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尋找糧商
- 大明錦衣衛:我覺醒了情報系統
- 吐司大王
- 2082字
- 2024-04-06 16:00:00
紹興府衛所衙門
徐長春有情報系統的消息,自然知道下一步從哪入手。
很簡單,找到大量借出稻米的三個糧商,拿到借據。
同時徐長春也把呂毅可能從其他地方調糧充庫的分析告訴了段少良。
但這個線索就太寬泛了。
徐長春通過情報系統,已經確認了那三個糧商的具體位置,就在溫州府瑞安縣。
但具體是哪三個糧商情報系統沒有顯示,很可能這三個糧食與呂毅本人互相也不認識,但范圍確定找到糧商應該不困難,他不想再耗費情報點去查這些可以打聽到的消息。
他現在需要想一套說辭去給段少良解釋情報來源的問題,當然不能用對付門房老劉那種手段說什么自己能掐會算,因此只能說要用廣撒網的辦法逐一排查,然后順理成章把話題引到這個方向上來。
“長春,你有沒有想過,你說要摸排,這個差事的量有多大。浙江查不到難道還要去南直隸,福建,廣東去查?”
徐長春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轉而問道,“大人,東廠把這個案子捅上去,再到圣上口諭下來,是您和苗大人接的御旨對吧。”
段少良點頭。
“那我們能不能這樣假設,假設苗大人接到御旨的第一時間,就是二十一日亥時就通知了呂毅,那么呂毅以最快的速度連夜出去調糧填充倉庫,從籌集到運輸再到入庫,那他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把倉庫填滿了。”
段少良眉頭緊鎖,認真聽著。
“這樣一來,他的調糧范圍就縮小了很多,南直隸,福建,廣東,江西,基本可以排除,那就只剩下浙江全境。”
段少良眼前一亮,“是啊,不過浙江全境這個范圍也太大了。”
“段大人您再想,這么多的糧食,他們能走陸路運輸嗎?顯然不大可能。一是太顯眼,二是時間長,三是費用高,因此呂毅或許會在浙江沿海找糧商走海路運輸。我們浙江沿海無非就是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臺州,溫州。”
“這幾個地方的糧商何以百計?排查范圍也不小吧。”
徐長春道,“當然,我們要列個重點地區。我們紹興府首先可以排除,他要在紹興府搞這么大的動靜去借糧,我們不可能不知道,事實上我們也沒收到過任何此類消息。”
段少良繼續點頭表示認可。
“杭州府也不大可能,杭州乃我浙江治所,那里的糧商手眼通天,各路神仙也很多,在那里借糧早上借,晚上可能就捅到了浙江巡撫那里。大抵可以排除了杭州府。”
就在徐長春分析的當口,段少良也在緊鑼密鼓的思索著,順著徐長春的思路道,“嘉興府更不可能,嘉興去年被倭寇洗劫,當地的官府都在向外州府借糧,不可能把這么多糧食外借。”
“段大人分析的極是。”
此刻段少良已經品出其中味道,很興奮的道,“那就剩了寧波,臺州,和溫州三府了!”
徐長春道,“寧波府,臺州府和我們緊鄰,如果是我,會首先考慮溫州府,從時間看,也對的上。”
調查范圍縮小到溫州,而且是溫州沿海的樂清,永嘉,瑞安,平陽這四個縣。
聽完徐長春的一番分析,段少良再次大為感慨,“我前日聽底下人瘋傳說你能掐會算,我當時就對那些言論嗤之以鼻,現在看來,你是真能掐會算,不過彼之能掐會算與他們所言能掐會算完全不同,你這個在算在理,而不是在掐在卜,絕非怪力亂神那一套。”
“謝大人夸獎。”
徐長春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將情報與推理糅合在一起,再加上一點能掐會算的神秘色彩,虛虛實實,效果極佳。
“望海茶樓案審訊宮本一郎,謝閣老案理清楊寶陰謀,隆極寺案找到倭寇廣田茂,這三份卷宗我也和不少人探究過,也曾反復揣摩,你在其中的推演實在是精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啊。”
“大人謬贊了。”
“非是謬贊!”段少良此時卻是有感而發,娓娓地道,“回頭再看這三個案子好似偵辦下來也不難,但當時身在局中,當局者迷,案情線索不明,能夠理清頭緒絕非易事!”
“當然,去溫州的任務還是要交給你,這畢竟是你的功勞,交給別人我也不放心,事不宜遲,你馬上動身去溫州,需不需要我發關文讓當地錦衣衛配合?”
徐長春道,“暫時不用,我有點擔心那邊的人,還是帶上自己人方便些。”
.....
常熟公子徐長春帶著家丁劉二傻根等十人開始往溫州方向出發,不足兩日,便到了溫州樂清。
按照既定安排,十一人分成四組,分別趕赴樂清,永嘉和平陽,徐長春則帶著劉二傻根等四個人去往瑞安縣。
當然那三組不會有什么進展,但徐長春也沒虧待他們,每組兩人給十兩銀子,夠他們在當地耍幾天了。
情報系統顯示,瑞安的三個糧商的具體信息徐長春并不知道,呂毅本人也不認識,而是通過中間人聯系的。
好在這種大糧商不難找,徐長春一行到了瑞安,先是找到十家規模最大的糧商,然后一一拜訪,借口就是高價收糧。
結果有三家糧商表示無糧可賣,再高的價格也不賣。
有錢不賺王八蛋,這就不正常了。
糧商畢竟生意人,沒有那么多機密可言,劉二出去花了幾兩銀子就把運糧的事情搞得清清楚楚。
運送到上虞的稻米確實是這三家糧食提供的,他們也時常資助地方官府和駐軍充庫存,當然不是白幫,每次都獲利不菲。
其實這種事也不算什么機密,這些糧商都這么做。
“那就清楚了,把三個糧商請來吃個火鍋吧。”徐長春對劉二說道。
“啥是火鍋?”劉二問。
火鍋這種東西在明朝已經存在,只是不像現代社會那么普及到處都是,最主要還是在明朝吃火鍋那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尋常百姓別說沒吃過,就是聽說也甚少聽說,絕大多數百姓能把肚子填飽就不錯了。
“你們三個呢?知道啥是火鍋嗎?”
劉三劉四都搖頭,表示沒吃過。
只有傻根悶悶地道,“我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