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陶謙讓徐州,天下英豪起
- 三國:這軍師虐呂布,曹操麻了
- 在下霧茶
- 2821字
- 2024-05-06 09:54:07
徐州,自從曹操率軍回兗州之后,陶謙便松了一口氣,但同時也十分后怕。
難他天,要不是曹操跑的快,我早晚得躺進棺材。
但是即使曹操跑了,陶謙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陶謙臥于病榻之上,面色蒼白,氣息微弱。
他的雙眼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但眼中依然閃爍著對徐州的深深眷戀。
他的兩個兒子陶商和陶應站在一旁,面露憂色,卻束手無策。
徐州的大小官員們也紛紛前來探望,其中陳珪,糜竺,曹豹三人立在最前面,臉上滿是關懷之色。
但是陶謙知道,他們中無人有能力替自己守護這片土地。
或許陳登可以,但他的心思更側重于自己的家族。
陶謙的兩個兒子,長子陶商和次子陶應,雖生在富貴之家,卻無半點進取之心。
他們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不思進取,更無治國安邦之才。陶謙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他知道,若將徐州交給這兩個兒子,徐州必然守不住,并且還會搭上兩人的性命。
就在這時,劉備的身影出現在了陶謙的視線中。
劉備聽聞陶謙病重,急忙趕過來看望。
劉備走到陶謙的病榻前,深深地行了一禮,然后關切地問道:“陶公,您的身體如何了?”
陶謙微微張開眼睛,看到劉備的到來,眼中閃過一絲掙扎之色。
但最終只得緩緩嘆了口氣。
接著他掙扎著坐起身來,握住劉備的手,邊咳嗽邊說道。
“玄德啊,咳咳,你來得正好。我知你仁德之名遠播,如今徐州正值多事之秋,我欲將徐州托付于你。”
劉備聞言大驚,連忙推辭道。
“陶公,您這是何意?我劉備何德何能,能擔此重任?”
陶謙搖搖頭,說道:“玄德啊,你過謙了。我觀你言行舉止,皆有君子之風。且你以仁德為本,定能善待百姓。我若將徐州交給你,方能安心。”
劉備見陶謙如此堅決,心中感動不已。
雖然他也看出來這是陶謙的無奈之舉,可是想到他能將偌大的徐州坦然交給一個外人,不可謂氣魄不大。
劉備深吸一口氣,鄭重地說道:“陶公,若您信得過我劉備,我愿竭盡全力守護徐州百姓的安寧。”
陶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
他點點頭,說道:“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接著,陶謙又重重的拍了拍劉備的手,指了指身旁的陶商和陶應。
“玄德啊,這是我的兩個兒子,商兒和應兒,此二人天資極差,無安邦定國之才,老朽我也無所求,只求玄德將來執政徐州,可以多多照顧他們兄弟二人一番,只要能平平安安的就好。”
“陶公放心,備必然照顧好二位公子。”
陶謙點了點頭,然后轉頭對身邊的兒子們說道:
“商兒、應兒,你們一定要好好輔佐玄德,共同守護徐州的安寧。”
陶商和陶應雖然心中不甘,但也不敢違抗父親的意愿。
他們齊聲應道:“是!我們一定遵從父親的教誨。”
陶謙見兒子們答應了下來,心中又是一陣欣慰。
他轉頭對劉備說道:“玄德啊,我知你仁德之名遠播,但治理一方土地并非易事。你需得小心謹慎、明辨是非方能守護好徐州的安寧。”
劉備點頭應道。
“陶公放心!我定會竭盡全力守護徐州百姓的安寧。”
陶謙欣慰的點了點頭,他將自己的兒子們叫到身邊,再次囑咐他們要輔佐好劉備治理徐州。
“此乃我徐州最重要的三位重臣,分別乃是沛相陳珪,糜氏家主糜竺,將軍曹豹,有此三人輔佐玄德,再加上玄德帳下關張二將,徐州無憂矣。”
劉備看著眼前三人。
陳珪,頭發斑白,面容精神,劉備有些看不透他。
糜竺,當時來北海求援的就是他,劉備記憶最深。
曹豹,賊眉鼠眼,劉備一看就知道此人不是大將之才。
但此時畢竟要說些場面話,于是行禮說道。
“備無才無德,只能仰仗三位保護徐州了。”
三人皆是深深回禮。
眾人沉默箴言,只是看著榻上老人。
“玄德,徐州就拜托給你了。”
說罷,陶謙緩緩閉上雙眼。
陶商與陶應見此,頓時便放聲大哭了起來。
其余人皆低頭沉默不語,但或多或少的都打量著這位新的徐州之主。
…………
此時的壽春城府衙內,熱鬧非凡。
袁術大擺宴席,邀請手下一幫文臣武將,美酒歌姬,觥籌交錯,好不快活。
此時的袁術,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沒了當初被曹操打的哭爹喊娘的樣子了。
袁術面前是一樽酒樽,其中裝滿了袁術最喜歡的蜜水。
右側則擺放著一碗肉羹。只見他舉起酒樽,春風得意地說道。
“來,諸公,繼續喝!”
