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1章

  • 奮進的新農人
  • 作家tY8lvv
  • 7758字
  • 2024-11-13 22:25:49

晉城縣是我國糧食的主產區,眼下正是冬小麥返青的季節,從空中鳥瞰,本應是翠綠的農田卻一片荒蕪,但是陳浩發現這個產糧大縣卻大片的農田被撂荒,曬起了太陽,讓人十分痛惜。

今年53歲的羅家俊是利農種植專業社的社長,他說:“這些撂荒的土地里就有我的地,這里一直都是一年兩季,也就是冬季小麥,夏季玉米或者地瓜,但如今,只有老人們零星種上一點小麥,絕大部分地在冬季都像這樣撂荒?!?

確實,在另一個傳統農業鄉鎮曹廟鎮,陳浩注意到一塊標志牌,上面顯示,這里是一片小麥豐產示范田,總面積兩萬畝。然而從空中航拍,同樣是大片大片撂荒的農田。

曹廟鎮鎮長方志剛告訴陳浩:“我們土地計稅面積有5萬多畝,去年種了3萬多畝,今年我們初步統計,大約種了兩萬多畝?!?

不只是晉城縣,陳浩一路觀察,東固縣,南息縣、淮西縣、霍安區,這些傳統農業大縣,眼下相當一部分土地處于撂荒狀態。晉城縣農業部門負責人說,全縣300萬畝土地,這幾年冬小麥種植面積確實連年走低。

糧食,曾經是晉城縣的驕傲,這里是全國第一批商品糧生產試點縣,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第一的大縣,這里的土地怎么會撂荒呢?

當地提供了省物價部門一份調查報告:以全省來說,上年去掉家庭用工成本后,小麥畝均凈利潤為負21.91元,也就是說種一畝小麥就要虧損20多元。這項調查是以農戶家庭為樣本進行的,普通農戶種小麥虧損,而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的種植大戶可以集中耕作,降低成本,那他們收益如何呢?

徐家俊說:“我們村土地非常分散,我雖然種植了兩百多畝地,但大多是分散流轉,大的三五畝,小的三兩畝,被分割成七八十塊,無法集中機械化作業。種植成本和普通農戶比,相差不多。

現在種子化肥都漲價,去年小麥每斤卻只有七八毛錢,500斤也就是300多塊錢。再加上土地流轉費用,實際上種小麥還要虧本,所以也就沒了動力。我是因為地塊分散耕種成本降不下去,種地不合算,那么那些規模比他大,集中連片種植的大戶日子也是不好過。”

惠農社長徐從立告訴陳浩:“我這塊地我就不想要了,我想退給農民。

五年前流轉了兩千畝土地,頭幾年風調雨順,糧食價格穩定,每年還能賺一二十萬元,但這兩年接連遭遇災害天氣,收益越來越不好。尤其是小麥,不僅不賺,反而要賠錢,所以今年這小麥他一畝都沒種,不僅如此,他還打算把300多畝土地退給農民。像我這樣的規模也有自己的難處,我們基礎薄弱。收了糧食以后連場地曬都沒有,小麥一爛就爛幾萬斤?!?

對這些大戶來說,建設或者租用曬晾場地都需要資金,這也是他們的種地成本之一。陳浩與徐從立談話的時候,他不斷接到電話,都是把地流轉給他的農民打來的,催他交租地的錢。無奈之下,他只好聯系信用社,用侄女的房產做抵押,貸款20萬元。即使這樣也不夠,還得再想辦法還錢。

等待審批貸款的過程中,徐從立和陳浩聊的最多的就是打算退回村民們一部分土地,種地這么多年,這是他第一次萌生了退意。就在信用社,徐從立巧遇了一位租地給他的村民,對方不同意徐從立退地,因為他也不在家,沒法種地。

種兩百畝的,成本降不下來不合算,種兩千畝的設施跟不上,還是沒賬算,這地,難道真的種不了嗎?

