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始名士》:阿公阿公駕馬車
- 人生如逆旅:魏晉名士的風度與精神
- 蕭華榮
- 1520字
- 2024-03-29 18:06:22
主要人物
何晏(字平叔,190—249年)
王弼(字輔嗣,226—249年)
夏侯玄(字太初,209—254年)
主要活動時間
魏明帝 曹叡 景初三年(239年)
魏齊王 曹芳 正始十年(249年)
尖厲的朔風裹著雪花,呼嘯著,撕扯著獵獵的軍旗,為本就迅疾的“追鋒車”更助一臂之力,風馳電掣般駛向京都洛陽,一點兒也沒有凱旋歸來、班師回朝的從容。是的,司馬懿無法從容,皇上曹叡前后不一的兩封詔書使他大惑不解,心急如焚。長話短說。去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反,自稱燕王,投靠孫吳,朝廷派兵前往平定未果,益發助長了他的氣焰。今年正月,曹叡從西線召回年已花甲的老臣司馬懿,說是只得有勞他了。司馬懿當然不能推辭。曹叡問他需多少時間,他說去一百天,戰一百天,回一百天,中間休整六十天,估計正好一年。現在已是年底,大軍已回到洛陽東北方向的汲縣,再有幾天行程便可抵京,和預想的時間差不多。
據說當時社會上流傳著一首童謠:阿公阿公駕馬車,不意阿公東渡河,阿公東還當奈何!
“阿公”,據說是指司馬懿,他早已登上三公之位,那么不用說,“馬車”即追鋒車。這歌謠是順著司馬懿的政敵的心理唱的,他們本以為他會去西守長安,誰知他竟渡過黃河,回到洛陽!古人認為童謠常常逗漏出某種神秘的天機,那么這無忌的童言,也許真的成為政敵們的惡讖?
見到曹叡已進入新的一年,景初三年(239年)。他果然病入膏肓。看到司馬懿他非常激動,淚流滿面。司馬懿也很傷感,畢竟是十多年的君臣,何況他還只有三十六歲!
他說:“我之所以忍著不死,就是為了等待你啊。現在看到你,我放心了。”說著叫過一個孩子,那是齊王曹芳,又向站在旁邊的大將軍曹爽點點頭:“這孩子,就托付給你們二位了。唉,他才八歲呀!……”說著,泣不成聲,又叫曹芳抱著司馬懿的脖子亂啃,弄得司馬懿也心中酸楚,老淚縱橫,說:“陛下放心。陛下尚記得先帝當年把陛下托付給老臣幾個嗎?老臣必當盡心盡意,一如既往!”
從曹叡的話里,他已聽出是讓他與曹爽輔佐曹芳。假如將來有政敵,他隱約覺得就是曹爽了。因此他講這話的時候,瞥了曹爽一眼。這一眼是大有深意的。
原來司馬懿的特點是:老。他年齡老,資格老,由此也帶來了老練,老到,老辣,老于世故,老謀深算,當然也老奸巨猾。過了新年,他已六十一歲,那個時代活到這個年齡的不很多,何況他還會活下去。前面說過,在曹操時代他已嶄露頭角,對“三馬食一槽”之夢曹操始終未能釋懷,一再叮囑太子曹丕要提防他。幸虧他極力巴結曹丕,成為曹丕的心腹“四友”之一。后來曹丕篡漢做了皇帝,即魏文帝,他也受到重用,成為朝廷重臣。
曹丕去世時只有四十歲,把自己的兒子——就是眼前這位也已氣息奄奄的曹叡,托付給了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現在這些顧命大臣,只剩下司馬懿一個了。其中的曹真,便是曹爽的父親。司馬懿所以意味深長地看他,大概是在提醒他:不要忘記,我是你的父輩。
司馬懿能夠位極人臣,主要并不是因為他的資歷,而是因為他的能力,他的深謀遠慮,雄才大略。他為曹家做了許多事情,立了許多功勞,其中犖犖大者有三:一是擒殺了由蜀投魏,極受曹丕賞識,后又圖謀叛魏歸蜀的大將孟達;二是成功抵擋了諸葛亮的六次北伐,使之“出師未捷身先死”,抱恨病逝在五丈原;第三就是這次平定公孫淵之叛。可以說,司馬懿輔佐了曹氏三代,現在輪到第四代了,所以《三國演義》稱他是“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
白居易有詩云:“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其中說到西漢王莽,他平時極其謙恭,后來卻篡奪了皇位,真是人心難測!我們也可以說,假使司馬懿此時就死去,安知他在歷史上不是諸葛亮那樣的忠相,受人景仰?看來壽命長短,有時也是焉知禍福的。
他沒有死,死的是魏明帝曹叡,登基的是年幼的齊王曹芳。于是司馬懿一伙與曹爽一伙,一邊是功臣,一邊是宗室,便拉開了爭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