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雅萌沿著雅南線一路南下,當道路與沙丘平行時,只需再前行幾公里,便能遠遠望見沿著沙丘的公路基礎,在沙山下轉了個大彎,路線兩側的沙漠被條狀的綠色長廊阻隔,像被兩條結實的臂膀緊緊保護著。
雅南線是嘉禾發展坎特經濟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修建的一級公路干線,也是雅克第一條穿越沙漠的公里路,成為連接雅克與第一牧場兩地的大動脈。公路2次穿越騰格里沙漠,延長線達40多公里,其中北部的一段沙丘起伏最大,全是高大的新月形格狀沙丘。“浮沙沒脛,人馬憚行”是當時沙區交通的真實寫照。要在這里修筑公路,相當困難。
怎樣才能使公路兩側的流沙固定,讓線路不受風蝕和沙埋,車輛運行暢通無阻?如何選擇適宜的沙生植物?怎么有效防治沙害?許多默默無聞的沙漠科學家在這里耕耘,在解決許多沙漠科學基礎問題的同時,為干旱區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中國方案”,寫就了獨特的治沙故事。
陳浩當初開始籌劃建設一條雅克公路,并計劃將其延伸至雅南,以推動雅南經濟社會發展。為此曾對沿線進行深入考察,發現路線雖然能避開嚴重地質災害,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穿越流沙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雅克地區沙丘起伏,積沙深重,沙害頻繁發生且強度大、方向多變,對公路威脅極大。用當地人的話說就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據一些老人回憶,曾有大風將羊刮到了克里雅河里,風的威力相當大,建設雅南線成為了陳浩的夢想。
陳玉麟到來,經過一系列調整和準備,一支涵蓋地理、土壤、植物、林業等領域、包括多位專家的防沙治沙研究隊伍組建起來了。
研究團隊駐地緊鄰克里雅河,被沙山三面環繞,環境異常艱苦。這里前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是駱駝。每次從沙漠考察回來,他們都只能坐在沙地上,手腳并用,像坐雪橇一樣順著陡坡滑下來。
建站當晚,所有成員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應當集中力量,先研究公路兩側植物固沙的可行性。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解決幾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在風沙肆虐的環境中,確保植物成功扎根生長;二是如何確保沙漠腹地的植物獲得足夠的水分;三是如何找到合適的固沙植物,并確定適宜的苗木規格和栽植密度;四是如何判斷沙地得到有效固定。
帶著這些問題,陳玉麟前往克里雅河兩岸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天然植被并采集種子和苗木。經過艱辛考察,團隊成員意外發現兩處茂密的油蒿群落和檸條群落。油蒿是一種半灌木,檸條則是灌木。
陳玉麟深入分析后指出:“在固沙方面,蒿子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必須與灌木搭配栽種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試驗區,團隊成員將不同的固沙植物搭配栽種。為了保護這些植物免受風沙侵害,他們決定設置沙障。最初的想法是平鋪鵝卵石,但這種方法不僅費工費料,而且材料難以獲取。考慮到沙坡頭區麥草資源豐富,他們改用麥草作為沙障材料。先在沙丘上撒下植物種子,然后覆蓋一層麥草,最后壓上沙土,這樣試驗區的固沙植物栽種就完成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雅克沙坡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酷暑、干旱和大風。熾熱的沙子表面溫度飆升到74攝氏度,狂風以每秒19米的速度侵襲。全年降水量僅有88毫米。
惡劣的環境下,沙坡頭站又遭遇了一場罕見的黑風暴。風暴如猛獸般撲面而來,十一二級的狂風裹挾著沙粒,桌子瞬間被厚厚的沙子覆蓋,碗口粗的樹木竟也紛紛折斷。
風暴過后,隊員們懷著沉重的心情上沙丘查看。只見全鋪式沙障已被狂風吹得凌亂不堪,辛苦栽種一年多的樹木和草本植物早已不見蹤影。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有人都對實現無灌溉條件下的植物固沙目標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他們驚訝地發現,地面溫度達到創紀錄的74℃。這樣的高溫下,植物難以生存。梁訓觀察發現,全鋪的麥草沙障如果壓沙薄了易遭風毀,厚了雨水不易下滲、不利幼芽生長;帶狀沙障只能擋住垂直方向的風,不適應沙坡頭復雜的風向。
陳玉麟推薦了一種沙漠治理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半隱蔽式草方格沙障模式,嘉禾沙坡頭站的科研人員受此啟發,將現有的麥草鋪成適當厚度的方格,用鐵鍬將麥草踩壓到沙里,露出地表的部分像一把梳子,能夠削弱風勢,讓沙子沉下來,達到“寸草遮丈風”的效果。
