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孫承宗回來了
- 我就是天啟皇帝
- 流火妖刀
- 2138字
- 2024-04-23 20:18:26
又等了兩天,孫承宗終于交接完畢了遼東的事務,將整個遼東戰局全部托付給熊廷弼,而回到了京師。
朱有教早早就派人在京師外面的十里亭攔截,提前將孫承宗給接到了宮中。
又讓苦心等著黨魁回來做主的錢龍錫、劉鴻訓等人撲了一個空。
但是他們的心里卻都非常高興。因為皇帝這種接見方式,代表了對于孫承宗的重視和親近。
而孫承宗是東林黨現在在內閣上的代言人。對孫承宗重視,就間接代表東林黨依舊在皇帝心中很有分量。
也就說明之前的打壓和牽制,并不是為了搞垮東林黨。
依舊是弘德殿。
孫承宗是皇帝的老師,在皇帝還在東宮的時候,孫承宗就擔任著東宮的佐屬官職。皇帝登基之后,孫承宗更是跑前忙后,全心全意幫助皇帝做事。
包括之前對皇帝的日講,天啟就曾經說過“我偏懂他講”。只有老孫的講課,皇帝才愿意聽。
從朱有教這里來看,孫承宗是一個愿意為大明做實事、還能做成大事的人才。
而且對大明、對皇帝更是赤膽忠心。
所以雖然朱有教要稍微壓制一下東林黨,但是對于孫承宗的到來,還是要做足禮數的。
弘德殿門口,朱有教親自等在這里。
孫承宗一露面,朱有教就快步迎上去,一把扶起準備行禮的孫承宗:“先生遠赴遼東,辛苦了!”
孫承宗微笑道:“為大明做事、為陛下分憂,都是臣等的分內之事,何談辛苦?!”
朱有教請孫承宗進入弘德殿,坐下喝茶。
孫承宗仔細看了看朱有教。
幸虧長得一模一樣,又經過幾年時間沒有照面。
要不然朱有教這次就有露餡的可能。
兩人寒暄了幾句,孫承宗感嘆地說道:“老臣不在的時候,聽說那魏忠賢伙同客印月威逼陛下,試圖挾持陛下以控制朝堂。”
“陛下雷厲風行、果斷出手,將之除滅,真是有明君風范!”
自己的學生能夠弄出來如此的成果,這也是作為老師的驕傲。
朱有教謙虛地說道:“國之大事,唯名與器,不可假手他人。”
“這也是先生當年的教誨!”
這句話出自《左傳》,歷來都是皇帝必須要知道的原則性問題。
“先生,雖然遼東形勢危急,但是兵部尚書空缺,朕也需要先生回來再朝中幫朕一把。”
“所以朕才會將先生請回來。”
孫承宗說道:“熊廷弼此人眼光長遠、有膽有識。正是經略遼東的最佳人選。”
“老臣回到兵部,正好可以幫熊廷弼坐鎮后方,處理雜務。”
“也是為國出力,陛下不必多慮。”
朱有教將身子探近了一些,問道:“孫先生,如今的遼東,究竟是個什么情況?”
孫承宗整理了一下思路,對朱有教說道:“陛下,奴酋拿下廣寧之后,并沒有繼續占據這里,而是將前線后撤,放棄了剛剛到手的幾座本不利于他們防守的城池。”
“而奴酋自己,則是將偽都設置在了沈陽。”
“現在因為武之望那邊只知道固守,不懂配合、也不知兵機,所以登萊、天津方向都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
“只有遼東一路的話,臣覺得只有廣布堡壘、步步為營地堅守。”
“先守而后戰!”
朱有教說道:“武之望確實不適合坐鎮一方,更不適合指揮大軍作戰。”
孫承宗說道:“登萊方面,最好還是袁可立坐鎮,他無論戰機把握,還是排兵布陣,乃至用間招降,都是一把好手。”
“還有沈有容,此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要論起水師調遣,無人可比。毛文龍也對此人很是敬畏,從不敢有半分逾越。”
朱有教笑道:“孫先生放心,朕其實已經下詔請袁公復起了。”
“實不相瞞,當初搞垮閹黨,就是袁公參贊并坐鎮城中指揮的。”
孫承宗長出一口氣,說道:“如果袁可立愿意復起,則沈有容必定愿意重新出山。”
“這樣一來,遼東方向有熊廷弼正面抗衡,登萊側翼有袁可立配合牽制、攻敵必救,建奴在軍事上已經無能為也。”
“只是熊廷弼得罪人太多,還要陛下多多支持才是。”
朱有教說道:“這個無妨!”
“孫先生,遼東如今最缺的是什么?戰馬?還是火銃?”
孫承宗搖搖頭說道:“遼東眼下最缺的,其實不是這些。”
“臣在離開遼東的時候,已經將之前王化貞賠進去的輜重、火銃等都給補充了一大批。”
“戰馬也有所補充。雖然及不上最盛時期,但是應該也夠用了。”
“前線最缺的,是軍餉!”
朱有教問道:“缺多少?”
孫承宗說道:“臣離任之時,曾經跟熊廷弼一起合計過,遼東這幾年連年大戰,將士們出工出力,還有很多人丟掉了性命。”
“但是軍餉卻是每年都拖欠。”
“臣既然管了兵部,在回來的路上也曾經多次調閱兵部檔案。”
“臣發現,不但遼東,整個九邊都在欠餉。”
“但是一共欠缺多少,還要問戶部尚書李起元。”
朱有教皺起了眉頭:“將士們在前線奮戰,但是卻連年欠餉。”
“如此下去,可是打擊士氣之舉。”
如果魏忠賢沒有被打倒,就會在明年的天啟六年徹底成為一人之下的存在。
再然后,九邊的欠餉會更多。
魏忠賢時代欠餉最多的是薊鎮,所以后金幾次入關劫掠,在薊鎮這天路上都是遇到抵抗最輕微的。
欠餉會傷士氣。
所謂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朱有教知道這事兒的重要性。
“孫先生,朕隨后就專門召見李起元。”
“只是現在,朕準備和孫先生先說一說兵部下一步的事情。”
現在五軍都督府還處于整頓重組階段,就算按照張維賢的計劃,也至少要一個月。
一個月之后就算整頓重組完畢,也要補充人員、熟悉職能、制定一些必要的規章制度。
暫時來說,兵部的職責還是很重的。
但是朱有教準備再給兵部加點兒工作。
那就是,辦一個培養新式戰陣指揮人才的學院出來。
時代變了,過去那種武將選拔方式已經過時了、落后了。
現在的大明邊軍,熱兵器已經達到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配置比例,以后的占比只會更多。
朱有教要想快速發展,就要未雨綢繆、提前把相關事宜納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