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印制紙幣
- 晚唐戰歌
- 青唐南山
- 2224字
- 2024-05-07 07:56:00
入不敷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了。
不過節流這對于現在的劉瑧來說卻有些難辦。
目前開支最大的幾項分別是蔡州的三十萬難民,正在建設的水電站、冶鐵高爐和兵器廠,還有就是金陵軍事學院和各地的書院。
三十萬難民是出于對江淮的期望才來的,換句話說這些人是來投奔劉瑧的,劉瑧要是不管他們了,那天下人該如何看待他,這些人是不是會造劉瑧的反?
正在建設的水電站、冶鐵高爐和兵器廠關系到劉瑧新式武器的研制,如果停下來了不僅前期的花費全都浪費了不說,自己也將失去火器的優勢。
金陵軍事學院則是自己掌控江淮,乃至整個天下的重要一環,決不能半途而廢,各地書院則更是為劉瑧在培養所需的各種人才,更不能關閉。
節流不成,那就只有開源了。
朱全忠和秦宗權大戰,肯定需要不少火器,劉瑧可以拿飛雷炮去換錢糧,但這還需要時間。
劉瑧還可以增加江淮各地的賦稅,這樣倒是能快速積累一批錢糧。
只是一旦這樣做了,相當于是在拔苗助長,不僅對江淮百姓是一場災難,對劉瑧來說也會埋下隱患。
節流不成,開源也難,劉瑧感覺陷入了死循環。
“許正,去請孫儲和袁襲過來!”
既然想不出好辦法,劉瑧只能求助于自己的智囊團了。
很快,孫儲和袁襲便聯袂而來。
見禮之后,卜安明又將府庫錢糧入不敷出的事情向二人講述了一遍。
“事情就是這樣,各位可有什么好主意?”
鄭畋當初雖評價孫儲無治世大才,但自從孫儲輔佐劉瑧以后,貢獻頗多,劉瑧沒主意的時候很喜歡找他聊聊。
袁襲跟隨劉瑧不久,但心思活絡,也是個合格的謀士,所以劉瑧將他也留在了身邊。
再加上卜安明,劉瑧相信有他們三個在,怎么著也能想出一個辦法來。
“入不敷出,只是府庫而已,但江淮百姓則還是富裕的。若是能將百姓富裕的錢糧調動起來,則萬事無虞。”
孫儲知道開支最大的那幾項都是劉瑧十分看重的,想讓劉瑧停下來比殺了他還難受,所以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了。
“如今開支巨大,不如暫且提高稅賦,待這陣過去之后再恢復。”
在袁襲看來,府庫沒錢沒糧了,從百姓手中拿就是了,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
這也是大唐許多文人士子和豪強的觀念。
“冒然提高稅賦是殺雞取卵,絕對不行!”劉瑧拒絕的很果斷。
沒錢了就找百姓要,來錢是很快,也很爽,但這樣的行為就是在殺雞取卵,遲早搞死自己。
“或許可以朝民間籌借?”當初在周至縣,卜安明為了剿匪就跟縣里的富戶們籌借過錢糧,如今這也是一個辦法。
“這是個辦法,但也只能解決一時,不能長久。”
要論現在江淮最大的富戶,那肯定得是劉瑧了,但這也僅僅只是針對他來說,放在江淮二十三州,那些錢就沒有多少了。
“孫先生剛才說,若是能將百姓富裕的錢糧調動起來,則萬事無虞,不知可有什么辦法?”劉瑧問道。
其實孫儲、袁襲和卜安明的辦法,都是取財于民,只是方式方法有些不同而已。
“可以鑄造銅錢。”孫儲猶豫了一下,才略微有些小聲的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鑄錢?!”卜安明和袁襲都是一驚,劉瑧心中則是豁然開朗。
“此舉不妥,上位并無鑄錢之權,若私自鑄錢,不免遭受非議,甚至引來禍端!”卜安明當即提出了反對意見。
“在下覺得倒是可行!上位鎮守江淮二十三州,為天下之最,只是鑄錢之權,大不了上書一封,要來便是!”袁襲也覺得這是個極妙的主意。
“說的輕巧,此事談何容易!”卜安明反駁道。
一時間,兩個人各持己論,誰也不服誰,倒是提出這個建議的孫儲默不作聲。
一旁的劉瑧也是神游天外的模樣,絲毫不在意卜安明和袁襲的爭論。
“上位,萬萬不可私鑄銅錢啊!”見說服不了袁襲,卜安明直接勸說起了劉瑧。
可以說劉瑧是卜安明看著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可不愿劉瑧因為一時之困,走錯了路。
“啊?你說什么?”劉瑧一陣恍惚,根本沒聽見卜安明的話。
“萬萬不可私鑄銅錢,否則一定會引來禍端!”卜安明又說了一遍。
“沒錯,鑄造銅錢的確不合適。”
劉瑧的話讓卜安明心中一喜,袁襲有些震驚,孫儲則是不解,剛剛上位的表情明顯就是更中意這個建議的。
不過下一刻,劉瑧的話又讓三人一起呆若木雞:“銅錢的鑄造成本太高了,而且使用也不方便,印制紙幣更好。”
“紙幣?”三人一頭霧水。
當然一頭霧水了,歷史上的紙幣正式出現,也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這時的人們根本沒有紙幣的概念。
“紙幣,就是用紙張制作的錢幣,比銅錢更容易制造,用起來也更方便。”劉瑧解釋了一句。
其實就算是銅錢,在大唐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更多的時候大家交易時會選擇用絹帛來代替。
即便是富饒的淮南,這種情況也依舊如此。
但三人還是有些不理解,容易臟、更容易爛的紙,怎么能夠用來當做錢幣使用。
劉瑧也懶的解釋那么多,等把紙幣造出來之后,相信大家自然就能理解了。
打發走了智囊團三人組之后,劉瑧立即開始了紙幣的制造工藝研究。
想要制造出合格的紙幣,所需的材料主要是變色油墨、無酸紙和凹版印刷機。
變色油墨并不算難,雖然有些材料現在并沒有,但也可以找到一些替代品。
不過變色油墨的主要功能還是為了防偽,劉瑧相信以大唐的制造水平,短時間內絕不會有人能仿制出自己印制的紙幣。
對擁有“百科全書”的劉瑧來說,調配出無酸紙也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而且之前為了印書,就已經建造了一座造紙廠,如今只要改造一下工藝就可以了。
原本劉瑧打算采用前世使用的紙幣材料,但是其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長絨棉,江淮地區并沒有那么多的這玩意兒,最后還是選擇打算用無酸紙。
至于凹版印刷機,對劉瑧來說反而是最困難的。
畢竟現在的制造水平還沒有達到特別高的水準,想打造一臺凹版印刷機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非常感謝快樂小子、昆曲、一船明月、書友9472幾位小伙伴的月票和推薦票!~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