這種麥草方格沙障不僅不易被風吹毀,而且能有效地固定沙丘。經過不斷地試驗和改進,李鳴岡認為沙坡頭的自然條件和蘇聯不同,半隱蔽式格狀沙障什么規格合適,還要多試試。隨后,團隊系統研究了不同材料、形狀、尺寸機械沙障的固沙效果。
雅克沙坡頭迎來了少有的豐水年。雨季提前來臨,年降水量200毫米,是上一年的三倍多。雨水灑在干渴的沙丘上,使死寂的沙丘重煥生機。團隊栽種在草方格中的固沙植物生長旺盛,為沙坡頭生態修復奠定了堅實基礎。隊員們總結出一條固沙經驗:需要將灌木、半灌木搭配栽種。
嘉禾團隊計劃修建防護帶,在整條防護帶中,喬、灌、草3種植物交互混種,選用10種沙區生長植物組合搭配,把沙子固定在地表,形成有效的生態屏障。
陳玉麟說:“治沙工程建設最終還是要依靠當地農民。我們創造了草方格,農民用20分鐘就能學會施工方法。”
此時,公路也已修到沙坡頭。從和田源源不斷運來的麥草,在試驗站堆成一座座小山包。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精美的植被畫卷在沙漠上徐徐展開。
八一建軍節,雅南線公路正式通車,第一輛貨車駛進沙坡頭,拉響了長長的汽笛。這不僅是對公路建設者致敬,也是對那些在沙漠中默默奉獻的科研人員和群眾的贊頌。
現如今,沙坡頭站的新一代科學家,基于前幾年科學家對荒漠結皮的深入研究,成功研發出了人工生物土壤結皮的固沙技術,這一創新技術將原本需要三年才能恢復的結皮,大幅縮短至一年。這彰顯了他們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的決心和不懈追求。
在廣袤無垠的通古特干沙漠中,烈日當空,沙海翻滾。這里的溫度高達攝氏六七十度,白天炙熱如火,夜晚卻驟降至冰點。風沙肆虐,沙暴頻發,能見度極低,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駱駝,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感到絕望。然而,就在這片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沙漠中,嘉禾公司修建了一條震驚雅克的雅南公路。
這條公路是目前天合縣穿越流動沙漠的最長等級公路,它北起雅克坎特,南至第一牧場,連接了雅克南北域,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公路的建成,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更為當地的基建事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如此惡劣的沙漠環境中修建公路,面臨著諸多挑戰。沙漠地質復雜,沙丘流動性強,給公路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嘉禾公司的工程師們,先后采用了先進的施工工藝和固沙技術,如“強基薄面”結構施工工藝和“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確保了公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展示了中國工程師的智慧和決心。
然而,建設過程中的困難遠不止于此。沙漠中氣候干燥,日夜溫差大,給混凝土的澆筑和養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此外,水源匱乏也是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施工團隊在沙漠中修建了蓄水池和輸水管道,從附近的水源地將水運送到施工現場。同時,他們還采用了節水技術,減少施工過程中的用水量。
公路的修建只是開始,維護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沙漠公路的維護過程中,有一群默默無聞的守護者。他們每天都需要沿著公路巡查,檢查路基和路面的狀況。為了防止流沙損壞公路,工人又在道路兩旁鋪設了近百公里的水管,并且每隔五公里修建一個水井房。每間水井房都會有防護工人長期在里面駐守,每天給種植的防護林灌溉。這些防護林不僅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也為公路增添了一抹綠色。
守護者們不僅要面對惡劣的環境和艱苦的工作條件,還要忍受孤獨和寂寞。然而,他們從未退縮過。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確保了這條公路的暢通無阻。正是有了這些守護者的堅守和付出,沙漠公路才能夠成為南北疆的重要交通要道。
通古特沙漠公路的建成和維護,是嘉禾基建事業的杰出代表。它不僅展示了嘉禾集團的智慧和實力,也彰顯了嘉禾人的奮斗精神和堅韌品質。讓我們為這些守護者點贊,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愛護這條來之不易的公路,讓它繼續為人們的出行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到了邰博宇等人離開的時候,陳玉麟駕車從第一牧場出發,沿著雅南公路駛上雅克公路。
雅南公路南北長約45公里,雅克公路東西長約50公里,葫蘆夜扎加油站至第一牧場距離約70公里,陳玉麟計劃修建這條東北至西南穿越葫蘆山、黑影山、通古特沙漠的公路,葫蘆加油站、雅克坎特和第一牧場三角區域一千多平方千米區域被公路包圍,將成為國內村級公路擁有者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