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生似書
- 大明:皇上,閣老的懟人方式變了
- 甲申三更夜
- 2054字
- 2024-04-01 17:30:00
在晨曦的金色余暉中,喧囂的北平城突然被強制安靜了下來。
不同于往常的繁忙,今天的街道上只有急促的馬蹄聲和密集的鐵甲聲。
百姓們被巡邏的將士們趕回家中,嚴令不得外出。
好奇與忐忑交織,他們趴在門縫和窗欞上,目送著來來往往的士兵,小聲嘀咕著今日這異常的氛圍。
“這大白天的,是要鬧哪樣?”一位滿頭白發的老者不解地問。
“難道是韃靼打過來了?”年輕人的聲音中帶著不安。
老者搖了搖頭,語氣中透出一絲自豪:“那不可能。自燕王殿下鎮守北平以來,都是咱們出去打韃靼,哪有他們打過來的份呀!”
“那就是演習。”
“可燕王殿下來北平都二十幾年了,每次出征,每次演習,殿下都會提前通知咱們,而且都是在城外演練,從來沒有過不讓咱們干活的情況,這次怎么……”
年輕人答不上話,氣氛陷入了沉默。
他們已經記不清,上一次見到騎兵疾馳于北平街頭是在何時的事了。
而就在北平城的心臟地帶,燕王府內,一場精心布局的戰火即將燃起。
朱棣在張鏞的策謀下,將其剩余的七百精銳護衛和府中的官屬,巧妙地佯裝成被俘之態,一一排列于端禮門前,以此誘敵深入。
為了增強這場詭計的真實性,連朱棣的貼身侍衛,也就是那位后世赫赫有名的鄭和,也被假意捆綁于院落之中。
當朝廷派遣的內官帶領著一千余名士兵來到燕王府時,見大門洞開,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疑慮。
他們派出探子偵查,待探子回報:院落中跪倒著一片被捆住手腳的燕王護衛。
內官們的猶豫隨即被拋諸腦后,信步走進燕王府,準備接收“俘虜”,卻不知已步入陷阱。
剛走進院落,他們目光掠過內應葛誠跪倒于人群中的身影,剛想召喚其。
葛誠突然從人群中站了起來。
只是他的話還沒喊出口,鄭和便發難了。
他領著那七百名精銳護衛,如同猛獸出籠一般,向朝廷內官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有詐!”“敵襲!”的驚叫聲在燕王府內回蕩。
葛誠的想法不可謂不好,朝廷士兵的反應也極快,可惜他們遇到的是經過沙場磨礪的豺狼之師。
這些精銳不僅身手了得,而且戰斗方式極其兇猛,完全是以一種不顧一切的態度戰斗。
在戰場上,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戰斗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很快,朝廷內官帶來的一千士兵在鄭和等人的猛烈攻勢下損失慘重,過半數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余者見狀,恐懼之下四散逃竄。
然而,鄭和等人卻沒有絲毫的松懈,他們牢記張鏞的吩咐:“必須一個不漏,否則功虧一簣!”
于是,他們如同拼命的狼群,誓死追擊,將敵人追得無處遁形,直至全殲。
戰斗落幕時,燕王府中不僅彌漫著硝煙之氣,更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之情,仿佛空氣中凝結著戰爭的殘酷與生命的脆弱。
待收拾完戰場后,朱棣故伎重演,派遣手下偽裝成朝廷內官,誘使謝貴前來,以接收所謂的“俘虜”。
此時,張鏞站在府院之中,看著四周被戰火摧殘后的廢墟。
每一磚一瓦,每一灘血跡都在訴說著戰斗的慘烈。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眼中閃爍著復雜的情感:是對過往平淡生活的回憶,還是對當前戰火的震撼,又或是對未知未來的畏懼與期待?
他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這么激烈的情緒波動了。
在前世那種每日公司、飯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里,他早已習慣了情緒的平淡與乏味。
他唯一的樂趣就是在歷史長河中演奏暢想曲。
而今,他置身于這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之中,指揮眾將士埋伏謝貴等人。
他簡直不要太興奮,他激動的臉色都變得通紅。
然而,當血與火的殘酷場景真正展現在張鏞眼前時,他意識到自己的過往生活如同泡沫一般脆弱。
戰場上的生與死,這股從未體驗過的震撼力,遠比他在書本上讀到的任何描述都要殘酷得多。
盡管他努力想要壓抑內心的顫抖,試圖讓自己看起來鎮定些,但面對眼前無情的死亡,他發現自己的所有努力都變得蒼白無力。
他終于忍不住,彎下腰,哇的一聲,嘔吐了出來。
這個舉動不僅是對于眼前景象的反應,也是對自己內心深處慌亂的一種宣泄。
朱棣注意到了他的異樣,轉身關切地問道:“你怎么了?”
張鏞幾乎說不出話來,他打著牙顫,咬了一下舌頭,強行平復情緒。
他竭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殿下,這是我初次如此近距離地見證戰斗,心中一時難以接受,沒什么大礙。”
朱棣很興奮,他看向張鏞的眼神中毫不掩飾,充滿了贊賞與期待。
戰場上的硝煙并未掩蓋住他對張鏞天分的識別。
特別是當部下清點完戰場后,報告己方損失微乎其微,只有兩人受了輕傷。
在張鏞出奇制勝的計策下,他們竟然取得了完美的勝利!
朱朱棣心中明白,面前這位既有遠見又具備深刻洞察力、謀略非凡的青年是他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慶幸自己在初見時雖起殺意,最終卻選擇聽從了對方的策略,否則,自己必將錯失英才。
他輕拍了拍張鏞的肩膀,聲音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對張鏞的信任。
“以后,就跟隨本王征戰四海,馬踏八方!”
朱棣的話語,如同晨曦中的一線陽光,穿透了張鏞心中的迷霧。
雖然他內心仍舊不適,但現在,他仿佛看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好!”
張鏞深吸一口氣,但其決心卻是如此明顯。
人生就像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后一頁,有的人是句號或省略號,但絕不應該是這般的被人短暫而急促地畫上個感嘆號。
他,張鏞,決不愿自己的人生有被人匆忙畫上的一個感嘆號的時候。
說時遲那時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疾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