗,崮頂沃土良田數十畝,茂盛的松柏,蒼翠欲滴,天風吹拂,松濤陣陣,奇花異草,滿崮爛漫。

稀有珍貴的植物,如八角楓、槲櫟、榛樹、香榧、鵝掌楸、留香久等,全國少有,世界罕見,成為天然植物園。文化資源則有山腳下原的有古廟兩座,稱之青蓮寺、青云觀,俗名上觀、下觀,旅游開發后重建了三清觀和其它景觀。半山處有洞數十個,名曰桃源洞、水簾洞等。瞻望四方,數百里盡收眼底。西南方有兩處天池,每處長約4米,寬約3米,深約2米,碧水清潭,長年不涸,昔日有詩贊曰:“石潭潔如三更月。”

青云觀始建于盛唐時期,是隋唐時期泰山以南直到蘇北廣大地區的道教中心,幾經興衰,歷代均重修擴建,維持至民國初年,久負盛名。舊時寺院依山崖屏障,壁壘森嚴,樓閣峻偉壯觀,大殿堂皇宏偉,僧舍廟宇數十間,廟地數頃,佃農傭戶數十家,僧侶百余人,下轄徐州、臺兒莊、韓莊等地名剎十余座,時為魯南、蘇北道教中心。觀現存樓殿殘壁斷垣猶顯其宏大規模。大殿遺址前的一株古銀杏,雙人抱粗,軀干蒼勁,虬枝旁逸,枝葉繁茂,宛如撐天巨傘,蔭遮數畝。銀杏前,有壁碑兩座,載抱犢崮景觀及巢云觀興衰之演變。遺址之上已重建三清觀。

會仙亭,青云觀遺址北約百米處,一色青石砌成,小巧玲瓏,亭內石桌,石凳,相傳為各路仙人云集之處。亭東山崖處是水簾洞,洞門刻“瀉月侵云”,洞內有泉,泉水涓涓,長年不干。

水簾洞東有一洞,曰桃源洞,洞西旁長著墨竹,北旁生著綠藤,洞口上端怪石、松柏,洞內平闊清涼,宛如一座小廟堂。桃源洞東南40米處是青華寺,俗曰下觀。昔日規模可與巢云觀媲美。清蓮寺大殿舊址處建一人造洞,青石砌壘,呈正方形,可容納百余人,是游客登崮觀景后理想的休息佳處。

寺院占地約五千平方米,整體建筑由正堂和東西側房及南側下舍組成。1999年10月青蓮寺遺址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號稱佛剎叢林,清虛盛景,相傳為天下三十六福地之一。從寺中殘存的碑文看,寺廟建于漢,為如來佛行宮,歷代王朝“敕封榜渝”,幾經修葺,現存遺址佛樓門匾上清雍正皇帝親書“釋迦文佛”。靈峰寺鼎盛時期,殿宇軒昂,氣勢宏麗,300余僧人咸集于此,拜佛誦經,香煙繚繞,后毀于戰亂。現存有佛樓、鐘鼓樓遺址。

山腰間,有處十八羅漢洞,洞內四周壁崖上雕刻著神態各異的佛象。名曰十八羅漢,但誰至此也數不準,因有的大型佛像的手、腳、腿、肩、額等處雕有小型的佛像,如稍有馬虎會遺漏,再數,數目則不同。故十八羅漢洞的神秘傳說歷代相傳。

八路軍田犢崮抗日紀念園,占地面積兩萬平方米,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點,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地。該園建有八路軍田犢崮抗日紀念館、魯南軍區司令部、魯南軍區、魯南區黨委、115師政治部、魯南行署、抗日夜校、魯南時報社、軍糧作坊、槍械所、八路軍被服廠、八路軍食堂、抱犢劇社、警衛室等。以軍糧作坊為例,院門口有石碾,院內有石磨及支前隊伍用的馬車、挑子等,屋內放置矮桌板凳,游客可以親身體驗推磨、碾米、烙煎餅、煎雞蛋等農事活動,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

1920年(民國九年),境內有官辦苗圃。原有天然林約500畝,1948年由北莊區人民政府收歸國有,雇傭臨時工管護山林。1950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正式建立田家崮林場,下設東莊寺和田家崮兩個林區,場部設在田家崮北麓的東莊寺。

20世紀80年代初期,田家崮山區引進栽培的漆樹,2005年,有10萬余棵。平均高度15米,直徑147厘米。

1972年從江西調進部分油茶、油桐,由于缺乏管理,引進的茶樹幾乎毀盡。

道教活動在建國前到處可見,建國初期已經消亡,但留下了許多宮、觀、廟、宇的遺跡。如北莊鎮抱犢崮山腳下的“巢云觀”。這些觀、廟有的歸公使用,有的成為廢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孝义市| 纳雍县| 武隆县| 翁牛特旗| 理塘县| 阿拉善左旗| 精河县| 全椒县| 贵定县| 浮山县| 宁海县| 石首市| 安塞县| 正安县| 三亚市| 龙里县| 达州市| 洪湖市| 资溪县| 海门市| 景宁| 阿克| 双流县| 安义县| 万年县| 安多县| 莱阳市| 教育| 公主岭市| 密云县| 丰县| 贵港市| 临汾市| 大埔县| 航空| 新沂市| 车致| 临安市| 遂平县|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