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 奮進的新農人
- 作家tY8lvv
- 4526字
- 2024-11-08 03:12:24
圍場“亡羊補牢”結束,張萬青對工人們說:“你們辛苦了,現在有時間‘滋洇’兩口了,主任從外面拉來許多的古法燒鍋酒供你們暢飲。
這酒精選優質東北紅高粱,科學配比大米、燕麥、玉米、小麥,五糧破壁后進行蒸煮,以中高溫大曲為發酵劑,取用的燕山天馬山泉水,以泥池老窖為固態發酵容器,在自然環境下發酵七天以上。出窖裝甑,高溫蒸餾,分級摘酒。
采用陶壇儲酒,經地下酒窖恒溫貯存三年以上的熟化、陳化,最后精心勾調。顏色淡黃,散發著優雅的香氣,入口細膩爽凈。從中既品味到歷史的情感,又彰顯了千年古城驪城對古法釀酒工藝的堅守與傳承。”
彭玉雷說:“雖然晚上酒肉管夠,但是你們不能耍酒瘋,免得讓客人笑話。”
“我們聽村長的,保證文明就餐,不會失態的。”張仕科說。
“那就好,我和書記也沒有什么其他的要求,祝你們吃好喝好,精神好。”彭玉雷說。
“村長,您不與我們一起喝酒?”張仕科問彭玉雷。
彭玉雷說:“今晚我與書記巡場,你們放心開懷暢飲。”
巡場的時候,張萬青對彭玉雷說:“主任,這些‘桿子燈’為咱們養殖場提供充足的照明,確保動物飼養、飼料搬運與夜間巡查等作業能夠安全和順利進行。采用了高效節能的LED燈源,布局考慮到節能和環保,以減少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
彭玉雷說:“是啊,陳總在設計和安裝養殖場‘桿子燈’時,充分考慮到了光照的均勻性和適宜的照名度,以避免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壓力或干擾。適當的光照有助于提高動物的福利,也有助于監控和管理養殖場的日常運營。在養殖場的各個區域,如飼料儲存區、畜欄、以及養殖場的入口和出口等,以確保整個養殖場的夜間照明需求得到滿足。”
“對面山梁上群狼虎視眈眈,如何保護人畜安全是個大問題,咱們不能馬虎。”張萬青說。
彭玉雷說:“保護人畜安全的關鍵在于采取一系列預防和應對措施,以減少人獸沖突的發生。
首先,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廣泛宣傳野生動物的習性和如何避免與野生動物發生沖突,教育人們如何安全地生活在野生動物可能出現的環境中。通過廣泛宣傳大型野生動物的習性,包括外出捕食的時間、喜歡出沒的地點以及發動攻擊前的特征,教育職工群眾如何躲避逃生和應對野生動物進村的情況,從而提高轄區職工群眾的安全意識。
其次,清理和消除潛在的威脅。對捕獸套、捕獸夾、陷阱等工具進行全面清理,并對重點區域進行拉網式巡護,以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從而減少野生動物的攻擊性。賴代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物種,在維持健康生態系統功能中占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障人虎安全。
此外,強化應急處理能力。制定聯動應急處置預案,并進行演練,提高各單位聯合協作處理相關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模擬演練,可以提升應對野生動物傷人傷畜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減少傷害的發生。
最后,對于特定區域的居民,如近期發現有賴帶活動的區域,應盡量避免單獨進入這些區域。必須進入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攜帶驅狼工具,如焰火信號彈等,以嚇退野生動物。同時,保持冷靜,避免慌亂中做出可能激怒野生動物的舉動。
保護人畜安全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共同作用,包括加強宣傳教育、清理潛在威脅、強化應急處理能力以及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減少人獸沖突的發生,保障人和野生動物的和諧共存。”
“野豬還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張萬青又對彭玉雷說。
彭玉雷告訴張萬青:“野外遇到野豬時,不要驚慌,野豬在未受到驚嚇和威脅情況下不會攻擊人,按以下操作,可大大降低被攻擊的可能:做到“四不”即不逃跑、不驚叫、不攻擊、不驅趕。
與野豬正面相遇時,不要眼對眼目視,隨時注意野豬動作;在與其目視的情況下,倒退式慢慢后退約三十米后迅速離開。發現野豬有攻擊企圖時,盡量快速后退至三十米以外,如有大樹可避樹后或上樹,但眼不離野豬,做好隨時躲閃與逃離準備。
