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 奮進的新農人
- 作家tY8lvv
- 3771字
- 2024-09-26 12:20:40
生態廊橋和水庫的建成,標志著嘉禾集團又登上一個新的高點,這一年陳浩五十四周歲,正是中年最富有干勁和全面發展的年齡。
家庭、事業都趨于穩定,但卻經歷著來自家庭、工作的諸多壓力,心理承受能力面臨巨大挑戰。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開始呈現衰老,也容易引起中年人焦慮、抑郁情緒。他仍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適當進行運動鍛煉,以緩解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半年多沒下雨了,莊稼栽不進去。就算栽到地里也不會出苗,出苗也沒法活啊。”陳浩不止一次聽到村民這樣說。
自今年7月以來,大旱導致村里7000多畝水田和土地無法耕種,路邊的草都起卷了,千多村民成為災民。起初是農業生產困難,后來生活用水都成難題,滄源縣自來水限時供應,加上翠微河幾近干枯,村民和嘉禾公司員工數千人沒水喝。
正是農忙時節,新書記胡兆霞帶著抗旱先鋒隊隊員疏通河道、聯系農技站組織村民開展抗旱保春耕和水稻旱育秧現場培訓會、爭取配套農業春耕抗旱資金,忙得不亦樂乎。持續的旱情讓陳浩和村干部們的眉毛一直舒展不開。
和村民相處,開會講話、宣傳政策時要通俗簡單,要講農民的話,讓村民一聽就懂。
村干部、村民文化都不高,你認的理他們才不管,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文化、道理、審美觀和價值觀。跟他們講足球明星他們不愛聽,但談莊稼、聊收成肯定有效果。他們只想自己生活好起來,有面子、有錢用,這就是他們的價值觀。
農民很淳樸,你真誠相待,他們回報你的也是真誠
“揭開地薄膜,秧苗綠油油的,可惜沒水澆。”村民們說。
為了抗旱保墑,村干部“厚著臉皮”找嘉禾集團公司幫忙,陳忠泰看著百年不遇的大旱天氣,對陳浩說:“兒子,桑梓之地是你根本所在,該是你為村民們做點什么了。”
“是,爸。”陳浩答道。
陳忠通說:“陳家莊這個汪不能干,如果干了那么汪里的魚蝦就或不了、”
“知道了,大伯,我也是是汪里的小蝦米。”陳浩說。
“今年天旱,牧草肯定減產,到底減多少沒有人知道,莊稼桿也是草料,你那么多的牛羊,要做兩手準備。”陳忠通叼著煙袋說。
“保住了村民們的莊稼,就保住了公司牲畜的飼料,幫助村民們抗旱不僅僅是利民,還利己,我知道怎么做的。”陳浩說。
“天和地是相望的,沙和石是相容的,水和魚是相擁的,就像種子和陽光,不怕水深三千尺,就怕無水渴死魚。”陳忠通說。
“大伯,我需要怎么做?”陳浩問陳忠通。
“現在青黃不接,老百姓沒有現錢,你可以讓人免費為老百姓抗旱保苗,秋收后你要秸稈,老百姓一定會答應的,別人有肉吃你才有湯喝。”陳忠通說。
陳浩說:“我讓王紹江把公司里能夠使用的設備都拉出來,為村民們拉水灌溉管道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塊,為了村民們抗旱公司不計成本,全力支援村民們。”
“去做吧,晚上我讓你大娘包餃子,咱們爺們喝一口。”陳忠通說。
“好,大伯。”陳浩開心地說。
各村里的民兵突擊隊加班加點抗旱保豐收,嘉禾公司的專業人員出動消防車和應急電源車,協助陳家莊以及鄰村的村民們抗旱。
