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下賢才
- 人在三國,開局盤點天下謀士
- 吾漣仰
- 2963字
- 2024-04-07 09:11:00
而就當馬良準備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張,正在措辭婉拒話語之時,剛才令書童高調打賞的向條公子卻是直接站起身來。
“馬先生可否看在在下薄面,品評這天下英才一番?!?
向條的父親向朗可是襄陽有名的敦厚長者,不僅學識淵博,又熱心教導青年士子,將來說不定還會成為自己那個傻弟弟的貴人。
不到萬不得已,馬良自然也是不希望拂了向條的面子。
似乎是看出馬良不打算同意,向條便繼續加碼道:
“馬先生不必為難,將領唯有真正在戰場上拼殺過之后才能分出高下,外人言說亦是無用。今日馬先生只需盤點當今頂級謀臣即可,并講明其中緣由,也好讓我等開開眼界。若是合理,向條自會奉上一金感謝先生?!?
多少?
原本還在糾結的馬良頓時眼前一亮,瞬間改變了想法。
畢竟,這可是足足一金?。?
漢代官方貨幣只有兩種,銅錢與金,官方的定價是一金等同萬銖銅錢。
但自董卓禍亂京師之后,大肆鑄制銅錢,在加之亂世來臨,背井離鄉逃難之人眾多,大量銅錢攜帶又著實不便,這就使得金的實際價值不斷攀升,如今襄陽一金的價值都已經超過了一萬七千銖,若是在荊襄之外更飽受戰亂之苦的州郡,金的價值只會更高。
要知道,就算是馬良在襄陽城中購置的小院,也才堪堪超過七千銖而已。
家鄉一畝配備水渠的良田,價格也不過兩千銖左右。
眼下只需做個盤點便能有近兩萬銖的打賞,瞬間打消了馬良本就不多的顧慮。
畢竟自己一個寒門子弟,哪怕想要接觸那些歷史上的大人物用先見之明混口飯吃,也需要足夠的禮品打開門路。馬謖雖然不說,但備禮不足的他只怕是得不到什么重視。
并且在向條豪氣放言之后,也都激起了其他聽眾的共鳴,紛紛附和表示,只要馬良能排出來,賞錢自然少不了。
這也更加堅定了馬良的想法,一心為自己和傻弟弟謀劃一條出路的他早已在心中將這個時代的名臣良將身世經歷銘記于心,張口就能來。
“天下賢才繁如煙海,個人心中評價亦是不同,馬某今日便獻丑了,還望諸位多多包涵?!?
聽到馬良答應下來,眾人當即便是更為雀躍。
他們幼年之時,耳聞皆是名士推舉賢才的佳話,等他們真正到了出仕的年紀,卻發現完全變了模樣。三禮四經翻得再爛,也不如討得荊楚望族歡心重要,這讓很多人內心異常向往昔日月旦評的盛況。
而馬良所講故事如此對他們胃口,讓他們對馬良心中謀臣排名也變得十分好奇。
至于結果能否服眾,那就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中了,畢竟最后砸的也不是他們的招牌。
后排劉備聞言,也是不免有些期待起來。
一個街頭小說家,還真能盤點天下謀士?
啪!
萬眾矚目之下,驚堂木再響,馬良也正式開始盤點天下名士。
“荊襄八郡人杰地靈,又在劉景升之下休養生息十七載,而今名士云集,我們便先從此地談起。即便刨除窮究學問不問仕途的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守節隱士,足列青史的謀士也是大有人在?!?
“首先便是孫乾孫公祐,青州北海人士,博文好學,及冠便受學問大家鄭玄賞識舉薦州里,被劉皇叔征辟為官之后更是忠心耿耿,聯袁紹,說劉表,合縱連橫,劉皇叔多次能夠化險為夷決然離不開此人的幫助。”
聞言,不少人微微點頭,孫乾雖然名聲不顯,但鄭玄和劉備可都是當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能被這兩人如此賞識,足見此人的確有不凡之才。再加品性過人,也的確擔得起名留青史的評價。
劉備也是含笑看了身旁的孫乾一眼,自己的左膀右臂能夠被人如此夸贊,他的心中也是非常欣喜。
孫乾更是滿臉震驚,鄭玄可是終結了古今學派之爭的當世大賢,門人弟子遠超千人,舉薦的青年才俊即便不滿一百,也有幾十,而自己只不過是其中再尋常不過的一員,并無任何特殊之處,此人又是如何知道自己這段經歷的?
