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琩炸毛
- 父皇敢撬楊玉環,我奪你江山
- 羅詵2
- 2270字
- 2024-04-17 17:07:32
他這一番話,讓旁邊兩個與他一樣身穿紫袍的男人臉色極其難看。
其中一人,李琩見過了是,侍中裴耀卿。
而另外一個,則是中書令,張九齡!
他們彼此對了一個眼神,均閃過一絲無奈,和大勢已去的感慨。
這次以裴成忠為矛頭,直擊李琩,其實真正目的是想要把太子從大理寺的監牢里給放出來。
結果沒想到偷雞不著蝕把米,又讓李琩在皇帝面前秀了一把!
正當二人有些垂頭喪氣,冥思苦想要如何扳回一局的時候,李琩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動作。
他對著李林甫說:“李相公這話說的就有些過了,這個活字印刷術啊,其實并非我所創,真正的創造者乃是父親!”
大臣們一個個用一種很奇怪且詭異的目光,看著李琩。
這壽王拍馬屁的功夫還不到家啊!
現在就連皇帝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只要不眼瞎,都看得出這印刷術跟他沒有任何關系。
同時,他們也很好奇,壽王和李林甫看上去好像不怎么對付啊?
李林甫剛剛當上禮部尚書沒多久,就拜了宰相,與裴耀卿,張九齡三人平起平坐。
而對于這李林甫的發際,私底下就有很多人在議論,他是借后宮武惠妃的勢力才起來的。
可以說李林甫是李琩當上太子的一大重要保障。
而現在李琩卻直接開口懟他,這里頭的貓膩,就有點意思了。
李琩這一番話讓李隆基頓時笑逐顏開,胸前的那個牌子數值終于停止了下降。
呼,好險!
李琩發現,每次面對李隆基,真的是個很費腦子的麻煩事!
剛才李林甫當面夸贊,李琩就發現李隆基的好感就降了10個點!
這李隆基的疑心病著實很重!
不過,現在一聽到兒子把功勞歸到自己頭上,他笑逐顏開,趕忙問李琩:“十八郎,這話從何而起啊?”
是人都愛聽好話,特別是李隆基!
李琩笑著說:“父親日理萬機,家中兄弟姊妹甚多,忘記了也屬實正常。”
“但是孩兒自幼就在宮外長大,謹言慎行、謹小慎微,與父親見面次數少之又少。”
“每一次與父親相見,那些畫面對于孩兒而言都是刻骨銘心、猶在眼前。”
“孩兒記得七歲那年,在書房當中練了幾個月的書法字體,興致勃勃地拿給父親觀看。”
“當時二哥半路攔住,聲稱不認得孩兒,等孩兒稟明了身份,他卻說孩兒是撿來的,就把孩兒的字撕成了粉碎。”
“恰好父親經過,見到此舉責備了二哥,并且說了一句,‘碎了那就拼湊起來,也是能看的’。”
李琩向眾人娓娓道來一個他編的故事。
沒錯,就是現編的。
可是現在李隆基就在興頭上,李琩可以說是把一個功在千秋的大帽子,直接拱手送給李隆基。
這個時候,誰要是敢跳出來說這故事是假的,是李琩有意中傷太子。
哼哼,估計明天整個人就不用上朝了。
李琩這招一石二鳥,還辛辛苦苦地從眼角擠出了半滴鱷魚的眼淚來。
李隆基那叫一個感動啊!
沒想到自己當年隨口說的一句話,他自己早丟到爪哇國了,兒子居然記得這么牢!
甚至還為此造了一個功利千秋的活體印刷術來!
李隆基龍顏大悅,對李琩進行了一系列的夸獎。
而旁邊的張九齡、裴耀卿等人,個個垂頭不語,喪眉搭眼。
暗嘆:太子大勢已去!
然而,更讓人沒有料到的是,李琩這時候又玩了一招!
他突然對著李隆基拱手行了一個大禮,隨后說:“父親,雖然說太子打小就跟孩兒不對,但父親說過,男兒胸襟要廣闊,方能成為人杰。”
“這活字印刷術能夠問世,太子也功不可沒,父親讓太子也能沾沾光,讓他從大理寺的監牢里出來吧。
李琩這一番話,讓旁邊眾多大臣一時間根本就摸不著頭腦!
李林甫也好,裴耀卿、張九齡也罷。
誰都摸不清楚,李琩究竟在想什么!?
他到底是愚蠢,還是聰明?
無論從誰的角度來說,這個時候,把太子拉下水對李琩來說只有好處!
李隆基聽后,臉上依舊帶著笑容,可是對李琩讓釋放太子這句話卻沒有做出回應。
仿佛跟沒聽到似的。
他當場宣布,這活字印刷是他和李琩父子二人所創,即刻推廣到大唐全國!
李琩看著坐在高位上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李隆基。
心里頭只有一句話:看樣子當皇帝得有個必備的被動技能。
那就是不要臉!
李隆基這邊興致高昂,李琩明顯看到高力士胸牌上的仇恨值,那是不斷地降低!
嚯嚯!
李琩只感覺現在無比刺激啊!
因此高力士牌子上的數值,眼看著快要突破500大關了!
這時候,宮殿外頭有一份八百里加急,被人送了進來。
本來國事跟李琩是扯不上什么多大關系的。
他就打算站在旁邊隨便聽聽,等散了朝會,就回家找三位娘子玩耍。
打卡新的地點,研究一下新的姿勢。
然而李隆基在看了八百里加急之后,“砰!”的一下,就重重砸在了案上。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直到這時李隆基忽然朝著李琩開口,他說:“十八郎,吐蕃派兵攻打漢州,你做何感想?”
李琩的眉頭微微挑動了一下。
他在心里閃過個念頭——這關我迪奧毛兒?
哎?
等等!
李琩很快就反應過來。
不對!
漢州就在益州啊,我是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史,吐蕃人這是打到我地盤了!
其實吐蕃人騷擾大唐邊疆是常有的事。
一般情況下,他們長期騷擾河西隴右地區。
益州雖然也是他們經常鬧騰的地方,但是用兵量相對比較少,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李隆基問這話,其實是在考驗自己兒子。
李琩雖然被皇帝封了一個益州大都督,可也只是遙領。
平時壓根就顧不上那邊,就是真把仗打起來了,和他也沒有多大的關系。
朝中大臣們,也自然不會把從小就錦衣玉食、對邊疆事情一無所知的李琩,也納入考量的范圍。
不過李隆基正在興頭上,而且平時極少上朝議事的立場也在。李隆基就嘗試性地詢問李琩,想看看李琩是什么反應。
本來李琩也不想鋒芒太露,隨便找個借口,說自己不懂軍事推脫掉就好了。
可是裴耀卿這批人,著實有些不知好歹。
李琩都已經出口向皇帝求情,讓太子從監牢里出來。
他們倒好,非但不領情,裴耀卿在李隆基話音落下,居然直接開口說:“陛下,壽王遠在長安,對益州一無所知,此事還是由兵部來商議吧。”
李琩當場就炸毛了!
你大爺的!
你們自己商議就算了,干嘛還順道詆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