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檢的角度看來,皇帝確實有很多的不對勁之處。
甚至整個后宮都有問題。
朱由檢雖然年紀小,但是并不傻,反而還以聰慧著稱。
不然一個周歲才十四歲的人,怎么會想出來用徐應(yīng)元做貼身太監(jiān),還主動選擇了信佛的惠王的舊王府居住呢?
天啟自從五月十八日傳出來落水的謠言之后,沒多久魏忠賢流出來辟謠了。
說是當天高永壽和劉思源兩個小宦官,偷偷在湖中劃船玩,結(jié)果船翻落水死了。
魏忠賢說天啟當時沒有在船上,天啟好的很。
但是接著就是天啟一連幾天都沒有露面。
等到皇后張嫣和朱由檢一起找魏忠賢要人,宮內(nèi)宮外開始不穩(wěn)的時候,天啟又出現(xiàn)了。
一天之內(nèi)去了內(nèi)閣、坤寧宮、司禮監(jiān)。見了這么多人,就是不見朱由檢。
最后朱由檢還是讓徐應(yīng)元去攔截圣駕,進獻書法作品,這才算是“交流”了一下。
接著皇帝就突然要求惠王、桂王、瑞王趕緊之藩,讓朱由檢也趕緊搬出來住。
三個王爺之藩,也算是有理有據(jù)。
朱由檢要納妃,要獨立,也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是,皇帝從五月十八日那天開始,就沒有再接見過朱由檢。
在之前,天啟可是經(jīng)常會叫朱由檢一起玩兒的。
還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之前皇嫂張嫣還經(jīng)常找朱由檢,要求朱由檢借著覲見天啟的機會,好好規(guī)勸一下皇帝。
但是現(xiàn)在張嫣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也沒怎么找朱由檢了。
說是忙著給朱由檢選妃,但是朱由檢至今也不知道選妃的事情進行到哪一步了。向來賢惠有禮的皇嫂張嫣,變得有些神秘了起來。
朱由檢的選妃大事八字還沒有一撇兒,但是皇帝卻又立馬納了一個新的妃子。對比很是鮮明!
這些事情,處處都透漏著詭異。
朱由檢很擔心,他的兄長是不是遇到什么大麻煩了,才會突然變得這么不正常!
如果是別的人,估計也不會這么敏感。
但是朱由檢是皇帝在血緣關(guān)系上最親近的人,也是最應(yīng)該對于皇位避嫌的人,所以朱由檢凡事不得不多想。
董其昌捋著白胡子愣愣地坐了很久。
他不是一個擅長權(quán)術(shù)手腕的人,但是他卻是一個活了七十多年的、在朝堂見多識廣的人。
“所以說,殿下選中臣來作為王府師友之一,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朱由檢低垂著頭說道:“董公德高望重、經(jīng)驗豐富。朱由檢之前跟隨董公學書法,領(lǐng)悟良多。”
“就算沒有這次皇兄之事,董公也是我王府師友的首選!”
董其昌笑了起來:“殿下請放心,只要陛下有召見,臣必定幫助殿下完成任務(wù)!”
朱由檢再次深施一禮:“有勞董公。”
“董公大德,朱由檢沒齒……”
董其昌止住話頭,嚴肅地說道:“殿下不用如此,董其昌身受國恩,以淺薄的書畫之才,竟能長期身居高位。”
“先是奉旨督修《神宗實錄》,又能步步高升。現(xiàn)在又得殿下厚愛,被調(diào)回京師。”
“董其昌也不是不知好歹之人!”
董其昌已經(jīng)做好了面見皇帝的準備。
而此時的朱有教,則還在苦苦思索著下一步的行動。
“宮中暫時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動的地方了,只有等魏朝和曹化淳秘密進宮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朱有教把腳翹在乾清宮的桌子上,坐著天啟親自打造好的椅子,手指頭一下一下地輕輕敲著桌子邊兒。
乾清宮里里外外,都是魏忠賢安排的人,朱有教沒有能夠信任和交流的對象。
除了晚上等著藺婉玉來侍寢之外,他就每天都坐在這里思考問題。
“九門提督太監(jiān)……鎮(zhèn)守京營太監(jiān)……”
“就算宮中可以穩(wěn)住局勢,魏忠賢如果以九門和京營的大軍反攻,也難以抵擋……”
這其中,凈軍反而是最好對付的了。
雖然凈軍人多勢眾,但是朱有教已經(jīng)敲開了一條縫隙了。
而九門和京營,朱有教完全不熟悉,一點兒頭緒都沒有。
“寫密旨讓孫承宗偷偷派人回來勤王?”
朱有教突然想起來這一招兒了。
孫承宗如今在遼東督師,手下要兵有兵、要將有將。
只要能躲開那些監(jiān)軍太監(jiān)們的注意力,就有希望。
但是還是有一點兒冒險。
因為一來,遼東太過于重要了,派兵來京師的話,一路上可能會被各路人馬盯上。
萬一被魏忠賢的人發(fā)現(xiàn),沒法解釋。
二來,從遼東調(diào)走一支人馬出來勤王,人數(shù)不會少。萬一后金趁機發(fā)難,恐怕會影響遼東局勢。
遼東,要以穩(wěn)為主,不能再出大亂子了!
想了想,朱有教又想到了劉若愚。
劉若愚有一個親哥哥,名叫劉茂芳,如今擔任著昌平參將的職務(wù),手下有著一些兵馬。
昌平,距離北京近在咫尺。
劉若愚之前偷偷對朱有教說過,建議秘密調(diào)遣劉茂芳來勤王,對付京營和九門的魏忠賢手下。
但是別人不知道內(nèi)情,劉若愚卻是知道的。
劉若愚在推薦他親哥哥的同時,也說了昌平衛(wèi)的真實情況。
昌平衛(wèi)有總兵負責,賬面上一共有一萬人出頭的總兵力。
然而實際兵力攏共只有六千多人,其余都是吃空餉用的。也就是只有一個名字在花名冊上,人都是虛構(gòu)的。
而這六千多人中,能拿得動武器的人,大約有兩千人左右。很多都是干吃飯的混子和關(guān)系戶。
真能跟著將領(lǐng)們?nèi)ド详囎鲬?zhàn)殺敵的,也就六七百人。
這六七百人,都在劉茂芳的手里。
劉若愚不敢隱瞞真相,害怕會誤導朱有教的判斷。
所以這個明末吃空餉的實際情況,第一次被捧到了朱有教面前。
劉若愚的意思是,劉茂芳如果要來勤王,則昌平衛(wèi)的總兵和副將是攔不住的。
雖然他們官職高,但是無論個人能力還是手下的戰(zhàn)斗力,都遠遠不如劉茂芳。
所以只要朱有教愿意,劉茂芳召之即來!
但是朱有教卻很是踟躕。
從昌平衛(wèi)的真實情況,可以推斷出京營和九門也是空餉嚴重,可戰(zhàn)之兵不多。
但是就算他們跟昌平衛(wèi)一樣的糟糕狀況,他們在總?cè)藬?shù)多幾倍的情況下,可戰(zhàn)之兵也要比劉茂芳的人只多不少。
這是現(xiàn)在手下唯一一個能打的將軍了,朱有教如果讓他帶著那七百人來勤王,打完京營還要攻城門,接著還要打進皇宮。
下達這么艱巨的作戰(zhàn)任務(wù),那跟讓劉茂芳來送死有什么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