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高原上的小向導
  • 劉黎瓊
  • 1191字
  • 2024-03-26 17:02:21

致小讀者
愿你們心懷夢想、勇攀高峰

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江春

當翻開這本書,看到作者將我們科學家群體不畏艱難、勇攀科學高峰的事跡,用生動感人的故事形式,講給我們的孩子們聽,我感到很欣慰。作為一名終生奮戰在科研一線的工作者,我對故事當中野外科考的艱辛和努力戰勝艱辛、最終取得豐碩成果的愉快,感同身受。

1958年,遵照我國真菌學奠基人之一戴芳瀾院士關于填補地衣學空白的主張,我奔赴蘇聯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地衣學專業;1962年回國后,我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從事地衣學研究的科研人員。雖然單槍匹馬,但我對開創地衣學新局面的熱情不減,渴望發現中國自己的地衣區系。唯一的辦法就是:親自去摸索,去探察。

自1963年初夏只身前往陜西秦嶺太白山開始,我野外科考的足跡遍及祖國大地。太白山小廟的暴雪,貴州梵凈山山頂臨時帳篷外的暴雨,云南麗江突遇野豬群,蒼山上獨自度過除夕夜的孤單,西藏科考時嚴重的高原反應……種種艱辛,不勝枚舉。

印象最深刻的那次,是1966年我第一次前往珠穆朗瑪峰地區考察地衣。我們背著一袋干糧,頑強地爬到海拔五千多米的地方扎營,住了兩個星期。那兒空氣干燥,含氧量還特別低,晚上睡覺時閉著的嘴,第二天早上就張不開了,用舌頭怎么舔也舔不開。等終于用力張開,嘴上就掉下來一層皮,嘴唇血淋淋的。那時條件雖然惡劣,但就在那次我發現了“珠峰石耳”,一個世界范圍內此前從未被發現的地衣品種,這足以抵償所有的辛苦。

我一直堅定地認為,科學家要敢闖敢干,不要害怕困難和挑重擔,要敢于探索無人區,敢于填補空白。我越來越相信,世界不會辜負那些不畏艱苦、銳意進取的人。

當我拿到《高原上的小向導》這本書的樣稿,讀到書中科考人員跋涉高原野外考察的故事時,自己那些年參加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記憶也再次浮現眼前。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那次青藏綜合科考,是對青藏高原進行的首次且全面的綜合性考察,在中國科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考察覆蓋三十多個專業,隊伍規模達到四百多人,把西藏自治區從東往西,由南向北,細致地梳理了一遍。其規模之大、成果之豐厚、考察之艱辛,非常值得人們銘記和講述。

現在的科研條件好太多了,我們那時的種種艱苦早已成為歷史,但科學家精神作為無數科學家用時間、意志甚至生命萃取出的群體智慧和品質,永遠值得孩子們去感受、體會和傳承。

期待孩子們能在這本書中感受到那種“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從而心懷夢想,投身科學,未來能從我們手中接過重任,為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魏江春簡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地衣真菌學家、我國地衣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孢子植物志編研工作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

見到有人來,還是當地人,他的眼里頓時放出光。

馬好像意識到了什么,突然向后一踢腿,一撅屁股,我沒防備,直接被甩在地上。

蘇叔叔一邊觀察著感興趣的每一株樹木……一邊采集必要的標本。

除了腳底涼氣森森,我走得比在平地上還要正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彭水| 山丹县| 城步| 柳河县| 定远县| 兴宁市| 临朐县| 利津县| 铜梁县| 登封市| 来安县| 玉屏| 潍坊市| 凤翔县| 布尔津县| 石林| 甘孜县| 永州市| 孙吴县| 南开区| 花莲市| 元阳县| 柞水县| 康定县| 西乡县| 新余市| 江口县| 灵寿县| 新津县| 合江县| 尉犁县| 兴城市| 涪陵区| 正定县| 锦州市| 界首市| 怀远县| 莱芜市| 通渭县|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