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面臨的問題牽動陳浩的心,陳浩對邵火旺說:“孩子是未來,一切為了孩子,但是然后讓辛勤的園丁扎根鄉村,這就是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要考慮的范疇。”
邵火旺說:“那我們只能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雖然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但是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能夠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那么教學工作必定會受影響,代課老師工資普遍低,我們要給予他們應有的報酬。”陳浩說。
邵九貴問陳浩:“陳總,那我們應該怎么辦?”
陳浩說:“村委應該給予他們更高的工資和福利。”
“行,聽您的。”邵九貴說。
“咱們養殖場要擔負這部分支出,把支教與代課老師都劃入咱們養殖場員工行列,每個月給他們發放補助。”陳浩說。
“可以,村小代課老師工資怎么發?”邵火旺問陳浩。
陳浩說:“村小代課老師的工資通常由學校直接發放。
村小代課老師作為學校的臨時雇員,其工資發放方式與在編教師存在差異。在編教師的工資通常由國家財政直接撥款給教育局,再由教育局發放給教師。而代課老師由于不享有事業編制,因此他們的工資支付方式與在編教師不同,通常是由所在學校負責支付。這意味著代課老師的工資發放主體具體取決于其聘用方式和相關合同約定,但在多數情況下,是由學校根據與代課教師簽訂的勞動合同或聘用協議中約定的工資標準和支付方式,按時向代課教師發放工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這意味著無論是學校還是其他用人單位,都必須按時足額支付代課老師的工資,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代課老師遇到工資發放問題,如拖欠或未足額支付等,可以首先嘗試與學校進行協商,尋求妥善解決。若協商無果,代課老師可以依法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或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代課老師寒暑假有工資嗎?”邵火旺又問陳浩。
陳浩說:“教師寒暑假是有工資的。教師的權利之一就是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所以教師在該休假期限也享有相應的工資待遇。”
邵火旺再問:”那么,寒暑假的工資有多少呢?”
陳浩說:“教師的工資報酬包括基本工資、職務工資、課時報酬、獎金、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等津貼,而在寒暑假老師的薪資一般是只有基本工資的。
正規在編的教師,一般中學老師的基本工資在2500~5500元之間,各個地區和不同學校工資有所差異。我了解到有的老師基本工資也就3000元左右,咱們就按3000元發放。”
“可以。”邵火旺答道。
謝麗麗休假回來,帶回兩男兩女四個省師范學院應屆畢業生,他們都還沒有考取到教師編。
邵火旺說:“現在咱們是‘村辦’學校有七名老師,郭校長到了退休年齡,你就擔任校長吧,我可以說了算。”
謝麗麗知道村辦小學與村委會關系,于是點頭答應。在某些情況下,村委會直接負責村辦小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例如,村委會可能負責學校的建設、維護和管理,確保學校設施的完善和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村辦小學的土地和房產通常歸屬于村委會或與其有密切關聯。這涉及到土地的使用權和房產的所有權問題,村委會在這些資產的管理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村委會與學校合作,共同組織和實施各種教育和社區活動。這種合作有助于增強學校與社區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根據法律規定和地方實踐,村委會承擔著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務的職責。這包括但不限于組織自治活動、協助政府工作、以及推動社區的教育和文化活動。村辦小學與村委會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地方自治和社區服務的核心原則,即通過村委會的參與和管理,促進社區教育和文化的發展。