陳浩對王紹江說:“如果公司是‘水罐車’不夠用,那么你讓貨車用一切能夠盛水的容器拉水,支援村民們抗旱,參加抗旱的員工工資翻番。”
王紹江答道:“是,陳總。”
嘉禾公司幫助村民們抗旱得到市縣電視臺的報到,滄源縣委副書記王雪琴在抗旱工作會議上提出學習和表彰,號召全縣全民抗旱,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把損失降至最低點。
傻福在河里捉很多魚蝦和黃鱔,何香做了炸小蝦、紅燒黃鱔和鯽魚湯,孫廣福約來陳忠通和陳志朋陪著陳浩喝酒。
陳忠通說:“河道清淤加固要快,牛羊能夠出欄的要及時出欄,哪怕便宜一點。”
“大叔,有什么講究?”陳志朋問陳忠通。
陳忠通說:“大旱之后必有大澇,大澇之后必有大疫,這是老祖宗幾千年傳下來。”
陳浩驚心地說:“是啊,大伯,其中‘大旱’指的是一種自然災害,通常是指天氣炎熱,長時間沒有下雨而導致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現象;大澇指的是降雨過多導致低洼地區淹沒、積水的現象;大疫指的是瘟疫流行。
咱們十幾萬頭牲畜不能有絲毫差池,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搞不好會一夜回到解放前,我們必須慎重又慎重。”
陳忠通點點頭笑著說:“二子,你這輩子注定不如你兄弟,這就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你不服也不行。”
“唉,我六十多了,混到現在這樣我知足了。”陳志朋笑著說。
“知足就好。”陳忠通說。
“大伯,銷售部以大客戶為主,你看小賣由誰負責好?”陳浩問陳忠通。
陳忠通“吧唧”了幾口煙說:“你四叔忠建這方面有鬼點子,你給他幾個‘甜棗’吃,說不定能夠給你玩出花樣來。”
“知道了,大伯。”陳浩答道。
“二子,你和小海兄弟倆一定不能馬虎,趁天好要加班加點清理河道,不要‘心存僥幸’,如果上游大水下來,有你們兄弟哭的時候。”陳忠通對陳志朋說。
陳志朋答道:“大叔,明白。”
聽信陳忠通忠言的陳浩,讓吳正明從滄源河道管理處借調來兩條挖掘船,與玉蒼山水庫的挖掘船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河道疏浚工作。陳志海也帶領嘉善建筑公司的員工完成河堤加固工程,并在兩側河岸修筑了干凈混凝土女兒墻,圍護沿河路的安全。
立秋過后,連續的暴雨致使翠微河水位暴漲,達到歷史最高記錄,臨水小筑的房屋成為翠微河面上的“不系舟”,屹立在大水里經受住考驗,為以后臨河建筑留下珍貴的數據。
居住在河灘木別墅的高慧蘭看著暴漲的河水,不由得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事情,羅小虎的父親羅德民為救落水的村民葬身洪水之中。
河道里許多拒不遷移的墳塋被大水淹沒,不少棺槨被水沖走,許多土葬的人變成水葬,隨波逐流漂向大海。
玉蒼山水庫泄洪口被棺槨和樹木雜物擁堵,鎮黨官員付祥兵審時度勢對鎮人武部同志說,為了翠微河兩岸的安全,用炸藥炸碎漂浮物。
人武部馬上會同陳浩研究方案,陳浩說:“大壩泄洪閘是特殊鋼材制成,可以經得住1000克TNT炸藥的沖擊波,可以用炸藥炸碎漂浮物導洪。”
隨著幾聲巨響,洪水一瀉千里,大壩經住嚴峻的考驗,水位達到正常運行水位。
大浪淘沙,大水洗滌了沿河兩岸,一級低堤岸至沿河路女兒墻之間的雜草枯枝得到清理,形成沖積臺地,被盜挖的土坑被泥沙填平,成為植樹護堤的沃土。
彭桃園彭大頭的河灘養殖場在大水中化無烏有,因為是違章私建設施,所以沒有得到國家的補償和保險公司的理賠,百多頭奶牛變成“水牛”,幾百只羊變成“泅羊”,幾百萬資產打了“水漂”,彭大頭的腸子都悔青了。
