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坐法宮中朝四夷
- 漢纛
- 地里小白菜
- 4022字
- 2024-05-31 11:45:28
牛輔打開劉備的書信逐字閱讀了起來,這一邊看時牛輔的神色就不斷的變換著。
劉備在書信中說要牛輔攻李傕為朝廷立功,如此可免牛輔之罪。先前他追隨董卓禍亂朝廷之事,便可不追究了。
牛輔看后心中狂喜,這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了。
所以說了,牛輔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牛彥圖在內心深處也有對付李傕的想法,想拿他李稚然的腦袋去跟洛陽朝廷投降。
不過就是執行力差了點,沒有立即行動而已。
所以不能因表面就感覺他牛輔就是什么好人,也別認為他是什么忠義之人。
那都是扯淡的。
能跟李稚然混到一塊兒的人,哪有什么好人?
“請閣下秉明玄德公,必言在下之志欲歸順朝廷也!
為朝廷計,在下絕不拖泥帶水!
斬李稚然之令,當效命也!”
“牛將軍客氣了,那某這邊回營后便向劉車騎說明情況。”
牛輔在送走那斥候之后,便立刻召集身邊的親信過來開小會。
“諸位!玄德公已經發書信過來,要我等誅殺那李稚然為朝廷建功立業,如此則可免諸位之罪。本將軍屆時卸甲歸田,諸位也能謀個出路。如此之言,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是否該以玄德公之言為主?
請諸位暢所欲言,不必顧慮。”
“將軍!”
一位牛輔親信起身,牛輔見狀便要他說話。
“將軍且莫要一味與朝廷交易,玄德公之言或可信亦不可深信。我等必以玄德公之言為主,誅殺那李稚然謀求一線生機,然切不能投入全部兵馬來助朝廷。
若我等與李稚然廝殺之時,朝廷軍趁亂沖過來該做何?
若咱是朝廷,那還不想辦法將您與李稚然一起收拾了,那豈不是更讓朝廷省心?
且還是要防著點朝廷那邊有什么小心思,莫不如就在誅殺李稚然時大張旗鼓讓朝廷那邊知道我軍已按照他們的指令行事了,以此觀望朝廷兵馬的態度。
等朝廷兵馬沖殺進來之時,若只攻李稚然部,我軍便與朝廷兵馬一起誅殺逆賊!
若朝廷兵馬有攻擊我部之態,咱們即刻撤退,不與李稚然真的廝殺。讓李稚然替咱們阻擋朝廷的追兵,而我等則投奔韓文約而去。
再不行便奔韓文約,稍作歇息后投鮮卑而去再謀出路。”
“之前本將軍也跟李稚然提過這事兒,他以沿路有匈奴之地為由拒絕了這項提議。
本將軍想了,他也算是說的有道理。如果咱們這么點兒人去投奔鮮卑扶羅韓,且不論人家能否看得上咱們,只怕還沒到地方就會被于夫羅都吃掉。”
“將軍不必擔心,那匈奴人現在也是自顧不暇不會阻攔我軍。
其部每日承受鮮卑人的輪番打擊,能控制住現有的領土已是不易,怎還有心思來管咱們?
匈奴之地上大多都是曠野荒漠,隨隨便便穿過一支近千八百人的兵馬他們很難發現。
而且他們就算發現也不會來管的,畢竟其部眾因荒野阻隔導致各部軍力其實不強,每個部落那些戰兵根本不會主動出擊,他們也怕偷雞不成蝕把米,抓不住咱們反而被咱們擊敗。若是戰兵被擊潰,其部的牛羊財產可就要被咱們搶走了。”
“如你所言,那便將此作為最后的退路吧。
先差人提前聯系扶羅韓,要他派人接應咱們。
聽聞他最近正在靠近于夫羅部之地的牧場駐扎,算是最方便聯系的鮮卑首領了。”
牛輔與這位親信說完后,便起身道“諸位!存亡在此一戰,切莫顧及先前之誼而放過李稚然。他再怎么說也是狼子野心之輩,就算咱們不算計他,他也該算計咱們了!
先看營外那些鬼鬼祟祟的身影,都是李稚然用來監視咱們的!
所以說,是他不仁也休怪咱們不義。
誅殺李稚然,便在當下!”
“奉將軍之令,斬李稚然!”