“邵書記,這些人待遇如何?”謝麗麗問邵火旺。
邵火旺說:“我不管他們在不在邊,只要教學好,待遇等同在編老師,甚至高于他們,因為我們是獨立辦學,為村民們謀興福。”
“宿舍如何分配?”謝麗麗又問邵火旺。
邵火旺說:“你是校長,兩棟教師別墅分配你決定。”
“是,邵書記。”謝麗麗答道。
學校別墅是獨棟別墅,即獨門獨院,是私密性很強的獨立式住宅,表現為上下左右前后都屬于獨立空間,房屋周圍都有面積不等的綠地。
兩名男教師住在前面是別墅,三名女教師住在后面的別墅,謝麗麗依然住在集裝箱房屋里。
邵火旺與陳浩商議謝麗麗等人的薪資待遇,陳浩說:“謝麗麗是校長,給她6000元月工資,代課老師一律給予5400元的工資,另外給謝麗麗配一輛車,工資與車錢由愛心驛站出。”
“行,這些錢等秋后從分成里扣。”邵火旺說。
“不用。”陳浩說。
西嶺養殖場豬羊出欄,邵莊村委會得到270萬元分紅,為豐富邵莊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鄰里和諧、讓村民有娛樂的好去處,邵火旺高興地帶人在橋北頭西側建設健身小廣場。村廣場東至振興大街,南至沿河路,西至西副街,北至村委會,占地面積約兩公頃。
“自從有了這個‘便民’小廣場,我家孩子每天做完作業都要來這里和別的小朋友鍛煉玩耍,再也不吵著玩手機了,為村委會這波舉動點個贊。”提起村里新修建的健身廣場,村民們贊不絕口。
走進位于委會千的村民健身小廣場,一幅平凡而美好的鄉村生活場景映入眼簾:三位扭腰、肩關節康復、三人漫步機、旋轉單車等健身娛樂設施排列整齊,孩子們在廣場上跑來跑去,你追我逐地嬉戲著,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廣場。午后的健身小廣場,儼然成為了孩子們的“游樂園”。
為建好用好健身文化廣場,村委按照“節約用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功能齊全”的目標,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規劃設計和完善提升,通過在健身廣場安裝多個兒童娛樂設施和健身器材,引導轄區群眾“愛上運動,享受健康”,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健身鍛煉、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愉快玩耍。
自從村民文化廣場增添了健身器材后,村民參與健身娛樂活動的勁頭也足了,尤其是孩子們。村里的孩子們放學后都要來這里轉一轉、玩一玩,這里成了孩子們最愿意來的地方,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也讓家長們更放心了。
村黨總支書記邵火旺說:“為維持廣場正常秩序,提供安全保障,我村還特別設立了廣場管理員,在廣場人流量較大時定點值守,勸阻不文明、不安全行為,同時還組織轄區黨員定期檢查設施使用情況、排查安全隱患,讓健身小廣場持續發揮為村民帶來健康、快樂的作用。”
“書記,村委辦公樓什么時候能夠蓋完?”村民問邵火旺。
邵火旺說:“冬天你們肯定能夠用上娛樂室,到時候你們可以在圖書室看書或上網。”
“好啊,我們期盼著。”村民們高興地說。
邵莊村委會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加快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深入開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下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扎實推進城鄉面貌改善提升,強化政策機制支撐,發揮好基礎設施先導作進一步明確。
要加快推進村容村貌提升行動,以人居環境整治、“三線”治理、“防盜網”治理、停車秩序整治和交通道路升級五個方面為突破口,深入開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鄉村道路干凈平坦,房前屋后也寬敞整潔,特色墻繪亮眼吸睛······
走進北岸社區老人活動中心,一棵高大的榆樹盤虬于此,居民在四周各自活動。
正在下棋的老村長任大安說:“我們每天下午一點就在這里‘集合’,四點就去接孫子,基本每天都會準時準點到古榆樹下活動。”