并且此人還能準確說出自己為主公所行之事,這讓孫乾心中更是一驚,不由正視起臺上那位俊朗青年。
“再有便是蒯越蒯異度,出身南郡望族,深中足智,魁杰雄姿。昔日大將軍何進征辟為官,他先見宦黨毒害,力勸卻不得允,只得獨善其身回返荊州。而待劉景升單騎入荊州,宗賊橫行霸道,全賴此人計說分明,又誘殺賊首五十余眾,方才有如今荊楚安定盛況?!?
聽馬良談及此人,在場眾人頓時沉頓下來,沒有人敢有任何異議。
即便南郡蒯氏這些望族行事再霸道,他們再心有不滿,但他們也不得打心底里佩服蒯越的能力功績。劉表孤家寡人一人,卻能順利掃除障礙,安穩執掌荊州十七載,此人怕是要占據大半功勞。
討論荊州謀士,決計是繞不開此人的。
眾人也就更加期待起接下來要提及的荊襄謀士,即便聽不到自己的名號,能聽到自己同族同鄉同窗亦是莫大的榮耀,之后茶余飯后也多了幾筆值得夸耀的談資。
但馬良說完兩人之后,卻是突然話鋒一轉。
“人生在世,又豈能事事盡如人意?心懷壯志,天不假年之人亦是不勝枚舉,而其中亦是有驚采絕艷的曠世奇才?!?
一眾聽客頓時傻眼了,這人剛前腳將荊襄八郡捧上天,說名留青史的賢才大有人在,結果剛枚舉了兩人就轉頭開始談及近些年亡故的謀士。
倒不是他們對此毫無興趣,只是內心當中的期待被拉起來了,滿心歡喜等著那些聞名鄉里的名字,最后卻落了空,一時之間有些難以接受。
茶館內的議論也就不免多了起來。
馬良對這背后的原因也是了然,眾人的心思他也能猜的七七八八,不過他也并不在意。
因為按照時間節點推算,曹操也快要揮師南下了,到時候荊州在劉琮的帶領舉州而降,到時候想要建功立業可就不是現在的難度了。
雖然曹操花了大價錢拉攏安撫荊襄望族名士,但畢竟權力是有限的,在諸曹夏侯以及汝潁士族的壓制下,即便是蒯越這種級別的人才都成了空有名頭品級沒有實權的吉祥物,更何況是其他人了。
英雄固然能造時勢,但天下總有比你更厲害的英雄,他們人多勢眾,兵多將廣,還擁有先發優勢,手握天子權柄。
想要逆勢而行,實在太難了。
而自從創業碰壁遇到身死之危以后,馬良就徹底看開了,他已經不奢求自己和那個傻弟弟能夠位極人臣名留青史了,無論是隨荊楚大流歸順曹魏坐等分配寡婦,還是等劉表病重時前往蜀地避難,都在馬良的可接受范圍之內。
接下來魏蜀吳三國對壘階段,也是這百年亂世中難得的吏治清明時期,到時候憑借自己腦子里的發明,無論在哪家應該都能混上個一官半職,只要避開興戰之所,安樂一生也不是什么難事。
微抿一口茶水,馬良沒有理會眾人的嘈雜,繼續說道:
“李儒李文優,司隸左馮翊人士,乃魔雄董卓心腹親信。董卓兵據國都,說降呂布,廢立皇帝,屠掠百姓,遷都長安這些禍國亂政之舉都離不開此人獻策,并且此人還親自鴆殺少帝,綾勒太后,實乃天下第一等的毒士。而今世道如此兵荒馬亂,離不開此人火上澆油?!?
荊楚雖然在劉表治下平和安定,但是南來避禍的中原百姓卻是早已將北方亂局景象一同帶來,其中有親眼目睹也有道聽途說,真假混合之下自然越是離譜的消息傳播越廣。
這也讓這些平日無事的荊襄閑人對如今亂世格外感同身受,對于馬良所講之事也沒有任何質疑。
畢竟,凡是事關帝王,即便是被廢天子,向來都是不傳秘辛。哪怕是在家宴之上,世人也往往是諱莫如深,不敢議論。
所以對這些聽眾而言,馬良此番所講乃是真正的聞所未聞,頓時便鴉雀無聲,期待著馬良接下來所講內容。
甚至就連短暫當過曹操二把手真正接觸過當今天子的劉備,對此也只是一知半解。覺得馬良講述未免過于細致,就仿佛曾親身經歷過一般,可信度有待商榷。
但自己所知曉的只鱗片爪卻又無法推翻馬良所講,甚至還隱隱暗合,只能權且信之。
不由得,劉備突然想起當今天子所重用的楊奉董承等人,似乎都是董卓舊部,這豈不是……
不行!
劉備莫名打了個寒顫,急忙打斷自己這危險的念頭。
為人臣子,豈能有這種不敬之想?
至少,現在絕不能有!