牛輔到底還是心存僥幸的,他還是想安安穩穩的投降朝廷,用李傕的人頭換取后半輩子的安穩。
牛輔再怎么說他也是漢人,真的往鮮卑跑他受不了。這落在朝廷手里最多就是一刀砍了他,那落到鮮卑人手里縱使茍延殘喘卻也不一定能活命。
若是鮮卑人被大漢朝廷逼急了,那扶羅韓或許還會給他牛彥圖上點酷刑折磨一番再打包送回大漢,以表自己對大漢的忠心。
若是他不為那些鮮卑貴族所容,還不得被他們算計的死無全尸?
所以說,投奔鮮卑那是下策。上策依舊是投降朝廷,繼續當個涼州豪強。
這也不怪他牛彥圖這么大人了還心存僥幸,那切身利益的事兒,又有誰能真的保持清醒呢?
這又說回那句話,以利誘之、以勢迫之便是如此。
用最切身的利益慢慢的去引誘敵軍將領,再讓敵軍將領的言行影響到全軍。在敵軍全面陷入思想混亂之時,再拋出其他誘餌讓敵軍徹底失去士氣。最后用大勢壓迫他們,迫使敵軍在驚慌之中本能的追隨最有利的方向前進。
而這所謂的“有利”之方向,便是己方提前布下的誘餌。
只要敵軍上鉤了,那便可一戰而定之。
就在斥候回去報信的時候,李傕這邊也展開了行動。
“牛彥圖最近有什么異動?”
“回將軍的話,牛彥圖所部似乎在暗中往內寨調兵。我們安排他的麾下在外寨抵抗朝廷軍,本意是消耗他的兵馬,而這兩日朝廷軍似乎停止了進攻,以至于牛輔所部輕而易舉的就返回了內寨。”
李傕聞言皺眉,他和牛輔雖然都貪婪狡詐,但任誰都不是蠢貨。就算李傕現在是瀕臨失態,但李傕該有的判斷可是一點沒少,牛輔所部的異動被他察覺后李傕當即決定反制于牛輔。
“哼,只怕牛彥圖與咱們作一樣的打算呢。
莫要與他撕破臉,且先傳本將軍令調一支弓弩手埋伏在牛輔的營寨外,沒有本將軍的命令不許擅自行動。
“諾。”
“再讓人請牛彥圖過來,就說本將軍又要事找他商議。”
“可將軍......萬一他不來呢?”
“不會的,我等還未正式開展行動,他未察覺真正的危險是不會不來的。”
李傕本就沒打算用這招做掉牛輔,若來一場鴻門宴只怕能殺了牛輔卻也讓其麾下心腹徹底爆發,李傕要的是全須全尾的投奔朝廷,而非與牛輔部混戰后帶著一身傷痕的寄人籬下。
果然,牛輔來了。
“彥圖兄,最近聽聞你調外寨的兵馬進入內寨,這不知是作何?”
“哦?”牛輔故作驚訝,端著茶碗的手看似下意識的放下,卻不由自主的將手放在了胸前。
典型的防衛姿勢。
“不知稚然兄此話是什么意思?”
牛輔不著痕跡的將手放在了腰間的佩刀上,李傕見狀也不戳穿他只是笑了笑道“這外寨要抵御朝廷兵馬的進攻,若是彥圖兄只求自保將兵馬悉數調往內寨,則外寨不保,外寨不保則內寨失也。
若此營寨為敵軍所破,則隴西郡必落于敵軍之手。屆時你我二人還有什么容身之處,也無可依靠之地了。希望彥圖兄與弟能一心對敵,莫要生了嫌隙。弟愿遣麾下精銳駐防外寨,與兄一起迎敵。
不知兄意下如何,可盡管與弟言說。”
牛輔聞言稍稍放下了心,他以為李傕是擔心他只想保存實力而不愿認真作戰。
“稚然兄莫要擔憂,某非那種不識大體之人。
為涼州將士計,某必浴血奮戰。
前些日子調兵回內寨,當是看將士們廝殺數日軍心渙散,便想著讓將士們進來歇息罷了。
明日某便遣兵馬于外寨列陣,與稚然兄一起迎敵。”
牛輔說完便回去了。
“等牛彥圖將他的兵馬調出城后,咱們就下手!”
李傕知道不能再等了,便當機立斷決定下手。
翌日。
牛輔派遣一千輔兵與李傕的五百多輔兵于外寨屯兵,而這些輔兵身上穿的都是戰兵衣甲。
二人不約而同的做了同一個選擇。
將精銳留在身邊,而遣輔兵裝作戰兵模樣前往外寨。
當雙方的士卒剛出內寨時,李傕便下令關上了寨門。
“兄弟們,牛彥圖欲殺爾等以投靠洛陽朝廷。
我等怎可束手待斃?
