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與李鳳霞聊天正聊著高興,突然陳浩的電話急促地響起,在酒精麻醉中的陳浩沒有醒來,朱紅看了看號碼是陳志朋的,于是劃開接聽,電話里陳志朋悲切地說:“浩浩,二爺走了。”
“二哥,什么時間走的?”朱紅問。
“不知道,發現二爺的時候他已經身體快寒了,坐在椅子上面帶笑容,無疾而終。”陳志朋說。
朱紅看了看正在酣睡的陳浩,對陳志朋說:“二哥,我們連夜趕回去。”
“好,等著你們。”陳志朋說。
放下電話,朱紅換上衣服對李鳳霞說:“李姐,我們要連夜趕回陳家莊。”
李鳳霞說:“可以,我陪著你上路。”
朱紅檢查了房車的油表,發現油量充足,于是啟動發動機收回外部設備,緩緩離開桑峪村上了京滬高速,天亮下了高速。
沂河北橋限行,朱紅沿著濱河大道南行,計劃從南橋回滄源縣陳家莊。從夢中醒來的陳浩迷迷瞪瞪拉開窗簾,發現車子在移動,起身來到駕駛室。
“怎么回家了?”陳浩問朱紅。
朱紅說:“二爺昨晚‘溘然離世’了,我接到二哥報喪的電話時你正醉著,叫不醒你,故而我做決定連夜開車回家。”
“應該的,你歇一會,我來開。”陳浩說。
“行。”朱紅靠邊停車說。
七點左右,陳浩駕駛地球漫游者駛過南灣大橋,在天橋路口向西進入嘉禾集團大樓停車場,羅小虎把車引到專用停車位。
早已接到電話的陳玉偉開車接陳浩夫婦回村,在巷頭陳玉偉停車,陳浩與朱紅下車直奔二爺停靈的地方。已經穿完壽衣的二爺躺在靈床上,安祥如睡著了一樣地躺在那里,面容如生前無二。
兒子陳忠通、陳忠學、陳忠武、陳忠建和陳忠斌兄弟五人跪在靈床左側;他們身后跪著孫子陳志康、陳志海、陳志超、陳志杰和陳志坤;玄孫陳安生跪堆在爺爺陳忠通身邊;女兒陳忠秀、陳忠琳與陳忠嬌姐妹三人跪在靈床右側;她們身后是孫媳王紹芳、蔡小鳳、孫蘭、孫女陳青花、陳璐靜、陳璐珍、陳璐香、陳璐婷、陳露;唯有陳志乾和陳玉虎在部隊沒有趕回來服喪。
陳浩與朱紅夫妻倆給二爺磕頭,陳忠通往火紙盆里燒了兩張紙。
“浩浩,不哭,你二爺走的安祥,九十六了,是喜喪。”陳忠通說。
古代的喜喪標準是比較高的,需要達到“全福、全壽、全終”的標準。全福就是后代能夠繼續繁衍子嗣、家族興旺,另外家族發展也比較繁榮,長者有著比較高的聲望,對于很多人來說想要達到這樣的條件并不容易,一般只有在大家族當中才能實現。
現代社會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大大延長,因此對于“喜喪”的年齡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一般來說,九十歲或以上的老人去世,更容易被視為“喜喪”。
但是要注意的是僅僅年齡達到九十歲以上,并不足以構成“喜喪”的全部條件。還有另外兩個條件也很重要,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第一個就是要子孫后代人丁興旺,并且后代還基本都是健在的。就是老人年紀大了,但是后代卻都是很健全的,沒有那個子女,或者是后輩發生什么意外而早逝的。
在傳統觀念中,家族的繁衍和昌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果逝者的子孫后代都健在而且生活幸福,那么這也會被視為一種福氣,總之就是在過去一般把子孫后代的狀況,也被視為是判斷“喜喪”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個就是老人去世的方式,如果逝者在生前基本沒有生病,也沒有被什么病痛折磨,一直都是生活能自理,也不需要別人照顧,更沒有給子女后代增加什么麻煩和負擔,就是突然就去世了的。在民間,一般把這種“無疾而終”的老人視為是有福之人。
