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調一個守門小兵來長安
- 父皇敢撬楊玉環(huán),我奪你江山
- 羅詵2
- 2215字
- 2024-04-17 17:10:39
李琩本來不想管這事兒,但是眼見裴耀卿一批人顯然是要跟自己剛到底了!
既然這樣,那就別怪我客氣了!
李琩直接硬懟裴耀卿:“裴侍中此言差矣!”
“什么叫一無所知?是覺得本王身為益州大都督、劍南道節(jié)度使,濫竽充數、不學無術,瀆職了嗎?”
李琩此話一出,眾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話分量很重啊!
裴耀卿其實剛才也只是一句氣話。
畢竟今天李琩著實大大驚嘆到所有人了!
身為太子的擁躉,極度不希望國家因為爭奪太子之位而出現動蕩的裴耀卿,不想李琩再出任何風頭,安安心心地回去當個好色親王就行了。
在接連受到李琩的打擊之后,裴耀卿情緒也有些混亂。
情急之下,是真不希望李琩在軍機大事上指手畫腳。
所以剛才失言了。
而李琩顯然被裴耀卿這話給激怒:給你臉不要臉是吧?
好!那就趁著這個機會,我也把自己的地盤給攏一攏!
李琩對著李隆基拱手,改了稱謂:“陛下,雖然微臣一直身在長安,與益州從未有絲毫聯系。”
“不過對于此番吐蕃進軍漢州,微臣有一計可使吐蕃退軍!”
“同時,也能在吐蕃人身上撈一點好處。”
李琩近段時間所作所為,的確讓李隆基對他改觀了不少。
現在聽李琩這么一說,當下便笑著詢問:“既然如此,快快說來,你有何計能退敵軍!”
李琩依舊顯得很謙虛,他說:“首先讓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率兵出戰(zhàn),以王忠嗣為先鋒,攻打吐蕃新城,圍魏救趙!”
李琩話音落下,兵部尚書聽后連連點頭。
圍魏救趙這一招,的確很好用!
而且在幾天前,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就已經向上請示,要攻打吐蕃新城。
杜希望他們早早就做好了準備,就等皇帝一句話。
只不過,李琩讓王忠嗣做先鋒,這是著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計。
因為誰都知道,王忠嗣是皇帝的養(yǎng)子。
與忠王李玙從小一起長大,關系極為親厚。
但是王忠嗣跟李琩卻沒有半丁點的往來,甚至可以說他們兩個根本就互不認識,未曾見過面。
李琩讓王忠嗣當先鋒,只能說完完全全是從戰(zhàn)略方面的考量。
因為王忠嗣這個猛將,的確是擔任先鋒的最佳人選!
這一刻,兵部尚書看著李琩的眼神,也發(fā)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他心中感嘆,這壽王似乎跟傳言當中的不一樣啊。
其實,這次吐蕃進犯漢州,也是常規(guī)操作。
他們最多也只是在邊境打上幾架,掠奪一些物資就會撤回去。
李琩無論做出怎么樣的決策,在大方向上都不會產生太大的變故。
李隆基本來對自己的兒子猜忌就多,李琩這個時候,如果說出任何一個與他們武家有關系的武將,李隆基會直接一票否決!
甚至對李琩的好感也會急劇下降。
但李琩居然說出了王忠嗣,這就不一樣了。
因為李隆基最清楚,王忠嗣跟李玙關系好,與李琩的確從來沒見過面。
李隆基連連點頭,對李琩稱贊了兩句,隨后又說:“還有呢?”
李琩道:“還有便是加強益州的防范意識,無論吐蕃人是來漢州打秋風的,還是試探的性攻擊的,雖然大體上不會有影響,但最終受苦的還是咱們大唐的邊境百姓!”
“這益州太守,身在其位不謀其政,屢次讓吐蕃宵小欺凌邊境。讓我大唐邊境百姓,一直飽受苦楚!”
“泱泱大唐,國威何在!?”
李琩的音調提高了不少,也讓眾人看著他的目光,屢次發(fā)生變化!
特別是兵部尚書,他本就不是“兩不沾”,屬于中間派系。
可這個時候,就跟發(fā)現金子一樣,兩眼泛光地看著李琩。
李隆基也是微微點頭。
李琩便宜老子點頭,旁邊人沒有反駁,繼續(xù)說:“故而,微臣建議尋一位在邊疆成長,文治武功都不俗的人才擔任益州太守。”
李琩這話說的也沒毛病,因此也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李隆基詢問李琩:“你是否早有人選了?”
李琩點點頭,他說:“此人名叫郭子怡,現任九原太守。”
“他長期對抗突厥人,在屯兵防守,治理民生方面有奇才!”
李琩本來就是益州大都督,名義上,他的確可全權負責益州。
因此,也沒有人反對。
只是眾人心里頭都有個疑惑。
這郭子儀是誰?
為何從來沒有聽說過?
而且九原遠在北境風沙之地,跟武氏也沒有任何關系啊!
李琩這時又補充了一句,他說:“余外,微臣還想調一個人來長安。”
把人調到長安來,就有些奇怪了,
眼見眾人一個個把目光投向自己,李琩說道:“此人名叫封常清,是安西都護府胡城的一個看守城門的小兵。”
守門小兵?
剛才對于李琩的決策,李隆基并無異議,但是突然跳出這么一個守城門小兵,就讓李隆基覺得很納悶。
同時,也本能地察覺到這里頭不太尋常。
于是,他就問:“這封常清又是何人,為何要把他從如此偏遠的地方調到長安來?”
其實,李琩對于這個決定已經想了很久了。
原因是裴萬山的存在,讓李琩意識到。
如果要繼承“李氏家族傳統藝能”之“玄武門信仰一躍”,自己身邊必須要有一個能打仗,而且還能出謀劃策的武將。
然后,慢慢的把他塞進金吾衛(wèi)之中!
而這個人最好現在是個白丁,出生一般,沒有深厚背景。
李琩思來想去,大唐名將之中,只有封常清最符合這個條件!
只不過,封常清現在身處的地方,在安西都護府的胡城。
那相當于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實在太遠了!
要把他給招過來,就不可能避地調高力士的耳目。
必須得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否則,以李隆基猜疑的性格,肯定會出大事!
而現在,對于李琩來說,理由有了。
李琩故意做出有點不好意思的狀態(tài),伸手抓了抓后腦勺,然后說。
“這封常清啊,別看他是個小兵,但是會武文弄墨。他曾寫過這么一篇詩文,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李琩此話一出,旁邊幾個大臣不由自主地發(fā)出感慨。
“好詩!”
李琩同時也在心里頭不停地向王維道歉。
維哥,抱歉抱歉!這首詩看來你今后沒得做了,不過你放心,你應該也沒機會去被貶去西域犒賞將士,也沒機會不出這首詩。
等以后,我一定讓你大展抱負!再給你續(xù)個年輕漂亮的娘子!(注①)
注①:王維妻子離世之后,再沒有續(x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