邵莊村以老榆樹為載體,打造了一個以老年社交為主,同時兼顧兒童娛樂的社區小廣場,滿足了各年齡層居民的使用需求。而在小廣場的斜對面,還新建了村史館。通過保留鄉村特色風貌,圍繞區域文化亮點,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深度、有溫度的鄉村振興項目,進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過去該區域由于前期缺乏規劃和管理,不僅環境較差、土地不平整、雜草叢生,還存在滋生蚊蟲等問題。隨處可見棄置的家具和廢品等垃圾,坑坑洼洼的路面一到下雨天就有積水,讓不少路過的村民“滿腳泥濘”。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核心地段,通過路面硬底化、排水改造、明溝改暗渠、鋪裝大理石、外墻粉刷涂鴉、綠化景觀改造、三線整治等,大力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綠油油的草地、干凈整潔的石凳、煥然一新的休閑設施,舊圍子“大變臉”得到周圍村民的連連稱贊。
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基礎上,以“四小園”(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公園)建設為抓手,進行鄉村風貌提升,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村民的生活品質。如今,花圃、路燈都得到了改造,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村容村貌的提升讓人眼前一亮。不僅迅速提升了周邊環境氣質,也讓居民實現出門就可走進公園的愿望。
邵莊河冬季流量較小,陳浩說:“現在我們可以騰出手來修筑河堤,治理河道了。”
邵火旺說:“邵莊河又名石泉河,發源于石泉嶺,源頭海拔高程200米以上。
流經邵莊村、通泉村,于青蓮村流向東南。經小壩村、開坪村,流向禹里鄉。河長十幾公里,流域面積百多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9‰。河流區域植被良好,河道千回百折于深澗峽谷之中,進入禹里鄉后流入青山水庫。
石泉河河徑流補給主要為降水,其次是冰雪融水與泉水。每年春汛河水開始上漲;夏秋洪水則由暴雨所致,因上、中游地勢陡峻,集雨時間短,洪水陡漲陡落。洪水期與枯水期流量變化大,而年際變化卻較小。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為兩千萬立方米。”
“這么小的流量如果不攔河筑壩,那咱們村生產灌溉會是大問題。”陳浩說。
邵火旺說:“小壩村建設了一個‘柴石結構’水壩,這種柴石壩,質量差、不堅固,經不起洪水的沖擊,基本是年年壞、年年修。”
陳浩說:“咱們可以在下游修建‘鋼筋混凝土’攔河壩,主要工程有土方開挖、清淤、河道鋪底、堤壩、石砌護坡、壓頂、支流清淤等。
我測算過,水壩全長80米,壩高1.5米,設有2×1.5米進水閘門一座,護岸堤防200延米,堤高兩米。主干渠道長2300米,需要完成土石方1.23萬立方米,其中漿砌石1萬立方米,混凝土2300立方米。可以灌溉面積7500畝。”
“干!”邵火旺下定決心說。
“橋下游北岸的土塘面積巨大,咱們可以建水養殖場,進行浮筏養殖。”陳浩說。
“可以,我們聽您的。”邵火旺說。
廢土塘是上個世紀燒磚留下的土坑,面積約四五公頃,是冀家鄉留給邵莊村的一個“傷疤”,整整有三十年了。
陳浩帶人先修建東西閘門,兩個閘門各寬兩丈,進出口上面修筑車行梁,讓沿河北路暢通無阻。
水閘建造完畢,水塘抽水、開挖、清淤、鋪底、漿砌石護坡與打樁建設浮筏養殖場,水上養殖場建設面積27000平方米,造價200萬元。
邵火旺問陳浩:“陳總,兩萬平方米養鴨場能夠養殖多少鴨子?”
陳浩說:“可以養鴨8萬只麻鴨,水上養殖場的建造需要考慮防雨、防風、隔離、通風、保溫等方面,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通風良好、環境清潔整潔。同時還需要鋪設相應的設施、道路、溝渠等輔助設施等,從而形成高效的飼養模式。”
“總投資需要多少錢?”邵火旺又問陳浩。
陳浩說:“根據‘水上養殖場’養殖鴨子的數量、鴨子的品種、飼養密度、繁殖方式、飼養周期等多個方面來計算,一共需要投資250元。”
邵火旺再問陳浩:“咱們需要多久收回投資?”
陳浩說:“農村養鴨是一項傳統養殖項目,鴨子適應性強,生長周期短。而且養殖規模可大可小,所以非常受養殖戶的歡迎。
鴨子的生長周期較短,出欄快,一年可以養4~5輪,每只鴨子出欄可以盈利8~10元。算八萬只鴨中有一半母鴨,至出欄能夠產下120萬個鴨蛋,那么每一欄鴨蛋的總收入為幾十萬元。如果這樣算下來,拋去其他開支與不定因素,我們當年就能夠收回投資并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