且隨本將軍殺那牛彥圖,以他的首級換取朝廷的寬恕!”
李傕召集全部兵馬攻打牛輔營地,而早在外面埋伏的弓箭手瞬間放箭,將牛輔留在營地外的哨兵射殺殆盡。
“沖進去!
斬殺牛輔!”
“斬殺牛輔!”
李傕麾下數千兵馬一擁而上,只用了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便攻破了牛輔營地的寨門。
而當李傕殺入寨中時,才發現牛輔的營地內十分安靜。
“怎么回事?”
李傕皺了皺眉,剛想要人去里面查看一二卻發現迎敵內燃起滾滾濃煙。
牛輔早就率兵馬從后門出去了,此時他調集麾下兵馬從營門外殺了回來,而且牛輔在營內點燃柴火以分散李傕麾下兵馬的注意力。
在火焰和突襲的合力之下,李傕部不由得陷入了短暫的混亂。
李傕這才明白他上當了,原來牛輔也存了要害他的心思,不過為時還不算太晚,李傕所部只有少數前鋒沖進了牛輔的大營,而在外面李傕還留著一支后備隊以及弓箭手。
牛輔方才要先圍攻營內的李傕,并沒有理會外面的這支兵馬。
李傕迅速令麾下將士舉起圓盾結成戰陣,以抵抗牛輔的進攻。
牛輔沒想到李傕部居然迸發出如此的戰力,幾柱香的時間,他并沒有攻破李傕所部的防御體系。
而這就讓后面的李傕部后備隊弓箭手殺的上來。
“放箭!”
李傕所部弓箭手瞬間萬箭齊發,是一瞬間便破開了牛輔所部的陣型。
“牛彥圖!沒想到你這小人居然也存了欲害某家的心思,難不成是要用某家的人頭去換你的榮華富貴?”
“李稚然!你有什么資格來說某?某在你眼中不也是用來換取榮華富貴的工具而已?
既然如此,成王敗寇又有何說?”
牛輔抽刀上前欲砍殺李傕,而李傕也毫不示弱舉起環首刀擋了回去。
就在兩軍廝殺的難舍難分之時,劉和與劉備率大軍開始猛攻營寨。
劉和看了一眼營寨內的火光,他便知道二人已經開始內訌了。
“傳令全軍攻入營寨,正好坐收漁翁之利,可別鷸蚌相爭后,讓鷸吃了蚌再飛走了!”
當劉和與劉備率大軍殺入營寨時,只看到一片狼藉和殘缺不全的尸體。
不見李傕人影。
牛輔已經是尸首分離了。
不一會子,搜尋的士兵便帶回來一封信給劉和與劉備道“司空!車騎!這個逆賊李傕留給二位的書信!”
劉和好奇之下拿過信來看,當即便有些不屑的譏諷道“這李稚然果真是條老狐貍,這都能讓他跑了?”
“賢侄,李稚然說什么了?”
“他說把牛輔的腦袋獻上,他則跑回狄道縣駐防了。希望朝廷給他一個隴西郡守的位子,從此他就忠于朝廷。若朝廷繼續進兵,他就奔鮮卑扶羅韓而去,引鮮卑兵入涼州。”
“無恥!”
劉備皺了皺眉,而后連忙吩咐道“傳信各位將軍,全部都往狄道縣集結,莫要使李稚然入狄道縣!”
“對了叔父,之前扶羅韓等人是不是要在下個月朝見陛下來著?”
“聽聞是有此事,賢侄有何想法?”
“李傕說投奔扶羅韓不可能是一時起意,他作為涼州諸侯有自己的底線,絕不會在鮮卑人麾下茍延殘喘。但他引鮮卑人入涼州之事,或許早有預謀。涼州之地無李稚然的靠山,若想抗衡朝廷,只有引鮮卑人為援是他唯一的機會!”
“賢侄的意思是此番鮮卑人朝見,是要試探朝廷的態度?”
“有可能!”
劉和心中開始擔憂起來了。
那扶羅韓特別會找時機給大漢上眼藥。
之前打匈奴于夫羅的時候,他扶羅韓就趁漢軍糧草不足欲屯兵于夫羅的匈奴部眾。最后還是劉和扶持步度根制衡扶羅韓,才讓他消停了點。
“鮮卑人要真敢來,只怕這糧食不夠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