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財富管理智慧與傳承理念
- 龔樂凡
- 2313字
- 2024-03-26 10:36:46
1.4 中國家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傳承挑戰
早在20世紀30年代,歐洲就有學者預測,隨著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家族企業遲早會淡出人類社會,或者至少被逐漸邊緣化,然而,接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卻呈現出了相反的結論。家族和家族企業的可持續性及其對于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而一些對家族文化與家族企業的研究發現,家族企業因具備鮮明特點而在許多方面讓那些非家族企業難以望其項背。
根據世界銀行2012年的調查數據,家族企業貢獻了全球生產總值的80%,凈資產收益率比非家族企業高出6.6%。[7]波士頓咨詢集團在一項針對家族企業和非家族企業的比較研究中,通過對149家受家族企業控制或影響的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將它們和在相同國家、相同行業的非家族企業進行對照,發現家族企業的業績表現更為穩定,雖然在經濟蓬勃的時候并未明顯優于非家族企業,但是在經濟低迷時,家族企業的表現更為出色。該研究還發現,家族企業在長期戰略和業績穩定性、高級經理人和員工的忠誠度以及企業文化鮮明度等方面明顯勝于非家族企業。麥肯錫在對114家家族企業以及1 200家其他大型公司進行對比后發現,家族企業在員工激勵和管理者領導力方面顯著優于非家族企業。
另一方面,有研究發現,家族對家族企業的平均控股時間只有24年,這意味著第一代創立家族企業大約24年之后,大多數家族企業將脫離家族控制。家族在企業傳承和家族治理方面面臨諸多難題,包括:企業對家族決策者嚴重依賴,企業內部存在任人唯親,以及家族成員爭斗給企業和財富帶來極大負面影響,等等。
哈佛大學的調查統計數據表明:30%的家族企業可以成功傳承到第二代,傳承到第三代的比例只有12%,傳承到第四代的家族企業只有3%?!督洕鷮W人》雜志中一篇文章指出,一項對全球5 000家家族企業的研究發現,企業掌門人的突然死亡會給企業帶來30%的業績下挫影響,而配偶或者孩子的死亡則會帶來10%的業績下挫影響。
一項針對250家中國香港地區、臺灣地區以及新加坡家族企業的傳承研究發現,這些企業在所有者交班過程中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新舊掌門人交接年度及此前的5年,家族類上市公司的市值在剔除大市變動因素后平均蒸發近60%。[8]
《2022意才·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1日,中國的“高凈值家庭”(擁有1 0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資產的家庭)數量達到211萬戶,比上年同期約增加5萬戶,增長率為2.48%;其中擁有上千萬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11萬戶,增長率為1.26%;擁有上億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3.8萬戶。麥肯錫報告《全球領先的家族辦公室的成功之道》提及,家族財富傳承問題日益凸顯,當前中國財富家族掌門人平均年齡為50~60歲,他們將很快面臨保護財富并將財富分配和傳承給下一代及其他家族成員的挑戰。
對于中國的家族企業來說,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財富傳承還是較新的實踐話題,即便是身經百戰的創一代,對于如何傳承財富,還需要學習和了解,而且即便通過專業人士的幫助進行了相關的安排,效果也有待檢驗;另一方面,與歐美地區的家族領袖不同,中國的企業家還面臨獨生子女政策所遺留的歷史問題,二代成員可能只有一位,那么傳承的希望和擔子就都落到了這位獨生子女身上。
在這種“小家庭、大企業”的模式下,子女的事業選擇空間變小,傳承規劃不普遍和不完善,一代對家族企業架構師、咨詢師和家族法律顧問等了解較少,而且真正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也相對欠缺,這些都導致了真正的傳承實踐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企業家自己摸索、碰運氣的初始階段。
而在“大家族、大企業”模式下,中國香港、臺灣以及一些發達國家等地的家族企業內訌事件足以讓大家警醒,尤其是當創一代(父親或母親)去世而產生“權力真空”時,其余家族成員之間互不買賬、互不相讓就會導致企業管理層的分裂。面對這樣的問題,家族領導者就應當及早(趁自己健在的時候)通過設立家族理事會、制定家族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套科學和民主的議事制度,讓這樣的協調、溝通以及糾紛解決機制逐漸在家族中深入人心。
亞洲的華人家族企業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傳承案例,例如香港的李錦記、利豐集團,新加坡的余仁生,研究者發現這些家族企業有以下三個共同特點:一是采用源自西方的現代管理模式,二是家族內部以團結、和諧的方式解決矛盾和遺產問題,三是送家族成員到海外留學。[9]
所以,家族的和諧和治理,無論是對于小家庭、大家族還是對于家族企業都至關重要。如果我們對于“財富安全”“財富傳承”還只是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和概念,那么我們不妨先從三個維度來了解風險,這三個維度分別是,企業家個人、企業家家人和企業家的企業,每一個維度,都意味著不同的風險。
在個人層面,個人財富和企業財富混同、營商決策有重大失誤、稅務籌劃不當、資產沒有安全配置,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讓企業和家人都措手不及,甚至把當事人推向災難深淵。
在家人層面,與家人、家庭的“家”字相關聯的風險,包括搬家(移民)、拆家(離婚)、敗家、分家(傳承)四大風險。移民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對家族海外投資、資產整體配置可能產生不可預估的影響。例如,如果移民目的地是全球征稅的國家,那么當事人的全部收入(包括在中國獲得的收入)都要在移民目的地繳納所得稅;如果要除去該國“公民”或者“永居”身份,則還可能要繳納一大筆費用,這往往是一般的企業家想象不到的。家族成員敗家所帶來的問題和風險也讓整個財富家族倍感頭痛,而離婚、分家對財富以及家族穩定的沖擊程度也往往遠超常人想象。
在家族企業層面,企業的傳承、管理和營運、治理和股權結構等具有鮮明的特點,面臨獨特的挑戰。如前文所述,在家族治理與財富傳承理念以及相關實踐都不夠成熟的環境下,由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小家庭、大企業”模式,讓這些面臨傳承大考的企業家倍感受到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