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事調整
- 我徒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 路漫溪
- 4073字
- 2024-04-04 15:39:06
簡而言之,就是徐浪做大老板兼總經理,同時拉崇禎皇帝和王承恩下水,給他撐腰,地下倉庫里幾千石的土豆儲備,就是他最大的資本。
當前,沒有人比徐浪自己,更加適合來主持推廣土豆。
他對崇禎和王承恩的要求也不高。
崇禎出兩萬兩銀子就可以拿到農投公司20%的股份,王承恩出五千兩銀子就可以拿到公司5%的股份。
崇禎猶豫著:
“皇帝親自下場做生意,是不是有失體統?”
聽了徐浪的解釋,崇禎總算明白了公司基地農戶是怎么回事。
但是堂堂大明皇帝,從事商賈之事,這……合適嗎?
既然已經濕了鞋,徐浪只能諄諄善誘:
“別忘了,大明正德皇帝就親自在東夾道兒胡同開設了六間商鋪,為內帑貢獻了一百多年的財源。”
這六間商鋪,直到天啟年間才關閉,認真一算,其實也就是前幾年的事情。
“也別忘了,皇家擁有多少田莊。皇家既然可以向官紳一樣雇人種田,為什么不可以像其他官紳一樣,雇人開店做生意?”
最后,徐浪一攤手:
“理兒就是這么一個理兒。能不能成,就看你的能量,和崇禎皇帝的決心了。”
本來徐浪就不抱什么希望。
是徒弟硬纏著他,要他出主意,他才勉強一試。
崇禎點頭:
“好吧,徒兒試試。”
這個事情,崇禎還沒下定決心,但是必須要先答應下來。
“那么,朝廷節源開流的事情,師父有沒有什么妙招?”
徐浪擺擺手:
“先辦成了皇家農投公司再說吧。”
“如果崇禎皇帝一直是搖擺不定,沒有擔當,什么妙招都沒用!”
“……”
崇禎很受傷。
師父對他,這是有多么不信任啊。
但是他又不想這么的就回去。
因為這一趟過來,收獲似乎有點少啊。
“王承恩說,陛下施政每每受到大臣們的掣肘,師父你能知曉過去未來,不知這滿朝文武之中,誰是良臣忠臣,誰是奸臣佞臣?誰人可堪大用?”
這個問題對于徐浪來說,就比較簡單了。
徐浪抿了一口茶,悠悠道:
“崇禎朝的忠臣,首先還得是那些太監。王承恩陪皇帝一起上吊,曹化淳給草草下葬的崇禎修建皇陵,方正化、高時明、李鳳祥、褚憲章、張國元、高宇順,都是死戰殉國。這些太監都可以放心的用。”
一旁的王承恩聞言,差點想給徐浪磕一個。
一直以來,他們這些太監,都被文臣們所不齒。
甚至全天下都認為,他們這些宦官誤國,當面罵他們“閹狗”的大有人在,想不到仙師會給他們這些太監,如此高的評價。
崇禎連忙默默的記住這些名字。
身處皇宮,身邊沒些可靠的人,那簡直是寢食難安。
崇禎永遠無法忘記,登基前的一晚,他入住皇宮,連水和吃食都是自己帶進去的,因為怕別人給的食物和水有毒,不敢吃。
當晚他是抱著一把劍,一宿無眠的渡過。
皇宮里的勢力錯綜復雜,一不小心,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皇兄的離奇駕崩,就很蹊蹺。
現在有了仙師提供的這些忠誠可靠的太監,往后他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徐浪掰著手指頭,又說出了幾個名字:
“錦衣衛李若璉殉國自殺,忠勇可嘉。”
“李標,范景文,畢自嚴,這些都是可用之材。”
這些人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點,比如,李標太過耿直,范景文太過守舊古板,但是這幾個人的能力都是沒的說。
而且放在明末這個奸臣輩出的大背景下,這些人的氣節,已經算是可以的了。
崇禎一一謹記。
只不過細思之下又是極恐:
“師父,我大明朝堂,難道除了這幾人,其他人都是奸臣佞臣?”
徐浪搖搖頭,他只是不想多說了:
“嚴格的說,忠臣奸臣各占一半吧。只不過,崇禎朝的忠臣,幾乎都不得善終。”
想到這一點,徐浪不禁搖頭嘆息。
聞言,崇禎心中稍慰。
又忍不住好奇問道:
“既然是忠臣,怎么會不得善終?”
