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房車里的君子蘭,又展開了新的花蕾。
那橙紅的花色,在綠意盎然中顯得分外妖嬈。每一片花瓣都仿佛是用細膩的絲綢剪裁而成,邊緣微微翻卷,帶著幾分婉約與嫵媚。花蕊則如金絲般柔軟,散發出淡淡的香氣,令人沉醉。
君子蘭,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它的美,不僅僅在于外在的嬌艷,更在于那份獨特的神韻。
陳浩常常想,君子蘭之所以被稱為“君子”,定是因為它身上所散發出的那種高潔的氣質。它不求繁華,只在春寒料峭之際,默默地綻放自己的美麗。它不與群芳爭艷,卻自有一份清雅脫俗的氣質,宛如一位溫文爾雅的君子,淡泊名利,只守著自己的初心。
朱紅在家中也曾養過一盆君子蘭,那時,陳浩并不懂得欣賞它的美,只是覺得它與其他花卉并無二致。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他漸漸發現,君子蘭的美,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它不僅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
君子蘭的花期并不長,但它卻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這不禁讓陳浩想起了那句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君子蘭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它卻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美麗。
在繁華的都市中,人們往往為了名利而奔波,忘記了生活的真諦。而君子蘭,卻用它那淡雅的花香,提醒著我們,生活的美好,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中的每一處風景,都是那么的美好。
君子蘭,不僅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它告訴人們無論生活如何變幻,都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不為名利所累,只為自己而活。
陳浩靜靜地欣賞著君子蘭的美麗,它的每一片花瓣,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而深刻的故事。那些故事,或許是關于堅守,或許是關于執著,又或許是關于生命的真諦。
正是因為有了君子蘭這樣的存在,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它用它的美麗,提醒著人們無論生活如何變遷,都要保持一顆純凈的心,去追求那份真正的美好。
君子蘭是那么的美麗,那么的優雅。她的存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溫暖和美好,在未來的日子里,陳浩會更加珍惜她,更加用心地去感受她所帶來的那份美好。
君子蘭是心中的一朵花,永遠盛開在心的世界里。它的美麗和神韻,將永遠成為人們生活的動力和源泉。相信在愛的陪伴下,會變得更加的堅強和勇敢,去追求那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君子蘭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讓人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生活如何變幻,都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不為名利所累,只為自己和自己的所愛而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諦。
陳浩看著君子蘭花說:“師姐,謝謝你!謝謝你給我帶來的那份美好和感動。在‘未來’的日子里我相敬如賓,一起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一起感受生活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李鳳霞微笑著說:“君子蘭是一種品格高尚、佇立含蓄的花卉。
它不但具有花株端莊、花形規整、花姿優美、花色鮮艷、果實紅亮等許多外在美,而且具有深厚的內在美。人們喜愛君子蘭,是愛它的質樸和純真,寄予了無限的深情,寓之于情,借之傳情,這是對君子蘭更高境界的欣賞。
它那碧綠挺秀的劍葉,富有豐滿的花容,艷麗的色彩,細膩的花瓣,盛開時燦爛奪目,有著熱烈歡舞和嬌瑩發光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精神為之一爽,是甜蜜富有和幸福的象征。”
陳浩說:“咱們去峁塬縣白溝村,那里距離縣城30多公里,山連著山,峁挨著峁。貧苦主要就是水源的制約,只要老天下雨,就是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地方。現在全球環境污染,干旱少雨,峁塬縣最為嚴重,我希望全國都應該關心峁塬!
大多數鄉鎮、農村都很窮,最大的困難就是人畜飲水,像今年這樣天旱,好多地方缺水缺糧,一方水花錢買得一百到兩百元,而且沒有地方去買,我呼吁有條件的企業或個人伸出援助之手,援建峁塬北部偏遠山區部分水井,找一些水利專家進行勘察,尋找人飲水源,解決群眾吃水問題。
另外的困難就是政府主張種植特色農業,但不組織收購,即使種植成功也沒有銷路,要想經濟發展,政府應該制定長遠規劃,而且要長期落實,不能領導換了,政策變了!”