陳浩注意到,馮家莊一處大片撂荒的田地中,有一塊地卻是綠油油的,格外引人注目。土地的主人50多歲的劉傳偉告訴陳浩,他的地沒有撂荒,是因為有能人幫助的結果。

劉傳偉所說的能人,實際是聚豐農業服務公司。這地還是劉傳偉的,并沒有流轉出去,但種法可就和以往單打獨斗不一樣了:劉傳偉給公司下訂單,公司統一提供種子、化肥、農藥,指導劉傳偉進行田間管理,公司統一收割,聯系糧食加工企業,還負責買農業保險,當然,劉傳偉要付給公司相應的費用。對公司來說,由于服務的是成百上千家劉傳偉這樣的農戶,化肥農藥等農資集中采購,大大降低了成本。耕種收割由專業人員統一機械化作業,減輕了勞動負擔,緩解了勞動力的不足。通過對生產全流程的控制,保證糧食品種品質,可以對接企業直接收購,解決了缺乏倉儲設施的難題,這部分成本也省了。

聚豐農業服務公司負責人金玉生說:“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采取這種方式,一畝地能有200元的收益,這種新做法可以叫做托管式服務,很受農民歡迎。他們去年在馮家莊村只服務了200多畝樣板田,眼下訂單正在井噴式增長。

眼下馮家莊萬畝耕地中,五千畝已經采用訂單式托管服務。作為規?;洜I的一種新形式,土地托管確實補足了農業生產中的一些短板,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有些問題他們也無能為力。像這個水利的排水和灌水這方面是需要國家投入的,基礎性東西的投入,當然他們的田塊越大,我們操作起來是更加方便?!?

徐從立告訴陳浩,讓他決定退還農民土地的原因,成本上漲、倉儲設施缺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基礎設施跟不上,抗不住天災。

徐從立說:“靠天,老天爺說下就下,它要不下我就干死,也沒井也沒電,咋搞,沒辦法。”

方志剛說:“雖然現在農業基礎設施改善了,但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老天幫忙是第一位,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也不排除有大戶退地的情況。

從長遠來看,完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建設需要資金投入,種糧大戶的土地都是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的,經營權一般多以三五年為期限,這種狀況限制了他們投入的積極性。

每年農田整治規劃5萬畝耕地,300萬畝全部完成需要60年。而實際上,很多整治過的耕地如果缺乏日常維護和后續投入,三到五年就很難再發揮作用。針對這一狀況,國家水利和財政部門也已經提出,鼓勵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投資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設施,政府部門可給予適當補助,相關權益也可繼承,轉讓,轉租,抵押,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拓寬投資渠道,同時也從政策法規上對投資者和建設者的權益予以保護。這樣的做法正在積極嘗試和推進當中?!?

晉城縣農業委員會主任劉進友說:“對于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修路、挖渠等,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對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給予扶持,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有了指導意見,具體如何落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種糧成本下不來,農民收益上不去,基礎設施跟不上,大災來了扛不住,種種因素導致種地非但賺不了錢,還有可能賠錢。這些問題不解決,一般農戶沒了積極性,連一些種糧大戶也萌生了退意。

怎么辦?只有改革。既要做減法,減成本,也要做加法,加保障,加投入,還要加種糧模式的創新。不僅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還要藏糧于創新和突破。農民的收益上去了,土地才不會被撂荒?!?

農村土地撂荒中的“土地”,包括農戶確權承包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高標準農田、其他耕地等。

永久基本農田:指對基本農田實行永久性保護,無論什么情況都不能改變其用途。

糧食生產功能區: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塊,包括稻谷、小麥、玉米生產功能區。

高標準農田:在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之內,建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農田。

撂荒就是“撂”與“荒”,“撂”是放、扔、拋的意思,而“荒”是指荒蕪。因此“土地撂荒”是指對耕地不再耕作,任由土地荒蕪。

阿蘭問陳浩:“陳總,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水平的40%,耕地是我國最寶貴的資源,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既然如此,為何還會出現撂荒不種的現象呢?”