相反,有些人即便是壽命很長,活到了九十幾歲,但是如果在很早以前,就常遇到各種疾病的折磨,比如常年臥病在床上,還需要家人來照顧等。而這樣即便是他們的壽命在長,去世了也是不能算是“喜喪”的。
另外在過去,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有些老人如果是平時為人正直,經常做好事,品德也好,并且獲得了村民的尊敬,那么這樣的老人如果八九十歲以后才去世的,也能算是“喜喪”。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真正能算得上喜喪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因為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話,還是有點難度的。即便是如今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提高了,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了,但是真正去世了稱之為“喜喪”的卻并不多。
如果哪個老人去世了被稱之為喜喪,在周圍村子里肯定是大新聞,不少人都會趕回來送老人家的最后一程。
在傳統意義上,辦喪事總要是十分悲傷的,一家子的子孫兒女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布置靈堂,接受來來往往的親朋好友的吊唁。
喪事上,要營造出一片十分悲傷的氣氛,子孫不僅要披麻戴孝,而且還要“哭喪”,一定要哭的真誠哀慟,甚至有的人家還會請專門的“哭喪人”去營造葬禮上的氣氛。
但喜喪的承包卻跟傳統喪事不太一樣,不僅沒有那么悲傷,相反還會營造出喜悅祥和的氛圍。
首先子孫不需要全都穿白色喪服,而是可以穿自己的衣服。甚至也不需要哭喪,而是用平和的態度告訴大家家中老人去世的事情。
同時靈堂的布置,甚至也不需要像傳統一樣全是白色,而是可以加入一些彩色的元素。如果這位去世的老人十分“全福”,子孫后代也發展的非常好,也會將靈堂布置成紅色,來顯示出“喜”的特色。
“喜喪”并不悲傷,一位老人在世時沒有受到太大痛苦,去世后子孫后代孝順并且有美好的發展前程,可以說已經是十分圓滿了。
“喜喪”跟“老喪”是有很大區別的,一位老人不僅自身德行要好,而且子孫也要好,才能被稱得上是喜喪。而辦喜喪也不像傳統喪事那么悲傷,整體氣氛是比較輕松祥和的。
二爺陳懷禮出殯的這天,陳家莊數百人前來送老爺子最后一程,傻子孫廣福舉著紙馬跟隨送葬的隊伍。
老爺子入土為安這天晚上,槐花嶺的梅花鹿嘶鳴不斷,不食草不喝水,老人生前養的老黃狗也不見蹤影。
是夜零時以后,風云突變,天空飄起瓢潑大雨,天亮后天邊掛起彩虹。
堂爺陳懷仁說:“二哥和老黃走了,我成了‘孤家寡人’,陳家‘懷’字輩就剩我一個了。”
二爺出殯以后,陳浩來到臥虎嶺,已經退休的何香陪著孫廣安義務在臥虎嶺看門,他們與孫廣福住在一起,在院子里養了一窩狼犬。
多年未見陳浩的大黃還認識陳浩,伏地搖尾歡迎陳浩,陳浩高興地摸了摸大黃的頭,隨后陳浩用手一指嶺上,于是大黃帶著“窩子狗兵”巡嶺去了。
何香做飯的時候,大黃叼來一只肥野兔,何香賞了它一只剝洗干凈的兔腿,并告訴它找主人傻福回來吃飯,似聽懂人話的大黃叼著兔腿出去了。
快吃飯的時候傻福與大黃回來,傻福兜著一兜雞蛋,嘴巴還含著一些辣椒,憨憨的笑著,把雞蛋和辣椒交給嫂子何香。
孫廣安對放下東西的孫廣福說:“傻福,去把大爺喊來喝酒。”
“嗯。”孫廣福答道后領著大黃轉身走出院子。
何香剛剛把飯菜擺好,孫廣福引領陳忠通到來,孫廣安說:“大爺,屋里坐。”
“嗯。”陳忠通應了一聲后說,“我先洗洗手。”
陳浩問陳忠通:“大伯,二太爺已經駕鶴西去,我四個叔對老祖宗的遺產如何看待?”