發現野豬蹤跡,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向鄉鎮政府、林草部門或公安機關報告,以便相關部門展開防控工作,在野豬經常出沒的村莊、農田、道路附近設置警示宣傳牌。同時組織鄉鎮林業工作人員、村級林長進村入戶、到山場和田間地頭指導村民對野豬危害作物采取科學有效阻嚇、驅趕措施,避免盲動行為造成更大損失或安全隱患。”
二人巡場到了后山,看見三匹狼正蹲在圍欄外面的突石上,四周積雪印有許多“梅花”,彭玉雷當兵的時候遇見過狼群,知道群狼的危險。
“書記,今夜怕不安寧。”彭玉雷說。
“怕什么,咱們現在有兩層美格網保護,難不成賴代能夠飛過來。”張萬青說。
“你看網外雪地上爪印凌亂,這群賴代恐怕來到這里有時候了,這些‘靈光的畜生’在想法子要進圍場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彭玉雷說。
“怎么辦?”張萬青問彭玉雷。
彭玉雷說:“咱們來個關門打‘狼’,讓它們有來無回,如果能夠僥幸抓一個活的,那對圍場與村里來講意義非凡。”
“主任,狼與狗能夠交配嗎?”張萬青又問彭玉雷。
彭玉雷說:“盡管狼和狗有很大的差異,但它們仍屬于同一物種。
理論上狼和狗是可以繁育后代的。因為狗也是屬于灰狼的一個亞種,所以狼和狼并不存在品種之間的繁殖障礙,只要生出來的后代會有一些品種不穩定性,而且后代遺傳病可能也會比較多一些。目前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試驗證明狼和狗是可以進行交配的,而且繁育出來的后代也是具備一定的生育能力的。
不過想讓狗和狼進行交配可能會比較難,因為狼的性格會比較孤傲,比較難以馴服,除了非自然的交配,不然不可能讓狼乖乖聽話和狗一起交配。如果可以做到,后代可能會和其它狗一樣表現為忠誠善良和狼的一些英勇善戰,也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一些動物,但是也可能會存在其它的一些品種的一些缺陷。”
“那怎么想辦法抓一只。”張萬青對彭玉雷說。
彭玉雷看了看突石上的公狼說:“要抓就抓‘大個’的,但是由于狗經過了長期的馴化,不同品種之間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差異,和狼的基因差異也很大,不過狼和狗之間的雜交并不容易成功。即便能夠交配,也不一定能產生后代。而且,即使狼和狗交配,也不會產生什么新的物種,只是雜交種。
雜交種通常表現出介于父母種之間的特征,不論在外貌、行為還是生理上都可能有差異,狼狗雜交種也是如此。這種雜交種被稱為‘狼犬’或者‘狼狗’,外表類似于狼,但性格上卻更加親近人類,而且往往更加容易被馴化。狼犬通常只有第一代是雜交,而往后的世代則由于遺傳基因的重新組合,更接近其狗或狼的祖先。
由于混血狼,這種狼從外觀上看與野生狼是沒有太大區別的,而且如果是由野生雌狼所生,生下來的后代就在自然環境下長大,那么它的生活習性也會跟野生狼完全相同。
雜交后代混血狼繼承了這兩個動物的各自優點,擁有狗的敏捷,迅速,擁有狼的野性。但是狼和狗生出來的后代品種不穩定,遺傳病也會比較多。
狼犬具有狼的獵狩天性和狗的容易馴化的性格,因此在人類社會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在古代狼犬經常被用作狩獵、護衛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現代社會中,狼犬也有很廣泛的應用,例如在警察部門中擔任警犬工作,或者在家庭中作為寵物犬,也有一些人養殖狼犬作為比賽、展覽用。”
“這么說,我們更要抓一只了。”張萬青說。
“好,我去拿抓野豬用的麻醉槍,你小心在這里守著。”彭玉雷說。
“我守著,你去吧。”張萬青說。
彭玉雷小跑著拿來麻醉槍,他看了看與公狼的距離,果斷選擇了一個最佳射擊位置,首發命中突石上的公狼,其余的驚遁。
等麻醉藥起作用后,二人快速將麻翻的公狼抓到圍欄內,裝入野豬籠里,然后抬到一個閑置的鐵皮房里。
“狼非常兇猛且群居,那它是怎么被人類馴化成狗的?”張萬青高興地問彭玉雷。
彭玉雷說:“人類馴化‘賴代’的做法很簡單。古時候就是在野外圍獵狼群,把成狼殺死獲得食物和皮毛,而狼崽就帶回營地或山洞,像圈養牲畜一樣飼養起來。
長大后的狼崽,如果脾氣暴躁的話就會被宰殺;脾氣溫順的則留下來養育。久而久之,人類就把一些脾氣溫順的狼馴化成狗,并一直流傳至今。起初,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畢竟也沒找到能推翻這個說法的其他證據。不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通過基因測序的方法,推翻了這個說法。原來很多科學家,對伴隨著古人類化石一起出現的狗骨頭進行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狼很有可能是自愿被人類馴化的。
目前世界所有種類的狗,都起源于兩萬年前我國長江流域南部馴養的狼。而馴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人類也許早在年兩萬之前,就開始嘗試把狼馴化成狗了。人類把狼馴化成狗的時間,并不能證明我們不是主動去馴化的,為何說狼是自愿被馴化的呢?