陳浩說:“土地‘撂荒’既有客觀原因導致農民被動撂荒,也有主觀原因使得農民主動撂荒。被動撂荒要想分析被動撂荒的原因,我們要先了解我國耕地撂荒的分布情況。

我國土地撂荒分布不均勻,南方比北方撂荒多,其中以重慶、江西、四川、貴州、廣西、甘肅等地撂荒情況最嚴重,農民被動撂荒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耕地條件差:南方地區多山地、丘陵,坡度大,耕地面積小且零星分散,生產條件差,難以實現機械化。

二、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由于耕地破碎,各地塊分布較遠,農產品運輸困難,且農機具無法開進耕地,只能靠人力扛挑等傳統方式。

三、土壤條件差:我國西南多喀斯特地貌,土層薄,土壤肥力低。

四、自然災害多發:山區多發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導致無法繼續種植,迫使農民撂荒。

主動撂荒以社會經濟因素為主。一是勞動力短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許多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土地無人耕種。

二是農產品收益低:由于生產成本持續升高,使農民經濟收益下降,進而影響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土地撂荒有何影響?”阿蘭又問陳浩。

陳浩說:“撂荒地的出現,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很多不利影響,對于‘生態環境’而言,土地撂荒的影響,我們要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去看。

首先抓牢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其次可以從對社會、經濟、生態的影響來分析。我們都知道土地撂荒弊大于利,要改變這種現象有何措施呢?我們還是一起看一下外縣是怎么做的吧。

減少土地撂荒的關鍵是在保護好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增加新農村農民的收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具體措施有以下這些: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政府統一管理,鼓勵農民開發特色農產品,同時發展旅游業,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公司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合作社進行統一指導工作,進而實現規?;?,降低單位面積的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以通過道路修建改善交通條件;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大科技投入,開發適合山地耕作的小型農機具等;同時還可以通過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農業基礎設施:一類是物質性基礎設施,包括道路、運河、溝渠、橋梁、碼頭、農機具、倉庫通訊設施等;一類是社會性基礎設施,如農村住宅、學校、醫院等。

政府出臺政策,補貼扶持農戶。實行糧食價格保護措施,確保農民收益。采取發放補貼和獎勵的形式,鼓勵農戶種植和復耕,提高農民的積極性。

對于水熱條件較好的緩坡耕地,可以適當發展糧食生產;對于坡度較大,耕作距離較遠、質量較差的耕地,可有序實施‘退耕還林’,適當發展林果業。

適合什么,發展什么,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開展生產,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整合現有農業科研資源,鼓勵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依托具有明顯優勢的省級農業科研單?!?

農業部等部門《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中明確規定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閑置宅基地整理結余的建設用地可用于休閑農業,因此只有當農民成為農村產業的經營者時,他們才會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村產業鏈,以城市為消費市場,把城市居民奉為上帝。

社會以農為本,農業以地為本,土地是財富之母。但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居民離開了農村,越來越多的重金屬流入了土地,尤其是耕地中鎘的含量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增幅超過一半。長此以往,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令人不寒而栗,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或將不再是財富之母,而成為污染之源!和水資源與空氣的污染相比,土壤的污染更具隱蔽性和長期性,所以更難以根治。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中國的國土在制度上被區分為“大產權”和“小產權”。在這種兩級土地所有制的安排下,“小產權”的土地被人為地剝奪了(或者說是限制了)交易權。在財富貨幣化的時代,不能交易的資產由于不能貨幣化而部分喪失了財富屬性。人有貧富之別,土地亦有貴賤之分,城市和工業用地為“貴”,農村和農業用地為“賤”,土壤的污染就這樣被漠視了。由此推論,中國的土壤污染和農業危機不僅是工業化的后遺癥,而且還受到土地制度的影響。所以,解鈴還須系鈴人,化解土壤污染和農業危機也要從制度改革入手,而出路之一只能是:農村產業化。

居民城市化、農村產業化和土地商品化是城市化的另一個“三位一體”。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體制和一村一鎮的農村管理體制必然走進歷史,取而代之的將是規?;霓r村產業和集約化的土地使用。

美國耕地每四年休耕一次,600萬農民以四分之三的土地養活了中國之外半個世界的人口。按照中國目前的城市化速度與趨勢,當總人口接近15億、其中城市人口9億人時,糧食供給必然不足。可想而知,一極是城市人口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農村和農業;一極是土地肥力下降,越來越多的土地荒蕪或污染,目前已經失衡的糧食供求狀態勢必進一步失衡。

在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體制中,耕地的命運也會“劣幣驅逐良幣”:只要其中一家生產使用劣質化肥,家家都會追隨仿效。讓被歧視的農民為城里人生產糧食,他們不主動下毒就算有良心了,何談根治土壤的污染!