陳忠通說:“遵從他的遺愿,錢捐給村里福利基金理事會,也算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吧!”
“三叔和四叔沒有異議吧?”陳浩又問陳忠通。
陳忠通說:“他們也想為兒孫留下好名,沒有什么異議。”
“好,留下千萬財富不如言傳身教。”陳浩說。
“兄弟,咱們和什么酒?”孫廣安問陳浩。
陳浩說:“黑哥,喝我拿來的肖爾布拉克酒。
肖爾布拉克酒在XJ酒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名字在蒙古語中被贊譽為‘圣泉’,在哈薩克語中被稱為‘堿泉’。這款酒以XJ獨特的氣候和水源為基礎,選用優質的高粱、小麥、玉米、豌豆和大米為原料,采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精制釀造而成,這酒酒液清澈透明,香氣持久,口感醇厚且余味無窮。”
“行,盡管XJ的葡萄酒享譽全球,但這46°酒同樣備受歡迎。”孫廣安說。
陳浩說:“古城酒也不錯,是XJ的一款歷史悠久的名酒,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它以優質的大米、小麥和高粱為原料,采用傳統的固態發酵和蒸餾工藝釀造而成,經過長時間的陳放和精細的勾兌,古城酒呈現出清澈透明、香氣濃郁的特點,酒體醇厚,口感綿長,仿佛能夠品味到XJ古城文化的精髓,不過只省了幾瓶,給我爸了。”
“你二爺生前留有一壇泥坑酒,指明留給你,你看這些天忙,我給忘了。”陳忠通說。
“謝謝二爺!”陳浩感動地說。
孫廣安說:“毛總組織我們去‘避暑山莊’旅游的時候我喝過泥坑酒,是用特制陶土制泥捶坑、五糧發酵而成的一種白酒。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濃郁、入口綿甜、醇香柔和、回味悠長之特點。”
陳浩說:“寧晉古為東海之濱黑龍港區,《水經注》云:‘澤流迂回城下’,為中朝準地名,基地為火山巖,湖相沉積粘陶土。其土干而結塊,硬入鐵石。水調為泥,可塑可雕。捏塑為皿器,用火燒之可制成佳陶用品。盛水由甘冽晶瑩;煮飯則邪味盡去,只發五谷之香;存酒則綿香醇郁。
古有陶氏選粘陶優處掘坑,將五谷發酵,再用黑龍港黑龍譚之水以陶鍋蒸餾。成酒后,陶壇儲養百日濃香滿堂,經年則香飄數里。
陶氏以壇酒獻于堯帝,堯帝不忍自飲,舜平‘四害’以安天下,堯帝便將此酒賜予功臣舜,并筑臺禪讓帝位。禹‘導九河以入東海,大地洪水盡平’舜帝又取泥坑所釀酒賜之,飲則盡歡。
商紂王無道,太公望隱居東海之濱,即寧晉洨河岸邊。每釣鮮珍之魚,必找酒家烹為佐菜,飲泥坑酒以逸神志,譽之‘酒干留舌本,神逸顏面少。’
唐李白修太白渠時路過寧晉,飲過當地作坊釀酒后,特書贈酒家:‘十里聞香三里醉,一杯進口五云飛。’
金元時期寧晉戰亂不斷,百姓四處逃難,泥坑釀酒自此失傳。
明代萬歷年間,翰林王之棟回邑治水,掘土培堤,得一石匣,匣內有一酒經,王之棟遂使邑人修建燒坊,泥坑釀酒由此而重聞于世。
解放后泥坑酒得以發揚光大,名聞遐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人們明白了泥坑酒特殊香醇味的原因,一是黑龍泉水清澈甘冽,含有多種礦物質,二是狗頭膠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質和有效磷,發酵時可產生大量的香味物質,故酒味芳香濃郁,泥坑酒亦憑此特殊的發酵工藝而得名。
