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各有算計
- 紅樓:賈璉要做官
- 貓貓永不為奴
- 3064字
- 2024-06-30 16:10:02
夏守忠拿著一份由皇帝親自書寫的圣旨,很快就來到了內閣值守的地方。
內閣眾人聽到夏守忠過來,卻都迎了出來。
首輔何鄉甲看到夏守忠手里的圣旨,便問道:“夏公公,可是陛下有吩咐?”
夏守忠抬了抬手里的圣旨說道:“陛下有一道圣旨,然讓你們用印后明發天下。”
原來是這個事情,內閣幾位還以為是大事呢。
何鄉甲便說道:“夏公公將圣旨交給本官便可。”
夏守忠聞言,將圣旨交給過去,然后便轉身返回來。
對于夏守忠這般行事風格,內閣眾人也見怪不怪,自顧自的拿著圣旨回到了班房。
進去之后,各位閣老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只有首輔拿著圣旨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打開準備用印。
可是還沒等他拿出內閣的印章,圣旨里面的內容就讓他呆立當場。
他以為自己看錯了,便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再次去看。
這下子,他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了。
于是他深吸一口氣,緩解了一下心情,然后對著其他人說道:
“都別忙活了,過來看看圣旨吧。”
一般來說,皇帝發過來的圣旨,首輔那邊蓋章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所有內閣的成員知道。
除非是圣旨里的事情過于重大,或者首輔認為圣旨的內容不妥,便會讓內閣所有人過來商量。
所以,內閣其他人聽了首輔的話,趕緊放下手中的活,全部圍了過來。
等他們都過來,首輔便將圣旨遞過去,讓他們都看了一圈。
看完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圣旨的內容太過于重要,在他們看來也十分的不妥。
因為皇帝傳過來的圣旨,是一份對皇子的封賞的圣旨。
按道理來說,皇帝封賞自己的兒子,不關內閣什么事。
可是皇帝封賞的東西,卻太過于敏感,這不得不讓內閣眾人重視。
在圣旨中,皇帝直接封賞四皇子為秦王,讓其搬入東宮賢德殿。
要知道,從本朝太宗皇帝之后,秦王的爵位配上入住賢德殿,那就是皇子被封太子的前奏。
所以,皇帝的這封圣旨,意義就十分的巨大了。
內閣所有人沉默了好一會,最后還是次輔徐正清出言說道:
“陛下這是選擇四皇子了?”
首輔點了點頭:“看來確實是如此了。”
這時,另一個閣臣說道:“陛下這就不等了?”
他這句話看似莫名其妙,但是內閣眾人都知道話中緣故。
朝野內外皆知,當今皇帝之所以不著急立太子,是因為他在等著皇后或者武貴妃誕下皇子。
如今武貴妃有孕在身,皇帝卻突然不等了。
這讓內閣眾人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想了想首輔突然問道:“你們可知道,近日宮內又是什么事情發生沒有?”
按理來說,首輔詢問宮里的事情,是犯忌諱的,但是現在事涉太子之位,大家也就不管這些細節了。
首輔問完,其余人卻都搖頭。
次輔徐正清說道:“宮里除了清查太監偷賣東西的事情,再沒聽過有其他事情發生。”
何鄉甲聽后說道:“沒有事情發生,陛下為何突然要封四皇子,這有些蹊蹺啊。”
大家都摸不著頭腦,倒是有一個閣臣,悄聲的說道:
“會不會是太上皇的意思?”
這話倒是提醒了大家,所有人這才記起,四皇子一直養在太上皇跟前,也是太上皇最喜歡的皇孫。
以前就有傳言,說太上皇有意讓四皇子坐上太子位。
只不過后來,在涉及到太子之位的時候,太上皇從來都不參合,也沒有替四皇子說過一句話。
所以在朝堂上,朝臣們便不將四皇子當做太子之位的首選,大部分朝臣都去支持二皇子了。
現在看來,太上皇還是支持四皇子的,而且皇帝也不敢違背太上皇的意愿。
眾人想到這里,又有一個疑問出現。
那就是皇帝為什么突然發出這個圣旨。
必然是有什么原因,讓皇帝拖延不下去了,只能選擇封賞四皇子。
而這個原因,十有八九就是太上皇了。
那么,太上皇為何要在這個時候,逼著皇帝這樣去做呢。
眾人想不到具體的原因,但是聯想到近日宮里發生的一些事情,便想到或許是皇帝跟太上皇有了沖突,皇帝為了平息太上皇的怒火,不得不這樣做。
內閣里沒有蠢人,這樣的情況大家都能猜到。
所以過了一會,次輔徐正清就問道:
“首輔大人,陛下的圣旨,該怎么應對,發下去還是駁回?”