發達的國家,幾乎都是通過長期的農業補貼才完成了農村土地的集中,進而實現了產業化的集約經營。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只有當農民成為農村產業的經營者時,他們才會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村產業鏈,以城市為消費市場,把城市居民奉為上帝。

農村產業化以土地商品化為前提,所以農業用地無論是“流轉”還是“交易”,本質上都是讓耕地獲得可公平交易的屬性。有了政府的農業補貼政策,再有市場的農村土地交易,耕地會在流通中自發集中,土壤會在交易中按質論價,土壤的污染才能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得以根治。面對日趨嚴重的土壤污染,人們會本能地依賴政府的有形之手,以為只要有政府的重視和監督就能化解農業危機。

而事實上,土壤污染和農業危機也有深刻的制度原因,但凡人貧地“賤”之處,幾乎必然是藏污納垢!所以農村產業化的道路可一舉三得:其一是農村以產業定位,方能與城市和工業平起平坐;其二是農業以市場定位,讓土地商品化的機制去改良土壤;其三是消滅傳統農民,讓農村產業的經營者脫穎而出。

全球的糧食安全都在走下坡路,糧食庫存在減少,人口在以高于糧食生產的速度繼續增多。沙漠每年都在擴展,含水層在枯竭,表層土在衰減,農田在讓位于城市。除草劑、殺蟲劑以及化肥在降低土壤的自然肥力,野草和害蟲在持續衍變出新的種類。同時,像蜜蜂這樣不可替代的自然傳粉者仍在被殺滅,懂得如何種植糧食的人數在急劇下降。全球的農業模式脆弱且不可持續。

“中國如何能在一個不安全的世界里確保糧食安全?”阿蘭再問陳浩。

陳浩說:“我建議采取以下必要措施。

一、避免農業落入產業化陷阱

產業化農業的辯護者喜歡說,產業化農業最富成效,能生產更多的食物。人們認為,人口問題導致食物變得稀缺,因此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生產,需要產業化農業。但是,只有在勞動力匱乏的情況下才是如此。實際上,只要有足夠的人工,則小農場,即使是有機小農場,也可以和產業化農業生產得一樣多,甚至更多。

產業化農業的舉措只會使富人受益。引而申之,官員和工程師也會獲利。相比較與眾多獨立的農民打交道而言,與幾個大公司打交道更有成效。在這樣的環境中,商品進入市場更為順暢,產品標準化水到渠成,各種管理記錄更易于保存,控制治理決斷如流。這些因素在政府思維中不可或缺。然而我希望中國不要選擇為了同質性和易于管理而忽視其危害。

產業化生產不可避免地需要適應在給定條件下進行資源穩定的生產。勞動高度專門化,致使工人個體不可能生產出任何產品。

產業化農業只適用于某些大規模同質地區:天氣可預測,有大量水資源;而我們面對的世界卻有所不同:天氣不可預知、大面積缺水。不斷變化、日益糟糕的環境要求人們注意調整和輪作作物,需要人們親密、廣泛地了解土地,能夠完成作物種植全過程。與產業化農業相比,熟練的小規模農業更能適應當地條件和意外變化。小規模農業的農人會考慮相鄰地區的斜坡、土壤和肥力之間的差異,也可以年年改變種植模式。正值小規模農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之時,放棄這一切是瘋狂愚蠢的行為。

古巴曾與蘇聯議定用蔗糖換糧食和石油,但這一協定突然終止。古巴倉促之間被迫養活自己。那時古巴差不多有一半的土地都用于產業化農業。機器沒有石油無法運轉,工人完全不懂農事,多年來他們幾乎不生產糧食。

好在還有近一半的土地依然為農戶所占有,他們能夠很快適應這種需求變化,并從蔗糖生產轉向糧食生產,從而養活自己和城里的工人。與此同時,城里的工人也生產出大量自給糧食。古巴人沒有被餓死。