暴雨引起山體滑坡,嘉美養殖公司損失也不小,嘉美公司撲殺了3000多頭/只病畜,但是國家及時給與補貼,使嘉美公司的損失在可控范圍之內。
陳志康心疼的數日不得安寢,陳浩說:“大哥,這時自然淘汰法則,你不用自責。”
“兄弟,這個道理我明白,但是我一時順不過了,這都是血汗錢,很多人一輩子也掙不來。”陳志康惋惜地說。
“好在立秋前咱們賣出不少牛羊,這點損失可以忽略不計。”陳浩說。
秋后一切證實陳忠通的擔心不是多余的,養殖場的青儲飼料短缺,養殖場的牛羊和梅花鹿幾乎是饑一頓飽一頓,陳志康又寢食難安。
陳忠通笑著對大兒子說:“大活人還能被尿憋死,你宰幾只羊,老子給你籌糧去。”
七十多歲的陳忠通,騎著電三輪車去各村轉了兩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輕松籌集了百余萬斤糧草回來,其中有三十多萬斤秸稈是附近收益群眾娟送的。陳忠通人陳志康把贈送秸稈的村民登記造冊記錄下來,元旦帶著孫廣安和孫廣福挨家挨戶給村民們送牛羊肉。
孫廣安說:“大爺就是大爺,你不僅救了養殖場,還給陳浩攢足了人脈。”
陳忠通笑著說:“汪里有水好摸魚,這不是我的功勞,是浩浩以好換來的,一個人就是渾身是鐵,那也捻不了幾根釘,只有眾人們拾柴才能火焰高。”
茅河鄉永紅村支部書記楊永龍帶著村民們來送秸稈,特意讓樊利生找陳志康給予便利,希望能夠把秸稈買一個好價格。
樊利生問陳志康:“叔,干果子秧多少錢?”
陳志康說:“每噸450元。”
“能不能再高點?”樊利生又問陳志康。
陳志康說:“看你們的干果子秧不錯,給你們按500元一噸收。”
“行,謝謝叔!”樊利生高興地說。
“你們一畝花生能夠產多少干果子秧?”陳志康問樊利生。
樊利生說:“一畝地花生一般能夠產生200~400斤干果子秧,產量受氣候、土壤條件、品種、種植技術等因素的影響。”
“看在親戚里道的份上,你們村的果子秧給按540元一噸,你們全送過來吧。”陳志康說。
“好。”樊利生答道。
楊張永龍對果子秧的價格比較滿意,又對樊利生說:“你再辛苦問問你親戚一下,看麥穰和棒子秸多少錢?”
樊利生說:“好,我再問問。”
陳志康對樊利生說:“干麥穰430元每噸,干棒子秸380元每噸。”
樊利生把價格匯報給張永龍,張永龍對村民們說:“小麥秸稈每畝產量在500~1000斤之間,一畝玉米產生的秸稈約為3000~4000斤,賣,全賣。”
永紅村的兩百噸秸稈全部賣給嘉禾養殖公司,村民們獲利十多萬元,他們高高興興地拿著錢回永紅村,唯獨樊利生留下沒有走。
茅河鄉與翠屏鎮雖然相距僅僅十幾里路,但是在滄源縣一個是天,一個是地。
永紅村村域6.96平方千米,共有四個村民小組,有337戶968口人,勞動力496人。耕地面積約兩千畝,其中果園面積兩百畝。東面隔著臥牛山石牛橋村相鄰,南面鳳翔村隔河與永紅村相望,西面是寬闊的茅河,北面是雞鳴山,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元,是滄源縣最窮的村莊之一。
全村黨員35人,村黨支部班子平均年齡43.36歲。其中50歲以上的黨員有14人,40歲以下的黨員有16人,30歲以下的黨員5人。女性黨員2人。
黨支部書記楊永龍全面負責各項工作,村委主任樊宜生主管村委全面工作,民事調解小組張青義組長全面負責民調工作,民主理財小組樊利生組長負責財務工作,監督委員會張管成主任全面負責監督委員會工作,婦女委員陳娟協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