何鄉甲說道:“立四皇子,于法不合,有違祖制,只能駁回了。”
大家聽了,又有一個人說道:“可是,這樣一來,陛下跟太上皇都會不滿,我們內閣恐怕難以應對。”
何鄉甲搖頭說:“陛下那里不用擔心,陛下恐怕就等著我們駁回呢,唯一可慮的,就是太上皇了。”
可是得罪太上皇,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剛才那人又問:“若是太上皇怪罪下來,該如何應對?”
何鄉甲說:“如實說就可以了,確立太子,自當遵循祖制,哪有長兄在而立年幼者的。”
首輔定下了,大家也就不再說了。
其實在內閣眾人心中,確實不愿意看到四皇子被立為太子。
這倒不是他們都遵守祖制,而是利益所致。
眾所周知,四皇子母族皆為勛貴,而他本人又是被太上皇撫養。
所以,四皇子天然就比較親近勛貴人家,若是他登基了,自然會重用勛貴。
這不是朝臣文官們愿意看到的。
文官們的主張是,將喜歡讀書,親近讀書人的二皇子立為太子。這也是二皇子在朝中被廣泛支持的原因。
所以,首輔駁回皇子的圣旨,也是文官們的利益所致。
這也是文官們和太上皇之間的矛盾之所在。
所以,皇帝今天突然下發這道圣旨,表面上看是向太上皇妥協。
實際有沒有別的用意,誰也說不清楚。
首輔定了調子,其余人自然就沒什么說的了,轉頭又干自己的事情去了。
首輔卻沒閑著,他先將皇帝的詔書封好,然后寫了駁回的帖子,交給門口的小太監送回去。
然后叫上內閣排位最后的余三思去了他自己休息的小房間。
進去之后,首輔就對余三思說:
“陛下此舉,乃是提醒我等呢?”
余三思不解的問道:“老大人的意思是?”
何鄉甲說道:“這幾日宮里發生的事情,比咱們預料的要嚴重一些,陛下估計是抵不住太上皇了,這才出此下策,目的在提醒我們,若是我們百官還不幫他,他就要順了太上皇的意思,將四皇子立為太子了。”
余三思沒有去想這里面的道道,他只是問道:
“老大人,我們該如何應對。”
何鄉甲想了想說:“如此局面,我們也不能坐視不理了。這樣你現在就回去,想辦法給他們傳個話,就說明天的朝會上,但凡有涉及立太子的言論,一律都攪合了,不能讓他們再提起。”
“下官曉得了。”余三思想也不想準備就走,首輔卻又將他叫住。
“你給他們說的時候,要提醒他們,不要記著上次朝堂上的事情,這次幫陛下,也是幫我等,千萬不能有亂來的。”
“下官曉得了”余三思這次沒有急著走,等到首輔確實沒有再吩咐別的,這才急匆匆的退下。
首輔和余三思的舉動,自然也看在了內閣其他人的眼中。
等余三思去辦事之后,內閣外面等候的各府小廝,也逐漸的消失了幾個。
隨后的半天時間里,京城各處傳遍了皇帝要封四皇子為秦王的消息。
這么大的消息,自然引起各處的反應。
首先就是一直被看作是太子不二人選的二皇子,他聽到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就是砸東西,等砸完了東西然后就是罵人。
好在他還知道輕重,這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房間里進行的。
其次便是四皇子和太上皇這里,這爺孫兩個,此刻在東宮花園的小湖邊上釣魚。
聽到戴權說了此事之后,太上皇輕輕一笑,對著四皇子說道:
“皇帝這是準備將你放在火上烤啊。”
四皇子聽了好似沒有什么反應,只是笑著說:
“皇爺爺又嚇唬孫兒了,有皇爺爺在,誰能把孫兒放在火上烤呢。”
太上皇聽了高興的笑起來,笑完說道:“乖孫,你這話沒說錯,有皇爺爺在,確實沒人能將你怎么樣,可是皇爺爺終究有走的一天,那時候你該怎么辦呢。”
四皇子趕緊說道:“皇爺爺定然萬壽無疆。”
太上皇也不去反駁孫子的奉承,只是說道:“皇爺爺不能讓你沒了著落,所以皇爺爺讓你去做這個太子,你怎么想啊?”
聽了這話,四皇子神情有些僵硬,好在他回答還是很快的
“皇爺爺讓孫兒做什么,孫兒就去做什么。”
太上皇聽了,很是滿意,說道:“那明天的朝會你就再去看看,想必熱鬧的很。”
四皇子很機靈的問道:“皇爺爺,要孫兒將朝堂上的事情記下來嗎?”
“不用計,明天的朝堂亂糟糟的,沒什么可記得。你去了只是看看,感受感受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