已經有許多小規模農業實驗取得了成功。它們都從產業化農業轉到與之相反的另一端。中國政府如果想幫助農民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大幅增產,可以研究世界各地實驗者的成功經驗,找到辦法讓農民在中國進行自己的實驗。中國可以引領世界。

二、采用有機的、可持續的農耕方式

有機農業的優勢如今已廣為人知。有機農業不僅可持續,而且能產出更有益于健康的糧食。其生產過程也使人身心康健。我很高興,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此達成了共識。

然而,很多人還沒意識到,不同于‘泥土’,‘土壤’是一種有限資源,正在被以遠快于其被產出的速度使用著。每年翻耕使得土壤暴露在風雨侵蝕之下,使用化肥農藥導致土壤退化嚴重。全世界有些曾經豐產的區域已經失去了其表層土,不再能夠支持多少植被,一些古城在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壤流失后被離棄了。

近年來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免耕農業,像果樹這樣的多年生植物顯然不需要翻耕。美國開發了多年生谷物,與我們現在所依賴的一年生谷物同樣多產。有了多年生作物,就不需要再翻耕土地。將互相有益的多年生作物比鄰種植,就可大大減少殺蟲劑和除草劑的使用。中國農業歷史悠久,在保持土壤生命活力方面有很多經驗,如中國農民早就知道混種栽培的優勢。中國也在研發多年生的水稻,也許還有其他實驗在進行中。政府應當支持對可持續農耕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三、發展鄉村,改善鄉村生活品質

我認為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即中國的糧食安全將會依賴于保留、發展其鄉村。擁有許多農民的健康鄉村是中國糧食安全的支柱。相對于世界上許多地區已很少有充分了解如何務農的人而言,這方面的人力資源依然豐富。我希望不要強行讓農民離開土地。還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即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生活結構能否營造一種環境,讓年輕人自愿選擇務農。

顯然,除非務農足夠盈利,足以支持一家人過上舒適的生活,否則它不會成為許多當代年輕人的首選。如果鄉村生活會剝奪人們在城市生活中能享有的許多優勢,有志向的年輕人就會在可能的時候離開鄉村。我希望中國能優先考慮改善鄉村生活品質。

我建議,在鄉村和大學之間建立密切的工作關系,鼓勵成千上萬青年學子組成團隊,去村莊與村民同住,去傾聽農民關于如何改善自己生活的想法。在此期間,他們也可以互相討論自己正在學習的東西,給與之一起生活的村民講講。這樣,不用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就可以使每個村莊的討論豐富起來。之后,學生們向當地政府和學校領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看看農民的哪些需求可以得到滿足。有時,可能需要聚集幾個村莊的代表與政府官員一起協商,合作開展項目。如果村民覺得官員真的傾聽自己并給予回應,就會發展出彼此信任的關系,有了這樣的關系,村民們也會認真地聽取建議。

同時,中國大學可以考察國內外密集型有機農耕的經驗,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成功項目,并將其提供給地方政府和農民借鑒,以改善鄉村人民的生活。倘若在兩到三年內,這種項目對農民的生活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那么我認為就是成功的?;蛟S可以這樣衡量:一些背井離鄉在城市打工的人,決定回到家鄉,投身于改善家鄉的建設。如果項目在一個地方成功了,就可以大規模地在其他地方推行其改進版。

還有很多事都可以做。例如,感受到農民的需要并給予回應,基于別處的成功為農民提供建議,以及在農民選擇的項目中給予幫助——這比強加項目給他們要好得多。只有農民意識到自己就是改變其生活的主體,進步才會具有持續性。只有對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的人,才會勇于面對其他挑戰大步向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川县| 崇信县| 长乐市| 萝北县| 沁阳市| 漾濞| 正阳县| 三穗县| 双柏县| 富阳市| 新乡市| 应城市| 无棣县| 阳西县| 台湾省| 东源县| 祥云县| 金华市| 南江县| 元朗区| 潍坊市| 临澧县| 衡南县| 华阴市| 永清县| 玛纳斯县| 额济纳旗| 军事| 巴东县| 瑞丽市| 汝城县| 沛县| 西充县| 库伦旗| 金昌市| 海南省| 晋州市| 大庆市| 贵德县| 桂阳县|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