徐浪唏噓:
“被生性多疑嗜殺的崇禎皇帝害死殺死的唄。”
“單單是被崇禎直接下令處死的官員,合計起來,就有數百人。由于崇禎搖擺不定,沒有擔當,反復無常,而被害死的官員,更是不勝枚舉。”
其實縱觀崇禎一朝,可謂是人才輩出。
能用的文臣不算少,武將更加有盧象升,孫傳庭,曹文詔,黃得功,滿桂,趙率教,等,堪稱猛將如云。
只不過在崇禎的一波瞎搗鼓之下,那些文臣武將大都死得很慘。
“……”
崇禎再次受到一萬點暴擊。
只不過,此時崇禎也開始了反思。
按照仙師所說的這些情況,歷史上的崇禎皇帝,確實算不上是一個好皇帝。
但是朕既然已經知道了這些過錯,當盡力不會再犯。
聽了徐浪一席話。
崇禎覺得自己總算是不虛此行。
又陪徐浪喝了一會兒茶。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告辭離開:
“多謝師父指教,我一定會把話帶給王承恩的,盡力促成師父交代的事情。”
徐浪不置可否:
“你看著辦吧。”
“不過我提醒你,一定要悠著點,搞不好崇禎會殺了你。”
說實話,徐浪可不敢對崇禎皇帝抱太大的希望。
“……”
崇禎簡直無力吐槽。
偏偏還要感恩戴德:
“謝謝師父提醒。徒兒先回去了。”
徐浪擺擺手,示意徒弟自便。
反正沒看到崇禎的誠意和決心之前,徐浪是不敢輕易出手的。
否則,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呢。
離開了西峪村。
崇禎若有所思:
“大伴,你覺得,朕該不該答應仙師的條件?”
此時的崇禎,還是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同意成立皇家農投公司。
王承恩哪兒敢在這樣的大事上亂說話?
“如此國家大政,奴婢不敢妄言。”
崇禎搖頭。
此事真是有點難啊。
一行人返回皇宮。
當夜。
崇禎做了一個噩夢:
夢中山河破碎,餓殍千里,民變四起,建奴入關,殺得華夏大地血流成河,千里無雞鳴,他走投無路,自縊在了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槐樹上……
“啊啊啊……”
“不!!!”
崇禎猛然驚醒,發出陣陣驚叫。
把侍寢的周皇后嚇得不輕。
“陛下!”
“陛下你怎么啦?快醒醒!”
崇禎雙手撫頭,頭上臉上身上全是冷汗。
不!!!朕一定不能讓那樣的事情發生!
大明一定不能夠亡在朕的手里!
朕絕不做華夏之千古罪人!
仙師的主意雖然阻力重重,看似有點離經叛道,但是為了拯救大明,為了拯救華夏衣冠,朕必須要做。
被夢境一嚇,崇禎終于也下定了決心。
第二天早朝。
崇禎不顧一眾大臣的反對,做出了兩個任命:
擢升太常寺少卿范景文,為刑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參贊機務。
召致仕的南京戶部尚書畢自嚴進京,出任戶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贊機務。
群臣的反對,其實只是反對沒有召他們或者是他們一伙的人入閣。
實際上此時的內閣,只有李標、周道登,錢龍錫三個人,征召的韓爌還沒進京履職,現在加上范景文和畢自嚴,內閣也就六個人,還沒滿編呢。
(PS:明朝內閣的人數并無定制,有時候只有一人,比如著名的獨相葉向高,人數最多的是崇禎時期,一般是七個人。)
“閣臣廷推是祖制,陛下這樣直接任命,不合流程,臣反對!”
“陛下這是亂命!恕臣不能接受!”
“請陛下收回成命!”
“……”
然而崇禎態度之堅決,完全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愛卿所說的祖制,是什么時候的祖制?太祖成祖時期,可有閣臣廷推?”
“自我大明立國,無論太祖還是成祖時期,閣臣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朕遵循祖宗之法,有何不妥?”