泥坑酒以精選的東北優質高粱、糯米、玉米、小麥、大米為原料,采用純小麥踩制的中、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傳統的老五甑生產工藝,泥池固態發酵,混蒸混燒,量質摘酒,分級貯存,經長年陳釀,精心勾調而成。
泥坑酒釀造工藝特點之二是采用中、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大曲生產采用傳統手工制曲工藝,純小麥制成,其培菌溫度高達60~64度,持續7天以上,保證了大曲的曲香濃郁之特色。
泥坑酒釀造工藝特點之三是混蒸混燒老五甑工藝,混蒸混燒是在要進行蒸餾取酒的糟醅中按比例加入原料、輔料,嚴格按照‘穩、準、細、凈’法操作,緩火蒸餾取酒,大火追尾,糊化原料。
老五甑是指在窖內有四活,即2甑大渣,1甑小渣和1甑回糟,這4甑發酵糟出窖后再加入新原料配成5甑進行蒸餾,蒸餾后1甑為扔糟,4甑入窖發酵。在同一蒸餾甑桶內,采用先以取酒為主,后以蒸糧為主的工藝優點是:在酒醅中混入新原料,一可減少輔料的用量,蒸餾和糊化同時進行,又可集約熱能;原料經過多次發酵,可提高出酒率,酒香兼糧香,并有利于積累香味前驅物質,增加白酒的香味成分。
釀酒老師傅嚴格按照量質摘酒分接分入,多位評酒師通過對入庫基酒理化和感官指標進行綜合評級,將不同輪次,不同渣次,不同生產日期、不同質量等級進行分級貯存,貯酒容器一律采用傳統的陶壇和地下內襯豬血、牛皮紙糊的大罐貯存,長期陳釀。
勾調成品酒時,全憑釀酒師極為敏感的視覺、嗅覺、味覺‘三維審美’,巧妙地將幾十種不同的基酒進行精心勾調,勾調后的成品酒,經過嚴密的理化分析,合格后投放市場,與廣大消費者見面。
泥坑酒已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從原材料采購入庫、粉碎、配醅、清蒸、糊化、蒸餾、原酒入庫,到貯存、勾調、品評、過濾、檢驗灌裝等。幾十道工序上千個質量控制點,都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和完善的檢測手段,確保出廠白酒質量和風味的穩定。”
陳忠通說:“這些你不講我們不知道,你二爺生前應該喝過,要不他不會會將泥坑酒存了5年,等著你回來喝。”
陳浩感慨地說:“二爺對我的疼愛與爺爺一樣,是我的福分,酒繼續留著,等大伯和我爸90以后咱們再開壇暢飲。”
“行,你收入你的酒窖吧。”陳忠通說。
“好,這壇酒我要好好珍藏。”陳浩說。
“你回來了,我要交令了。”陳忠通說。
“大伯,這金批大令還得您握著,別人鎮不住。”陳浩說。
“浩浩,你不怕我老糊涂了錯殺忠良。”陳忠通說。
“大伯,如果讓你封殺了,那么他肯定不是什么好鳥。”陳浩說。
陳忠通點上煙說:“小毛替你培植不少好苗子,她正慢慢地‘替換’即將退的管理人員,有幾個帶頭鬧事的人被我拔了刺。”
陳浩說:“好,長江后浪推前浪,對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可以使用雷霆手段,又臭又硬的頑石可以清除出去。”
陳忠通彈了彈煙灰說:“你三叔和四叔現在支持我,我特準他們退休以后留在原廠看大門。”
“這些事情由毛翠萍和二哥點頭就行,我不過問。”陳浩說。
陳忠通看了看孫廣安后問陳浩:“老黑再過一年半載的也要退休了,以后怎么安排?”
陳浩說:“現在孫奶奶已經走了,大萍子和林文安忙于工作,讓黑哥退居二線‘照拂’傻福哥,但是黑哥在臥虎嶺不受保衛部節制,相反保衛部受黑哥監控。”
“我也是這個意思,我已經給康康挑明。”陳忠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