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為孩子而來
- 重生90:美女房東成了我媳婦
- 筆墨帶刀
- 3157字
- 2024-05-25 12:30:00
烈日當頭,連河邊吹來的風都是熱的。
江嶼三人亭子里躲著太陽,眼睛盯卻著河對岸,眨都不眨。
“李琳,跟我們介紹下當下云寨的情況唄。”
江嶼用了“當下”這個詞,好在放在這句話的語境無比貼合,她沒聽出其中的異樣來。
“云寨因為這道天塹攔著,外面的很少進去,里面人很難出來,那里大多數時候可以說是與世隔絕的。與其他村子不一樣,他們以山寨的形式存在,生活自給自足。”
“不可否認,他們固然排外頑固、無知愚昧、目光短淺等,一切山野刁民的特點他們全都有。可他們也孝順善良、勤勞節儉,有些諸多閃光點。如果你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和認同,融入進去,他們就會把心都掏給你。”
李琳的評價很客觀也很中肯,與江嶼記憶里的印象完全貼合,但他更喜歡用另一種說法去形容這些云寨人——他們有著農民式的狡猾,幼稚又可愛。
二十多分鐘后,六個青中年男人帶著各色的蛇皮袋,出現在河面的鐵索橋上。
江嶼在這邊迎了迎,散了支煙。
“江嶼,給你介紹一下,吳哲云寨小學的老師,也是負責人。”
江嶼招呼一聲。
這人他熟,初言爸爸嘛,老交情了,前世虧欠太多人家太多了。
除了虧欠,這也是他最敬佩的一個人。
吳哲,湘南省師范大學畢業生,也是高考恢復后第一批畢業生。
當面工作分配時,自己主動要求來到最貧窮落后的云寨做老師,這一呆就是八九年,再也沒能離開。
中間在村里娶妻生子,徹徹底底成了云寨本地土著。
這是一個有著堅定信仰和偉大理想的中年男人,其實他能離開的,是他不愿離開。
因為他同樣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他的父親只為一件事情拼命了一輩子,那就是把他送出大山。
而云寨的環境比他老家還惡劣,多少代人靠山吃山,困守在這里。到死也只見過這一方巴掌大的天地。
他們懷著對天地的敬畏,在這里開拓出一片容身之地,頑強的在這里扎根,安身立命,世代相傳。
是,他們沒錯,甚至可以說很偉大。
可時代變了啊,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他們的時代了,后來的孩子們怎么辦?
子承父業不見外面天地嗎?
還是也要和他們的父輩一樣,困守在這里,直到老死?
所以吳哲毅然決然的留了下來。
他不在乎自己偉大不偉大,他只想讓云寨的這些孩子們,以后可以有多一種選擇人生的可能。
江嶼晃了一下神,直到老馬拍了拍他的肩,才回過神來。
“這幾個都是村里過來幫忙的,先不耽誤了,等到了村里有的是時間認識,咱們把東西一起弄過去。”
老馬一會還要趕回永邑縣城,只給江嶼介紹了打頭的吳哲老師,讓其他抓緊時間分包東西。
“你們趕緊把東西分一分,打包好,綁牢點啊,別半道掉河里了。”
幾個村民有些拘謹,認真臉抿著嘴,也不說話,就只顧埋頭干活。
看得出來,他們干這事很有經驗,三兩下手腳麻利的把所有東西都分開打包好,各自背在了背上。
連江嶼和陳汐的私人行李箱和小背包都沒放過,東西是一點也沒給他們剩下。
相互檢查了一遍,招呼一聲,扭頭利落的上了鐵索橋,只留吳哲陪在原地。
“那個,要不我們先走,回去村里再聊?”
吳哲可能剛介紹的時候沒聽清,不知道怎么稱呼江嶼,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老馬見沒給自己留活干,有些不好意思,對著江嶼歉意的露齒一笑:“那個,江嶼啊,本來說好陪著你們進山的,你看這東西他們也沒給我留點,要不我就先回去了,等過幾天運送糧油再來?”