一眾大臣頓時啞火。
以前的崇禎,只是太循規蹈矩,但是可不笨,經過徐浪的點撥和提醒,他已經認識到了,“搖擺不定,沒有擔當”是要亡國的。
尤其是經過了昨晚噩夢的刺激之后,崇禎決定要乾綱獨斷一回。
在崇禎的強勢堅持下,任命最終得以通過。
退朝之后。
回到東暖閣,崇禎又下了數道旨意。
命王承恩為提督太監,高時明、李鳳祥、褚憲章、張國元、高宇順,為秉筆太監,曹化淳兼任掌印太監。
同時立下規定,提督太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一個月調整一次,由以上各個太監輪流當值,防止專權。
仙師已經說了,朝堂之道,重在制衡。
崇禎的資質本來就不差,消化吸收之后,立即給來了一個活學活用。
方正化由于出使陜西,回來之后崇禎另做安排。
又調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任貼身侍衛,負責內廷禁衛。
最后,崇禎叫來了將作監監事:
“將朕的這幾個字,裝裱成牌匾!”
這也是徐浪建議要求的一部分。
由崇禎親自題字,裝裱成公司牌匾。
如此一來,徐浪以后做事的阻力,就會小得多。
將作監監事一眼內容,不明覺厲:
“大明皇家農投集團公司”十個蒼勁挺拔的大字,映入眼簾。
監事明明都認得這些字,但是偏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
崇禎這一波操作,立即激起了千層浪。
王承恩數次隨崇禎拜會仙師徐浪,知道內情,受到提拔,除了欣喜,暗中感激徐浪,倒也沒有太多的意外。
但是高時明、李鳳祥、褚憲章、張國元、高宇順,這些人,此時都是太監里的小字輩,有的甚至是剛剛從內書堂培訓出來,突然被提拔為權勢滔天的秉筆太監,簡直就是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兒砸中了。
一個個又驚又喜。
他們四處打聽,為什么會這樣,但是絲毫打聽不到任何頭緒。
曹化淳接到任命,第一時間就過來向崇禎謝恩:
“謝皇爺天恩。”
王振那會兒,太監中權勢最重的,是提督太監,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掌印太監已經成了太監中最權勢滔天的存在。
因為,掌印太監不給用璽蓋章,圣旨就是一張廢紙啊。而且,掌印太監是有駁回圣旨的權力的。
所以漸漸的,掌印太監成了太監第一人。
現在崇禎對他委以重任,曹化淳只覺人生巔峰了,這輩子也值了。
只是讓曹化淳有點奇怪的是。
為何以前皇爺沒有這樣的覺悟,現在卻突然對他和王承恩等幾個太監,同時委以重任?
不知道這里面有什么蹊蹺?
“你陪了朕一輩子,這是你應得的。”
想到仙師說的,他自縊身亡后,只是被人草草埋葬,是曹化淳給了他皇帝的體面,崇禎甚至覺得,他有點愧對曹化淳。
看來仙師說他刻薄寡恩,不是沒有道理。
以前他對曹化淳和王承恩這兩個信王府時期的老人,還是缺乏重視啊。
曹化淳叩首:
“能陪伴皇爺,是奴婢不知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崇禎微微頷首。
也是在做完了這些任命之后,崇禎的心里才覺得踏實一點。
從此以后,自己的身邊,都是忠誠可靠之人了。
“你派人給我盯緊了文武百官,最好能收集到他們貪贓枉法的證據。”
本來崇禎正想找曹化淳呢,現在曹化淳來的正好,崇禎當下給曹化淳做出了部署。
太監廠衛,是懸在百官頭頂上的一把利劍,有這把利劍在,百官才不敢肆意妄為。崇禎一直謹記仙師的教誨。
但是之前呢,崇禎誰都不敢太相信,所以仙師重用太監廠衛的建議,他一直沒有落到實處。
現在好了,有了可靠的人選,他要把從仙師哪里學到的東西,全部付諸實施。
“謹遵圣諭。”
曹化淳領命。
但是心中,愈發的奇怪。
自從清除了魏忠賢一黨之后,皇爺聽信文官們的建議,疏遠了太監和廠衛,但是不知為何,現在又重新重用起他們來?
曹化淳謝恩退出。
但是,他越想越覺得,這里面有古怪。
最終,曹化淳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徑直找到了王承恩。
“皇爺近來大動作不斷,越來越有明君之姿,你一直跟在皇爺的身邊,可知道其中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