說著,就將蜜水一飲而盡。
席間的大臣看了,也連忙舉起面前的酒樽,一一滿飲此杯。
就在這時,忽有一小兵進門,跪地高聲通報。
“報,廬江大捷,孫策如今已經勝利歸來。”
話音未落,孫策便身披盔甲,快步走進屋內。
他剛一進門,就看見眾人桌上皆擺著珍貴的佳肴,想到一路上見到饑腸轆轆的百姓,不由自主的臉色微沉。
“末將參見將軍!末將此次得勝歸來,都是仰仗將軍的虎威震懾宵小。”
聽著孫策的吹捧,袁術臉上又掛起了笑臉。
他撫須一笑,“哈哈哈,大勝而歸,伯符真乃功臣也。來人,給伯符看座。”
說著,便有仆役將一個坐席放置在離袁術最近的案幾旁邊。
孫策邁步走向剛放的坐席走去。
“生子當如孫伯符啊,伯符,若是我子有你一半,我無慮也。”
“策不敢應,策能有今日,全靠將軍培養。”
堂下眾將也是夸贊起袁術御下有方。
袁術見此,耳邊聽著屬下們的夸贊,不禁有些飄飄然。
想著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垂涎已久的廬江郡,他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得意忘形地說道,“如若伯符乃我子,當為好事啊!”
孫策不言,只是吃了幾口菜,舉起案幾上的酒樽將酒水灌進肚中。
孫策見袁術一幅高興的樣子,內心一頓打量,然后裝出服從乖巧的模樣,突然向袁術行了大禮。
“哎呀,伯符,快起,快起,汝有何事?”
袁術上前,想將孫策扶起。
此時孫策卻仍舊堅定地跪在地上,正色道。
“前幾日,我夢見家父,他說要我保護好一家老小……”
孫策臉上浮現一抹悲切與苦痛。
“可昨日我收到族兄來信。信中說劉繇畏懼將軍虎威,將舅吳景與族兄趕出曲阿。”
說到這里,孫策頓了頓,接著又抬頭看著袁術,含淚說道。
“將軍,如今我老母幼弟皆在曲阿,情況十分危急,我不得已斗膽向您借精兵數千,前去援救,還望主公成全!”
袁術聞言,面露尷尬之色。
“伯符,這恐有不妥吧……”
“明公,先父在江東時,頗有威望,受江東百姓景仰。待渡江之后,我將在當地招募鄉勇,再回來助明公成就大業!”
見袁術似有意動,卻依舊不愿開口借兵,孫策心中早就料到此時情景。
于是他俯身打開錦緞包裹,露出玉璽。
“明公,我愿以傳國玉璽為抵押。”
聽到“傳國玉璽”四字,袁術連忙回頭,驚喜地看著孫策手中的包裹,正欲伸手上前,孫策連忙將玉璽往后一撤。
“哈哈哈,既然伯符如此有誠意,我便借兵三千,馬五百匹與你,速速救援汝之舅父。”
見孫策有些不為所動,袁術又連忙補上。
“如今你的職位卑微,難免有不服管教之徒。這樣,我再表你為折沖校尉,行殄寇將軍,如何?”
為了得到近在咫尺的玉璽,袁術不斷加碼。
“多謝將軍!”
得到了所有想要的東西,孫策終于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
而袁術也是拿到了傳國玉璽。
要不是現在人多,他恨不得抱著這傳國玉璽親上兩口。
望著這傳國玉璽,袁術腦中竟生發出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
公元194年,曹操領兵圍了濮陽,劉備正式從陶謙手中接過徐州大旗,袁紹剛剛打完黑山賊,欲要一統北方,荊州的劉表偏安一隅,淮南的袁術野心勃勃,年輕氣盛的孫策傳國玉璽換來三千精兵,親下江東。
天下至此,終于迎來了群雄閃耀的時刻,這場大局之中,誰又能笑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