對此,很多科學家也做出了相應的解答。因為大約萬年前,人類才學會種植農作物。在這之前主要依靠狩獵和采摘漿果為生,并保留有遷徙的習慣,四處游蕩尋找食物充足的地方。
而馴養牲畜,那都是在有穩定食物來源之后的事情了。兩萬年前的人類還沒有畜牧的概念,又怎么會主動圈養狼崽呢?再說了,學會種糧食之前,人類自己都食不果腹,怎么養需要吃肉的狼?所以科學家才認為狼是自愿被人類馴服的。最開始,古人類把吃剩的骨頭扔在營地周圍。一些膽子大的狼群克服對火的恐懼,在營地周邊撿骨頭吃。這部分狼群獲得食物后,意識到跟著人類‘有肉吃’。
然后這種行為習慣,被這群狼一代一代地往下傳,并變成一種基因。起初人類也嘗試驅趕過危險的狼群。但慢慢地,人類逐漸發現狼群的作用,比如它們晚上睡在營地周圍,可以震懾一些入侵的動物;而且它們能比人類更早察覺危險,并且發出預警。人類意識到狼的好處,嘗試馴化主動接近自己的狼,并把早期被馴服的狼培養成更好的獵手、牧犬和警衛犬,狗也就隨之誕生。”
“看來我是空歡喜一場。”張萬青說。
彭玉雷說:“也不全是,狼的領地性很強,如果我們這個狼‘降服’了用來護園,那么其他的狼群就不敢再來侵犯咱們的圍場。”
“怎么辦?”張萬青問彭玉雷。
彭玉雷說:“咱們可以用‘熬鷹’的辦法馴狼,饑餓與死亡是任何生靈都懼怕的,狼再聰明也斗不過我們人類,小狼我馴過,成年狼怎么馴服和豢養我還得細琢磨。
人跟狼不是一路的,就算我們人類使勁馴養,狼也成不了狗,也沒法在人類的世界里生活。野狼是屬于大自然的,屬于生態圈的,它們有自己的活法和榮耀,這些,人類沒權力干涉。
它們在生態圈里起著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是食物鏈里很重要的一環,要是沒有它們,食草動物就會瘋長,把大片能涵養水土的植被和灌叢都給吃光。野狼雖說它挺殘暴,還被人講養不乖,但不能不承認它們對生態有建設作用。對野狼來講,野外才是它的歸宿,可不是人類的籠子。”
這個社會上,人有人性,狼有狼性。人的世界與狼無關。狼的世界也把人當成了仇敵,在物競天擇的自然觀下,人對狼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讓我們感動的是,雖然狼有狼性,但是也通人性。狼有人性,讓這個世界所動容,原來我們都是動物,動物都有感情,這個世界也是充滿愛心的。
讓我們恐怖的是,極少數人有狼性,這是最可怕的。戰爭就是狼性,爾虞我詐也是狼性。幾十億人口生活在地球,大家和諧共生,就是美好的世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操起軍火和大棒,指向了同物種的人類,指向同為人父人母人妻人夫人子,這是何等的兇殘。
彭玉雷在狼場里秘密馴狼,待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他把公狼“一家四口”又放回山里。狼是一種兇惡的動物,尚能通人性,和人類建立起感情。人能夠收養狼,把狼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對待,這是何等的大愛。有此愛心的人,菩薩心腸必得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