“那邊助村點水負責?”李鳳霞問陳浩。
陳浩說:“是楊清艷,我辦公室以前的副主任,去白溝村已經6年了,那是一個性格潑辣不服輸的小丫頭,當初玉麟欲留下她任辦公室主任,但是她立志下去助村。”
“是個特別的人。”李鳳霞說。
“人活一輩子,錢多錢少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陳浩說。
蜿蜒綿長的一條溝,由西向東靜靜流淌,它目睹了幾代代人的辛苦跋涉,見證著整個村莊的縱橫變遷。阿蘭順著還算平坦的砂石路駕車駛進白溝村驛站,楊清艷與丈夫孫耀軍把陳浩等人迎進驛站黛綠色的集裝箱辦公室,
白溝村是曲子鎮的一個行政村,土地面積13.5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人口936戶3059人。下轄劉陽洼村、孫家河村、西溝村、東溝村四個自然村。
深秋時節,走進白溝村,一陣“咩咩咩”的羊叫聲此起彼伏,村民們張羅青貯玉米,盡管忙得不可開交,臉上的笑容卻異常燦爛,家家戶戶的草棚前都堆滿了綠色的“草團”,一幅暖意融融的畫卷映入眼簾。
全村主導產業以種植、養殖為主,共有合作社9個。目前養殖湖羊364戶,全村羊只飼養量5.5萬只,養羊戶戶均飼養量達到160只以上;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40元,其中來自于草羊產業收入14334元。
走進村民楊仲祥的家里,標準化羊棚草棚一應俱全,現在存欄106只湖羊的他,前段時間剛剛出售了12只,收入一萬多元。談到養羊,今年70歲的楊仲祥自信滿滿。
楊仲祥說:“現在這已經形成規模了,我們西溝村那可是出了名的‘養殖專業村’!以前養羊都是零散化的,一般都養的是小尾寒羊,白天趕出山,太陽落山了才回家。”
提起養羊,孫耀軍告訴陳浩:“羊的品種的改變,對我們村養殖戶來說是一種‘突破’,湖羊是典型的肉用羊,但是起初大家都不接受,在我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并且從鄉鎮到村委積極向養殖戶提供政策幫助,他們才試著接納,到現在基本家家戶戶都是以湖羊養殖為主,錢包一天天鼓起來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
在白溝村,像楊仲祥這樣的養殖戶還有很多,不僅靠養羊來致富,還憑借著地理優勢,大面積種植飼草。自家種的草供自己養的羊,養殖數量偏少的農戶還能通過賣草增加收入。與此同時,優化草料比例,均衡營養搭配,西溝村積極開發“本土配方”,統一生產配送“全日糧”;組建“飼草銀行”,通過以草換“快餐”、以羊換“快餐”等多種等價置換方式,推動快餐飼料普及化,全面推廣“開袋即喂”的“傻瓜式”喂養,“養羊專業村”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為了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白溝村提出了“金羊富民”五年行動,規劃到明年底建成省種草養羊億元專業村、舍飼綠色養羊第一村。
六年來,西溝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
憶往昔,彎彎曲曲的泥土路一度讓群眾苦不堪言,“下雨天兩腿泥”成了家常便飯;田地也零零散散,洼地的所有農事基本靠人力畜力;家家戶戶都是旱廁。
現如今,一條條柏油路寬闊平整組組暢通,一方方梯田鱗次櫛比,一座座明亮干凈的新房子整齊排列,一座座羊棚、草棚遍布莊前屋后。
走進白溝村夕陽紅老人幸福院,只見七八位老人圍坐在院子中間的亭子里玩撲克牌,精氣神兒十足!坐落在白溝村陽洼組的養老院于去年8月20日正式建成,九孔嶄新漂亮的窯洞可容納十幾位老人同時入住,目前已經入住本村的11位老人。
今年七十多歲的范桂琴是陽洼組一名普通村民,她住進來一年了。談到老人幸福院,她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范桂琴說:“現在這好得很!兒子沒了,老伴兒也走了,剩下‘孤零零’的我。在農村,沒兒子基本就等于沒人養老了,誰知村上還建了個養老院,簡直太好了!
我很知足了,大家伙兒一天住在這里也不孤單,一起聊聊天、曬曬太陽,一起有說有笑,還有灶師專門給我們做飯。我們住的這窯洞,不僅冬暖夏涼,屋子里還有衛生間,很方便。”
據了解,近年來西溝村柏油路5.87公里,新修砂礫路4.76公里;機井4處、上水工程4處、農戶場窖戶均1處;9個村民小組通動了風電。
夕陽下,村民們利用閑暇時間有在廣場跳舞的,有在鍛煉身體的,還有拿著手機直播的,現代化的生活正在一步步彰顯西溝村的變遷。
秋季的午后,走進白溝村,沿路風景迷人。
村委會的院子里五顏六色的花開得正艷,微風陣陣,蝴蝶翩翩起舞。村民張鳳正在柜臺前辦理繳納醫療保險的業務,工作人員一邊耐心解釋著一邊幫助她在手機上操作。
張鳳說:“變化真的是太大了!以前我們的‘舊隊部’地方也比較狹窄,經常辦理業務的時候群眾多大家都站在地上亂作一團,而且有些業務也辦不了,必須要去鄉鎮或者縣城去辦理;現在大部分的業務都能在這里辦理,網上操作又快又省事兒!要說這白溝村的變化啊,從我們村部的變化就能體現出來,不僅漂亮還親民呢!”
走進村民孫海洋家,院子里曬滿了今年剛摘的紅辣椒,媳婦兒在廚房忙活著做飯。今年四十歲的劉海洋笑嘻嘻的正在給罷市歲的奶奶調電視。孫海洋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他和媳婦兒兩人拉扯著兩個孩子還要贍養爺爺奶奶。
孫海洋微笑著說:“我從來都不覺得辛苦,‘贍養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也是給我的孩子做個好榜樣。”
孫海洋的爺爺有一段時間臥床不起,他們忙完一天的活兒,晚上回來給老爺子擦洗身體、換洗衣物,直到爺爺臨走的時候還念叨著享了孫子的福了。
以前的苦日子,人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盼望著光景能越過越好;現在生活慢慢地步入小康了,人們更懂得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了,白溝村正在一步步向美麗鄉村邁進,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協調發展。
據了解,西溝村因地制宜修筑骨干壩多座,有效利用水資源,全面治理水生態,全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白溝版”美麗鄉村,同時結合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創新“三治”結合載體,努力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