江嶼不以為意,笑著頷首感謝。
“行,今天辛苦你了,老馬。過幾天又要麻煩你再跑一趟,多不好意思,這樣,我們會在云寨住幾天,等你下次來,我請你喝酒,不醉不歸。”
“都是為了孩子,跑多幾趟我都樂意,那就這么說定了,我等著喝你的好酒。”
揮揮手,作別了老馬。
江嶼看著吳哲,滿臉誠懇的請教道:“吳老師,您看我們過河有些什么注意事項,我們都是第一次走這種橋,而且她們膽子比較小。”
江嶼往兩個女孩那邊示意的看了一眼。
吳哲順著目光也看了陳汐她們一眼,了然的點點頭,想了想。
“這樣吧,你打頭,兩個姑娘走中間,我跟在最后面看著,隨時提醒你們。”
“對了,你們沒經驗,必須幫根繩子在腰上,再弄個環掛上面那根鐵索上,人和繩子一起往前走。”
考慮到他們沒經歷過這個,吳哲準備的很充分,解下纏在腰間的長繩。
示意江嶼他們過來排好隊,分別綁在他們腰上,把三個人連成一串。
前后兩節則結成環狀套住上面的鐵索,確認穩妥后,鼓勵了幾句讓他們上橋出發。
有險無驚的過了對面。
五個背著東西走在前頭的村民,已經看不見影子了。
倒是岸邊不遠處多了幾個不認識的人,目光灼灼的望著他們。
也不能說全不認識,至少站在中間抽煙袋的那個老爺子,江嶼還是挺熟的。
可再熟悉,現在也要裝出不認識的樣子。
江嶼讓陳汐和李琳往里走,遠離河邊,自己站在原地等著吳哲。
看著老爺子往地上敲了敲煙灰,背著手笑瞇瞇的帶人向著自己走過來了。
老爺子也是個主動的。
隔著幾米遠,大嗓門就叫了起來。
“是江嶼同志吧,我是云寨村的村長吳德勇,代表全體村民歡迎你們,也感謝你們對我云寨村的幫助,有心了。”
吳德勇年輕時候出山討過生活,普通話說的還行。
“勇爺好,我是江嶼,那邊個子高一點的是我姐陳汐,另一個是永邑縣教委的老師李琳。”
雙方默契下,相互介紹認識了。
這時,吳哲正好從鐵索橋上下來。
“勇爺,你們怎么過來了?”
“貴客上門,我不得出來迎一迎,把咱們村里的態度擺明了么。”
老爺子解釋一句,招呼著江嶼回村。
“江嶼同志,陳汐同志,李琳同志,村里備了酒菜,咱們回去邊吃邊聊。”
“您不用這么客氣,我和吳敬是好朋友,也是您晚輩,叫我江嶼或者小嶼就成。”
江嶼從善如流,挪步到老爺子身旁,邊走聊邊聊。
老爺子待人周到,還抬頭沖陳汐她們喊了一聲。
“女娃子,路遠,山路難走嘞,老師你要是累了就說一聲,咱就停下歇一歇。”
吳德勇是云寨為數不多重視教育的人,這得歸功于他早年討生活的經歷。
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要想讓村里人生活的更好,甚至走出大山,唯有讀書一條路。
他想改變,只不過也僅僅知道讀書好,但好在哪里要怎么去改變他說不上來,加上村民守舊的認知,想改變也有心無力。
所以當面吳哲的到來,讓他很重視,這些年來成了吳哲最有力的支持者。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村里這條件,多數時候連課本都湊不齊,更別提課外書了,教學和學習工具那就更談不上了。
大多數村民家里,連飯都吃不飽,家長還能有多少心思送小孩上學。
在無知、愚昧、頑固的村民眼里,小孩去學校讀書還不如在家里幫忙干活呢,特別是女孩子。
重男輕女的現象哪里都有,但在云寨尤其嚴重。
江嶼猶記得,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好聽點的是這么說的:嫁出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難聽的是這樣:就是個賠錢貨別浪費錢,在家里干一年活就多賺一年。
甚至還有的人家,為了幾百塊錢彩禮,把自己十四五六歲的女兒賣去很遠的地方給人當媳婦。
各種糟粕觀念和惡習,根深蒂固,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多了個吳哲,也施展不開。
所以吳德勇對于江嶼的到來,就顯得特別激動和熱情。
因為有了物質基礎,他們才能看到改變的希望。
云寨村建在老鷹山山腰的一處山谷里,往上爬還得花上半個多小時。
幾人一路聊著天,相互大致都有了一個初步了解。
雖然許如山對他們早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這些東西都是不能暴露的,表面上還是得配合著裝一裝,做做樣子。
“小嶼吶,你們這次來有什么章程沒有?”
“主要就是為了村里的孩子們。怎么才能讓孩子回到學校,是第一步。如何讓他們堅持學下去,是第二步。我知道,想要實現這些遇到的阻力會很大,主要還是來自家庭層面的阻力。”
江嶼來之前就考慮過會遇到拿著問題,心里也有大致的想法,不過這會顯然不是談這些好時機,他也就沒怎么提,只是把將要遇到的主要問題丟出來。
“孩子們肯定是想讀書學習,想去外面看看精彩世界的,有吳老師正確引導他們,我不擔心,所以孩子本身,我們可以先撇開不管,先把家長搞定。”
“另外我還聽吳敬說,你們村還有幾個父母不在只有爺爺奶奶在的孩子,甚至還有一個孤兒,情況屬實嗎?”
江嶼把前世的朋友吳敬拿出來,毫無愧疚感的來回頂鍋。
“屬實,確實有,這樣的孩子一共三個。”
“我想資助這三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